旭日东升,柔和的晨光撤向了大地,休息了一夜的人们,又陆续从家里走出来,奔上了追求的路上。齐月圆走在苏州的路上,他仰望着繁华都市里异国风情的那建筑,那些鳞次栉比且造型迥异的高楼大厦彰显的建筑美感确实念人陶醉,给人的生活增添了美感。
齐月圆慢步在上班的路上,他的习惯就看建筑,一座城市其实就是一座建筑博物馆。人们一直赞美的都是建筑设计大师,赞美设计师的独到的匠心,而齐月圆想到的却是一群朴实无华,穿着不整齐,满向灰尘的瓦工和木工,他们肤色被太阳有紫外线晒得黝黑,就是这群汉子凭他们手中的瓦刀,一砖一瓦砌出了摩天的大楼,而他们自己却住在工棚内。
看到这一幢幢大楼的崛起,他是最有深切体会的那些从江北出来的打工的农民工生活的艰辛和无奈。他们都是因为生活所逼而丢下了年迈的父母,他们都是有追求的人,追求美好的富裕美好的生活。
到了建筑工地,齐月圆在门卫处拿了一只安全帽戴着,他把每一幢大楼的安全全部检查了一遍。转了一圈后,便走进了办公室,衣架上已经挂了几顶施工安全帽,他把头的安全也挂上去,格外的显眼,办公桌一侧是一幅气势磅礴的壁画,有种“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意境,壁画的下方搁置着一个扬帆的航船模型,虽然通向成功的彼岸并非一帆风顺,却让他一直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皮肤黝黑而朴素的齐月圆除了企业家的理性外,还透着艺术家的睿智。他的艺术,并非是大家思维定势的那种发型和着装形成的特有朴素,让人觉得他不是艺术家的形象,更像是一个打工仔。在他的老板椅后方端端正正地摆放着一幅巨在的人物画像,画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代伟人,在这个时代,齐月圆将伟人奉为心中崇拜的偶像,也实属是罕见的了,他是时刻提醒自己,如今的中国突飞猛进,社会经济迅速发展,这样的幸福生活原来是想也不敢想的事,真是来之不易的生活,这是革命先烈和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用生命作为代价换来的。作为每一个中国人,作为一个农民不应该忘本,而是要懂得知恩图报。
自从搬进了这个办公室,只要在办公室,他每天都要站在像前。他想,当一个浮躁的社会带着它自身的喧嚣和芜杂裹挟着时间的风雨一路向前的时候,齐月圆的手中紧紧地握着心灵高洁的稻草,他始终守护着自己的理想,或是坚持自身生活准则,齐月圆在经历了人生艰辛的漫漫创业的之路后塑造了一种艰苦朴素的精神气质,这是他从伟人身上学到的。他一直普通的白色衬衫配以蓝色的西裤,这是他长年累月的装扮。
这个农民出生的建筑企业家,凭着一把小小的瓦刀,在江南闯荡,现如今是高级工程师、一级注册建造师……这些虽然不是什么官衔,可是足以证明他丰富的人生经历和行业内的技术等级。苏州安泰建筑工程公司又更加超前的理念和灵活机制,发展成集房产开发、工程建造、建筑材料、物业管理、电子商务港为一体的集团型公司。公司被批准为国家建筑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同时还拥有大型塔吊、混凝土泵和大中型建筑设备。随着城市建设的加快建成,建筑业的持续发展,现在齐月圆已经是董事长了,企业树立品牌也应该占有一度之地。
这时,孙洪香走进了办公室,她笑哈哈地说:“齐总,又在看画像啊。”
齐月圆说:“哦,洪香,你来了。”
孙洪香说:“我们在吴江那边接了一个工程。”
齐月圆问:“有什么需要的,你尽管说。”
孙洪香说:“想借用一台塔吊。”
齐月圆说:“行啊,让钱俊兴送到吴江去。”
孙洪香说:“谢谢,谢谢齐总。”
齐月圆说:“你跟我还谈什么谢啊?想当初我老婆生齐兴旺的时候,是你救了我们,帮我们度过了难关,这个恩情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
孙洪香说:“这么多年过去了,你一直帮了我们不少,我这心里也过意不去。”
齐月圆说:“你能拿到工程我真的替你高兴,陈仰河是*接这么大工程,如果遇到什么困难就立即来找我。”
孙洪香说:“好。谢谢你的支持。”
齐月圆说:“不要老是谢谢了,我们都是江北人,出来都不容易,尤其发展到现在这样更是不容易,将来我们谁有了困难都要帮一把的。这样我们才能共同发展。”
孙洪香说:“对,我一定记住的。”
这时,齐月圆接到了陈仰河打来的电话,要借五万块红砖。齐月圆让李安清把停在运河边的三条船的砖全部送到吴江给陈仰河。
孙洪香说:“我来的时候仰河没有跟我啊。”
齐月圆说:“现在苏州到处是工地,砖头的需求量较大。”
孙洪香说:“我们有二个船队的红砖这几天就要到苏州,到时直接送到你的码头上。”
苏州运河边的砖场码头,章元同身着西装,戴着大大黑色墨镜,在指挥着工人把砖头一担一担从船上挑到了砖场上,拖拉机再一车一车地往工地上送。整个砖场热闹非凡,砖从船上挑上岸,再运到建筑工地,一切秩序紧紧有条。
一个建筑工地采购人员来到砖场把一张支票送到章元同手里,喊道,章老板送五万块砖,工地就等着砖用。章元同一看转账支票,说道,今天就送到你的工地上。然后拿出一条香烟送给工地采购员。
另一个工地材料员来找章元同,说要三万红砖。章元同手里拿着支票看了看,而后朝运河边的砖船望望,慢慢地说,你这钱不够。来人说,这是算好的价钱。章元同说,你那是前天的价格,今天涨价了。来人不解地问,怎么说涨就涨了。章元同摘下墨镜说,现在上海、苏州到处是工地,到处要砖,工钱都涨价了。来人说,那你就安这上面钱算吧。章元同看了一下支票,又在计算机上连按了几下,说道,只能给你发二万五千砖了。
章元同桌上电话响了,听到电话里说,工地需要砖头。章元同说,我们老客户了,放心,今晚上有一条船队的砖,分五条船的砖给你们。
章元同放下电话想了想,今天要砖的工地怎这么多啊,看来行情有变。他立即吩咐手下的人到各个工地去看,主要是看各个工地的结余的砖有多少。各路人马都骑着摩托车走了。章元同开着一辆皮卡车直驶往苏州北边,到了桥上停下了车,看了看运河,只有两三条运砖的船。他上车后,继续向北开,一路开车一边观看着运河里的运输船,凭着他这么多年的经商经验,他已经意识到了,红砖新的一波行情即将到来,砖肯定要涨价了。他一直开到浒墅关的船闸上,船全部挡在了闸外边了。章同元立即到电话亭边把电话打到砖场,停止销售砖头。
齐月圆在办公室看着建筑图纸,蒋师傅来到了办公室,自己从饮水机上到了一杯白开水,边喝边说道:“齐总,砖场上没有砖了。”
齐月圆只顾看图纸,头也没有抬,笑着说道:“没砖,没有砖去买啊。”
蒋师傅一口气喝下了水说:“我的齐总哎,能买到砖,我还来问你啊。”
齐月圆放下手中的笔,说道:“这么多的砖场,都没有砖了?”
蒋师傅说:“砖场的上砖都不多了。”
齐月圆感到形势的严峻,公司现在承建的工地有五个,材料不能缺,尤其是砖,每天都是要用的,没有砖会影响工程进度的,影响了工程进度就会影响公司的声誉,这可不是小事。瓦工出身的齐月圆更是懂得砖在建筑中重要地位了,他意识到了新的一轮建材的涨价可能要来袭,他果断地决定,抓紧时间购砖。对蒋师傅说:“让你们材料部的人全部出去购砖,快,要快。”
蒋师傅出去了,齐月圆坐在沙发上沉思了一会儿,他走到桌边拿起电话,通知财务部,把钱准备好,用于购砖,即时付款。放下电话,齐月圆在办公室里来回转着。他把牟文州叫到办公室,吩咐他,赶快去市场上调查建筑材料的价格行情,以便在今后写标书时一定要考虑材料价格的因素。
桌上电话响了,是蒋师傅打来的:“齐总,这个砖场只有四万块砖了,可是价格每块涨了六分。”
齐月圆说:“要,全部要。立即运到工地上。”
刚放下电话,大哥大又响了起来,齐月圆按下接听健:“齐总啊,我们星光大厦工地上的砖只能用一天了,抓紧时间送砖。”
齐月圆说:“好,我知道了。”
齐月圆拿起桌上电话打给蒋师傅,说:“送三万块砖到星光大厦工地,要快。”
蒋师傅说:“只能送二万了。晨辉广场也要砖头。”
齐月圆说:“砖头要跟上,千万不能因为缺了砖头而停工啊。”
蒋师傅说:“我知道,我现在在三号码头,这里砖又涨了八分,简直是涨疯了。”
齐月圆说:“要,全部要。全部送到工地去。”放下电话后,齐月圆焦急的转来转去。
桌上电话又响了,电话那边说:“齐总啊,打你手机打不通,急死我们了,我是贵苏花园工地,没有砖头用了,赶快抓紧时间送砖啊。”
齐月圆说:“知道,砖头一到马上就给你送去。”
蒋师傅从这个砖场跑到了那个砖场,几乎跑遍了运河边所有砖场码头。也几乎把能购买到砖全部买回来了。蒋师傅打的来到一个砖场,一看砖场上有六七万砖。砖场上已经聚集了很多建筑工地的采购人员来购买砖头了,他们在讨价还价,都在指责砖头老板涨价太快了,而且涨的价格也太高了,一下子涨了二毛钱,可是老板还是不卖。一看这形势,蒋师傅把砖场老板拉到了一边,细声耳语道:“我给你这个价。”说着右手做出了一个“六”字形状。老板一看,六毛钱一块,已已比原价翻了一翻。贪心老板眼珠一转,用右手做了一个“七”字的形状伸到了蒋师傅的面前。蒋师傅一看,说道:“你也太黑心了。”砖场老板什么也没有说,便转身走开。蒋师傅一把抓住砖场老板说:“好,就按你就的,我全要了。”砖场老板说:“爽气,不过,你们自己来装运,运费你们自己付。”蒋师傅咬关牙说道:“好,你斩,现在你狠,只能听你斩了。”砖场老板嗯嗯笑笑,说道:“我也没有办法,你看大家都在要,这也是市场经济。”
齐月圆与牟文州、李安清驾着汽车来到了浒墅关船闸,闸外停涉了许许多多的大小船只和船队,一眼也看不边,足足有五公里长。齐月圆走到路边的一个饺面店,他买了三碗面条,给了老板二十元钱,老板要找零钱的时候,齐月圆说不要找。然后问老板,这么多船要多长时间才能过闸。面店老板说,最快也要半个月,慢的话一个月也说不准。
齐月圆的大哥大响了,是蒋师傅打过来的。蒋师傅说已经在章元同的砖场上了,章元同的砖场上有近十万块砖,可是他的出价是九角钱一块。齐月圆愣住了,他不敢相信,章元同的价格涨到这么高。他气愤地对着大哥大说:“你问问他是不是我们江北人,是不是老乡。”
蒋师傅说:“我说了,我们应该互想帮助,共度难关。他说他是做生意,要抓住这次发财的机会。”
“他真的会抓机会。”齐月圆对着大哥大说。
蒋师傅问:“齐总,这砖要不要啊?”
“要,全部要。”齐月圆掐掉了大哥大。
一场砖头的涨价风潮,带来的是建筑市场的停工了,砖场上砖头也全部空了,只有齐月圆的工地上仍然没有停工。心中最不平衡的是章元同了。他认为,卖给齐月圆的砖的价格太便宜了,应该再等一二天卖,砖价还会涨的。他恨自己怎么就没有预测到市场行情呢。这几天,要砖的电话都打暴了,他恨,他恨齐月圆一下子把十万块砖全部运走了。否则应该能多赚一些钱的。
章元同的桌上的电话响了,是问有没有砖卖的?章元同说:“没有,早就没有了。涨价?你就是我一元钱一个砖也没有,没有砖了。”章元同有气无力地放下了电话。坐在椅上静静地想着,都是这个齐月圆,高价抢购,让我又亏了几万块。
现在整个苏州砖场的砖都没有了,砖场空空如也,红砖市场有价无市。砖场老板们急得团团转。砖场老板施程射与沐朗志也是急得像热锅上的码蚁。施程射责怪沐朗志,我叫你把砖头压住点儿,少卖点,可是你一下子全卖光了。沐朗志强调说,我哪知道现在是这种情况呢,当时我还认为是价格已经很高了,所以就全卖了。沐朗志愣了愣说,我到是挺佩服齐月圆的,他把整个苏州市场上的砖全部以高价收走了。
施程射惊奇地望着沐朗志,说道,刚才说什么,你再说一遍。沐朗志说,齐月圆以高价把苏州市场上砖全收购走了。话没有说完,施程射哈哈哈大笑起来,沐朗志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只是朝施程射看。施程射笑得弯下了腰。
沐朗志问道,施程射你怎么?施程射脸色诡异地说,这回我也要请他齐月圆喝上一壶了。施程射掏出了大哥大,把电话打给了章元同。
章元同拿起桌上电话,听到施程射声音:“章老板啊,你场上有砖吗?我要十万砖。”
章元同哭丧着一副脸说:“施老兄,你就不要笑话了,十万砖已被齐月圆砌到墙上去了,你去把墙拆了吧。”
施程射一转腔调说:“我们联合起来,告他齐月圆拱抬物价,骚乱市场,造成了全市建筑业的停工。农民工没事做上街闲逛,给社会带来了不安定因素。”
章元同说:“好,我听你的。”
在章元同的砖场里,施程射与几位砖场老板和工程队负责人一起喝酒,他们个个脸上充满了对齐月圆的怒气,举杯、喝酒、放下酒杯的动作都是十分的重。
施程射把酒杯放桌一拍说:“你们几个明天就去工商局、建设局去告齐月圆抬高物价,抢购工程材料,造成了停工,让他赔偿损失。”
一位胖胖的砖场老板说:“好,施程射,你就放心吧,我这边多去几个人。”
一名建筑工程队负责人,喝完一杯,放下酒杯,说:“我也多带几个农民工去。总之让他赔偿。”
章元同说:“我要让他吃不了兒着走。”
齐月圆站在办公室的窗前看着建筑上塔吊把砖头吊起,送到了楼上,瓦工们接过砖头“劈力叭啦”地砌墙。他的大哥大响了,一看是陈仰河打过来的:“谢谢你啊,齐总,在砖头这么紧张的情况下,你能先借给我五万砖,真的是帮了我们大忙了,否则,我这接第一个工程就有可失去信誉了,多谢了。”
齐月圆说:“不要谢,这是应该的,都是老乡,谁没有个困难。你刚刚起步,有困难说一声,只要我能办到的都帮你办。”
打完电话,齐月圆想的是砖还能维持几天呢?他办公桌上电话响了,是建设局通知开会。
齐月圆匆匆赶到建设局会议室内,施程射、章元同与几十个民工和砖场老板、建筑工地负责人集中在会议室。
齐月圆、蒋师傅、钱俊兴、李安清、牟文州坐在一边。
会议室正中坐着负责调解的陈秘书长,他的旁边坐着工商局的王干部,建设局的郭干部。他们正禁围住,脸色严肃。陈秘书长:“砖头供应不上,直接影响了工程进度。齐月圆,你在砖头供应不上、市场紧缺的情况下,拱抬物价造成全市砖头价格暴涨,这严重的影响了的所有工程进度,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王干部说:“这是严重的违背了市场规律。说重了就是一种搔乱市场秩序的行为。”
郭干部说:“城建的工程项目都是有时间规定的,齐月圆你可要承担全部的责任。”
陈秘书长说:“齐月圆,今天这么多的民工来反映情况,在全市造成了很坏的影响,我们希望你能给大家一个合理的解释。在我们做出决定的时候,不至发生偏差。”
全场所有人的目光全部集中到了齐月圆身上。这位不善言辞的老实农民企业家,说实话,他还没有经历过这样场面,并且是众目中带着质问的口气让他发言,让他说出所以然来。
齐月圆慢慢地站了起来,他用温和的目光扫视了一下全部人员,他的目光在章元同的身上停顿了一下,他也看到了施程射和沐郎志,而后调整了心情,说道:“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砖场老板和民工朋友们,你们好。我是一位新苏州人,是在运河边长大的。我来到这苏州这个城市的时候还是一个穷得连油条和烧饼都吃不起的外流农民。因为那时候我们江北很穷,家里更穷,一个风雨交加的凌晨,我开着一条十五吨的水泥船带着妻子和女儿来到了苏州的长桥下,是苏州菜场的卖油条的好心姑娘彭玲给了我油条,使我度过几天,这事,我们全家到现在一直记在心里,我非常非常地感谢。”
“在我孤立无助的时候,我凭着瓦工的手艺,到一个工地揽活干,是当时的施程射经理收留了我,让我到江南有了第一份收入。后来由于施程射出了点事,在这样的情况下,是甲方负责人请我把工程接着完成下去,面对这样工程,我没有经验,我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不管吃多大的苦,不管受多少累,我都要把工程完成好。决不能对不起江北的父母,我一直牢记爸爸说的,当我们穷得什么都没有的时候,唯有诚实是我们最大的本钱了。所以每做一件事,我都守着‘诚实’二字。我始终尊循着爸爸的嘱托,在苏州在这块大地上得到了好心人帮助,才使我得到了发展。”
说到这里,齐月圆感到了喉咙干燥,他问主持人:“我能说点水吗?”
陈秘书长说:“喝吧。慢慢说,不要急。”
喝完水,齐月圆继续说:“每当我遇到困难的时候,我就站在运河边,望着从长江而进入运河的船队,有人说运河不是一条普通河,她是民族的精神,当时我不懂。后来在废品站里遇到一个大爷,他给了我一本《运河的传说》,大爷告诉我,没有人听你诉苦,夜深人静的时候就着自己眼泪喝下去吧。每当我遇到困难的时候,想想运河的古世和今生,是运河的故事给了我力量,给了我精神。”
“哪一年,我遇到了我们村里的两名大学生,他们放弃了留在苏州的工作优厚待遇,而情愿回到村里与乡亲们一起致富。这事让我不得其解,上大学都是为了能有一个好的前程,能过上美好幸福的生活,为什么他们宁愿回江北去吃苦呢?原来,我们村的支书的人格魅力吸引着他回村,后来我也回江北老家,村里虽然穷,那里的人们在支书的带领下,他们脚踏实地,用一种亲情般的温暖带着乡亲们一步一步向着致富路上奔跑。于是,我支持他们建起了玻璃大棚,希望他们能迅速地富起来。我是想我在江南把工程做好,为家乡的经济发展做好后盾,决不能因为砖头缺少了而影响我这么多年来在江南树立起来信誉。我调查过了,
这次,造成砖头暂时的短缺,是因为运河船闸堵了,在第一天的时候,我们出了高于市场价的钱购买砖头送到各个建设工地,后来,有砖场就不卖给我们了,而是每天在抬高价格,甚至是半天一个价格,而后达到了一个小时又涨价了,我们甚至出了高过正常价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价钱,砖场也不卖给我们,我们只好听随砖场要价了,只要有价我们就买。”
牟文州插话说:“就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齐总还支持了吴江工地五万块砖。”
陈仰河站起来说:“是的,五万块砖送到我们工地。”
城建局的郭干部,说:“根据调查,运河那边是有好多的运砖的船堵在闸边等着过闸。”
工商局的王干部:“你是说你支持家乡搞农副产品的生产加工,再卖到我们苏州来,弥补了我们苏州农副产品市场供应的不足,还能带领农民致富,这是好事啊,是值得提倡的啊,这就叫商品流通啊。”
齐月圆说:“各位干部,各位工程项目负责人。根据我的了解,现在,我们苏州不缺砖。除了我,其他建设工地都没有砖,而堵在闸外的运输船队上砖头,足够我们苏州的建筑工地用上十天半月,这完全可以开车到闸那边去卸砖,可解建筑工地的燃眉之急啊。”
一位工程负责人站起来说:“对啊,这个方法好,我认为,齐月圆不是拱抬物价,我们就到闸外运砖。”
另一位工地负责人说:“对,齐月圆这个办法太好了,闸外运砖总比相互争吵好,我走了,我去运砖。”
齐月圆朝大家微微鞠了一躬。
大家给齐月圆鼓起掌来。
齐月圆的家是一套复式的小区住宅,回到了家里,齐恒山、李招弟、杨秀芳、齐兴澄,齐兴旺都已坐到了桌前。他们等着齐月圆回来吃饭,这是杨秀芳一直的习惯。现在的齐兴澄要迎接高考了,儿子齐兴旺也已上高中了。
齐月圆放下包,杨秀芳问候道,累了吧?齐兴澄说,妈妈,你先让爸爸歇会儿再问吧。说着替齐月圆端来了一杯水。杨秀芳端来了一碗排骨汤,说,吃饭吧。
齐月圆打开酒瓶,替爸爸到了一杯。齐恒山端起酒杯,说道:“我和你妈妈准备回江北去。”
齐月圆望了一眼杨秀芳,问:“爸,怎么想起来要回去了?”
齐恒山说:“说实在的,这里生活条件是好,就是生活太无聊了。”
齐月圆说:“让秀芳带你们去沧浪亭、留园、掘政园去玩玩,散散心,长时候闷在家里也不是个事儿。”
李招弟说:“这些地方不知去了多少次了,前天,秀芳还带着我们去坐船水上游。这简直就浪废钱,我们兴化就是个水荡子,从小就会撑船划船,到了苏州还要花钱才能上船,我可舍不得花这样的钱。”
齐兴旺说:“奶奶,你现在坐船是旅游,你小时候撑船是劳动,人家当然要收你钱了。”
李招弟笑着对孙子说:“都是在水上漂啊。”
齐月圆说:“还可以去周庄、同里、东山、西山这些古镇去玩玩啊。”
齐恒山说:“都去过了,同里去过好几次了。”
齐月圆说:“那你们就安心在江南养老,也过过江南人的生活。”
杨秀芳说:“是啊,爸妈,你们不是常说,宁可向南一寸,决不向北一尺吗。”
齐恒山喝下一杯酒说:“那是过去的老皇历了。现在的生活江南江北没有什么区别的。刘扣英在村里成立了老年人文艺歌舞团,还到处参加比赛,获得了什么老年才艺奖。”
李招弟说:“这样的生活我们过去想都不敢想会有这么好的生活。成天就是吃啊、玩啊、唱啊、跳啊,真是天上神仙过的日子。”
齐月圆说:“这还不是最好,我们还要奔小康呢。”
李招弟说:“这日子已经是最好,你爸和我都满足了,真是到了天堂了。”
齐恒山说:“我们还是回到村里去,我们村里的绿水环绕,有森林,有工厂,空气清新,江南有的,江北也有了,江南江北没有多少区别了。”
李招弟说:“长江上架了大桥,回江北就是一顿饭的工夫,真是太方便了。”
齐兴澄说:“奶奶,那叫千里江陵一日还。”
齐兴旺说:“天堑变通途。”
一家哈哈哈地笑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