“喀沙部落非常配合,主动加强防务,替朝廷分忧。这样的话,朝廷就不会那么快派人过来了。”
“那以后呢?”扎卡老爹问道,“得有个长久的办法才行。”
“老爹先告诉我,能够抽调多少人?”祁玉没有直接回答。
“一两千人肯定没问题。”扎卡说道,“多少我得留一点。”
“那就两千人吧!”祁玉说道,“两千人都交给何大人训练,之后留下一半给老爹作为防卫,即便以后朝廷派人过来,也会以这支卫队为主。老爹觉得怎样?”
“这个不是丫头想出来的吧?”扎卡眯着眼睛看了看祁玉。
——人老成精啊!
“这重要吗?”祁玉避而不答。
“我总觉得大小姐从去年底开始变了,似乎变成了另一个人,有意思!”扎卡老爹微笑着说道,“先是收留难民,然后和喀沙部落结盟,再就是联合部族兼并其他部族。”
“怎样?”祁玉道。
“现在又来要人,还帮我训练卫队。”扎卡说道,“不是老爹小看你,是有人给你出的主意!”
“老爹就说给不给吧!”祁玉懒得去解释。
“几时要?”
“老爹爽快!先准备着吧,等我通知。”祁玉站起身想了想,“老爹!为了表示我的诚意,赫连卫与喀沙部落的分界线后退十里。”
扎卡腾地一下子站了起来,“这是为何?”
“因为在最困难的时候,老爹帮了我两次,就为这个。”祁玉平静地说道,“我爹不在了,老爹就像是我的亲人一样。”
“我的确是很想要,但是丫头,老爹不能要啊!”扎卡的语气坚定,“我愿意抽出三千人交给何大人,那一千人的卫队也归赫连卫调度。”
“多谢老爹!”何罗闪三人抱拳行礼,“人员训练结束后,我会从中挑选人员担当卫队的统领,以后,喀沙部落就作为赫连卫的一个分卫。”
“我会向朝廷奏请,敕令正式的官阶。”柳亢说道,“老爹也就不用担心派人的问题了。”
“感谢三位大人!”扎卡老爹行礼,“来,喝酒!”
应天府,深宫大内,御书房。
“北地又有新消息了?”皇帝看着指挥使铁鹰。
“是!情况出乎意料。”铁鹰回禀道,“何罗闪领着唐文举和柳亢迅速跟赫连部落打成一片,再次跟喀沙部落结盟。”
“这个何罗闪的确有非凡的才能。”皇帝面色和悦,“居然跑去喀沙部落。”
“更难以想象的是,祁玉的一番话让喀沙头人抽调了三千人。”铁鹰道,“柳亢奏请设立赫连分卫,辖制喀沙部落,还有十套号铠军械。”
“还有吗?”皇帝没有抬头。
铁鹰回应道,“这三千人完成训练后会留下一千人作为赫连分卫,另外两千人协助采运,作为阳原暗卫的基础。”
“人数不够。”
“何罗闪为了帮助祁玉整肃赫连卫,招募了四千人,已经完成训练。”铁鹰回禀道,“到时候也会抽出一千五百人。”
“嗯!”
“还有两千人的名额会落在其他五个部族,一个完整建制的暗卫就有了。”铁鹰一边说着一边暗暗感受着皇帝的气息。
“这一定又是那个荆竺的主意。”皇帝依然看着奏章,“相当于帮着朝廷建立了两个卫所,有意思!”
“另外,唐文举和柳亢要跟赫连卫结亲。”铁鹰等着皇帝的回应。
“说吧!”
“说是为了让唐文举快速接手赫连卫。”铁鹰道,“这是唐文举在奏报里禀报的。”
“原因呢?”
“柳亢的奏报说,唐敖可能会去赫连卫。”铁鹰道,“内卫已经有回报,唐敖领着北地采运处的官员正在按照路线图勘察,不日将会抵达赫连卫。”
“有机会我真想见见这位荆竺先生。”皇帝放下了奏章,望着铁鹰,“这个人居然会选择唐文举镇守赫连卫,而不是柳亢。”
“说明他非常了解内卫的行事作风,甚至……”铁鹰不敢往下说。
“甚至善于揣度圣意,对吧!”皇帝拿起笔,在一份奏章上面批示着,“他怎么会如此熟悉内卫呢?”
“微臣愚钝,一时间也没想清楚。”
“那你查到了吗?”
“只查到荆竺是应天府一家富商的少主人,如今不过二十岁,不少地方都有分号。”铁鹰回禀道,“四年前离家,同行的有五人,一位少夫人,两位武士,两位侍女。”
皇帝的手微微一颤,四年前?宫中那场大火也是四年前,是巧合吗?
“大火之前还是之后?”
“是之后。”
“离开应天府后的路线呢?”
“一行六人出了应天府后逆江而上,在彭泽县弃舟登岸前往三清山和龙虎山,半年后离开前往九宫山,经汉水抵达武当山,然后从南阳去了嵩山。”铁鹰道,“每个地方都是三个月,他们六个人一直没有分开过,最终北渡黄河到达北地,开春前搬到两河口。”
“你怎么看?”皇帝放下了奏章端起茶杯。
“虽然去的都是名山,却不像是游山玩水。”
“你的意思是,他真的还活着?”皇帝微微皱起眉头。
“微臣不敢说。”
“一路都查了?”
“查了,没有什么发现。”
“以他对内卫的了解,他这么做是为什么?”
“微臣实在不知。”铁鹰低头。
一盏茶的工夫,皇帝说道,“设立喀沙哨所吧,何罗闪太忙了,加拨一百套号铠军械,全部由何罗闪支配。”
“是!”
“行了,下去吧!”
“微臣告退。”铁鹰躬身准备退出。
“那个富商是什么人?”皇帝忽然开言。
“只是一个极为一般的富商,唤作安乐平。”
“有多家分号的富商会是极为一般?”皇帝有些不悦,“查!看看是否安插过内卫。”
“是!”
“去吧!”
铁鹰出了大内,长嘘了一口气。
“真的会是巧合吗?”皇帝在地形图前驻足,“宫中大火之后,这个荆竺离开了应天府,一路经过了三清山、龙虎山、九宫山、武当山、嵩山,却又不像是游历。”
“如果真是为了皇孙,却为何如此明显地留下痕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