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一定都很好奇,这么多粮食是哪里来的吧?”
周县令的声音有些沙哑。
“不是周县令调来的粮食吗?”
有人立马就问道。
这位周县令常常到村里来,他们都觉得周县令平易近人,因此对他也没有过多的害怕。
“这不是我调来的,这是盈娘子带着他们桂花村的村民给大家筹集的粮食,为的就是想帮大家尽快度过难关。”
周县令立马就跟大家解释道。
大家突然就明白了马车上两面旗帜的意义。
顿时就对从未去过的桂花村产生了许多好感。
一个个都用感激的目光看着柳迎瑾。
有了这些粮食,虽然不够他们日后的生活,但至少能让他们安心地重建家园,先解决了眼前的困境。
“这么多人都在帮助我们,我们更应该打起精神,共同度过这次难关。”
周县令接着给大家打气。
“等晚上的时候,大家把家里人都叫来,我跟大家说说日后村子重建的事,顺便把粮食给大家分了。”
周县令说着,目光忍不住朝柳迎瑾看去。
柳迎瑾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表情,只是静静地站在人群里。
大家听到周县令的话,灾民们顿时都激动了起来。
等灾民们都各自散去,周县令这才和柳迎瑾商量起了接下来的安排。
“不知盈娘子对接下来的安排,有什么想法?”
周县令在树荫下的一个石头上坐了下来。
“其实,我听村民们说过,这一带因为靠近赤河,因此,时不时就会遭遇洪水,不知这可是事实?”
柳迎瑾在周县令旁边的石头上坐了下来。
“上一次遭遇洪水,据记载,好像是五年前,那时候我还没到平安县来,具体的情况我也不是很清楚。”
周县令看着斑驳的树影,似乎在回忆着自己所看到的卷宗记载着的内容。
“那之前可有想过让村民们搬离此地?”
柳迎瑾又提出了新的问题。
“当然有的,那时侯的县令就提出了让大家搬离此处的想法,虽然有人愿意,但大部分人还是不愿意离开,因此闹得不可开交,最后只得以投票的方式解决,最终,不想离开的人占了多数,因此他们就都留了下来。”
周县令说起这事,也是十分的无奈。
“既然有人想要搬离此处,那我倒有个想法,我们可以让他们选择搬离或是留下,无论他们怎么选,官府都会支持他们恢复日后的生活。”
柳迎瑾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这样只怕他们又会吵起来的。”
周县令有些担心。
“我倒觉得不至于,因为这样一来,自己做的决定只会跟自己有关系,完全影响不到其他人,反而若是有人离开了,那他们的土地什么的,恢复之后都可以分给村里其他人,我想他们也不会阻拦别人离开的。”
柳迎瑾分析着自己的看法。
“这倒也是,这样一来,要是每次都有人愿意搬走的话,那留下来的人就越来越少了,日后受灾的人也就越来越少了。”
周县令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这样也有利于留在这里的村民日后能更好的发展,人少了,资源就相应地增加了。”
柳迎瑾又补充道。
“只是,让他们搬到哪里去才好呢,找一个地方给他们新建一个村子?”
周县令又犯了难。
“这也是一个办法,我觉得这事啊,可以让他们自己选,可以去自己想去的村子,若是他们想重新建一个村子,那就给他们找一个地方,让他们在那里开始新生活。”
柳迎瑾觉得周县令的想法也没错。
“嗯,那我先跟他们说这件事,等他们决定好了那些人要搬走之后,再问问他们的想法。”
周县令当即就觉得应该按照柳迎瑾的想法执行。
就在这时,去长济村查看情况的村民和衙役都回来了。
“县令大人,村里没有找到人,几乎所有的房屋和粮食都毁了,家里的余粮也都没有了。”
村长一脸沮丧地跟周县令汇报着情况。
周县令朝几个衙役看了过去,只见他们都是摇了摇头。
“你们先休息吧,别担心,房子没了我们再建,粮食没了我们再种就是了。”
周县令安慰着长济村的村民。
有了周县令这句话,他们才算对未来又有了些希望,村长这才带着几个男人各自休息去了。
“唉,我们能调集的粮食基本都已经调集来了,看样子想要让受灾的百姓撑到下次粮食收成,恐怕有些难啊。”
周县令说着,忍不住咳嗽了起来。
“之前调集的粮食都是哪来的?”
柳迎瑾忍不住问。
“都是各个城镇的乡绅富商们捐赠的,他们虽然不缺粮,但也不愿意出很多粮,每次都只是象征性地捐一些。”
周县令也没有隐瞒柳迎瑾。
“那朝廷呢,没有赈灾粮吗?”
柳迎瑾也不懂这些,直接就问道。
“我们平安县受灾的村子算少的,同样是赤河流域的其他地方,受灾同样很严重,朝廷可能会优先救济那些灾民。”
周县令平静地说道,听不出他的语气里有任何的不满。
想来他早已习惯了朝廷这样的赈灾方式。
“既然这样,我想着桂花村的村民能捐出一些粮食给灾民,其他村的百姓应该也愿意捐出一些粮食给灾民的。”
柳迎瑾想发动大家的力量。
“桂花村那是因为有你带头,其他村子就不一定了,他们都不知道有人会给灾民们捐粮食,也不会相信这些的,毕竟这对他们没什么好处。”
周县令根本就不敢把希望寄托在这上面。
“那就把大家受灾的情况都宣扬出去,把桂花村捐粮给灾民的事也宣扬出去。”
柳迎瑾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这倒是个不错的法子,这样一来,只要他们看见真有人捐粮,在听说了受灾百姓的惨状时,应该都会出于同情,多少分出一些粮食来的。”
周县令也觉得这方法不错,或许大家为了相互比较,还会多捐些粮食呢。
“那盈娘子可有快速散播消息的方法?”
周县令看着柳迎瑾,他觉得柳迎瑾的想法很是新奇,总是敢于提出一些从未有人做过的新鲜事。
“这个我还真有个想法,周县令可以安排开一家报房,专门写一些关于县里村里的消息,每天都给各个村里送上一份小报。
比如,哪些村子受了灾,灾情如何啊,哪些人给灾民们捐了钱粮,也可以写在小报上,并予以表扬。”
柳迎瑾提出了报社的概念。
“你是说邸报?”
周县令明白了柳迎瑾的意思。
“算是吧,但这更多的是在百姓之间传递,可以让大家的消息更加灵通,让大家都可以知道其他村子的变化,引他们上进。”
柳迎瑾点了点头。
邸报其实算是官方的渠道,百姓几乎接触不到,但这小报,则是在百姓之中传播的。
“可要是每天都给各个村里送的话,就县衙那点人手,只怕是远远不够啊。”
周县令又发现了新的问题。
“这事,县令大人不妨跟叶总镖头谈谈,他或许能解决县令大人的困境。”
柳迎瑾朝着不远处的叶长风看去一眼。
周县令也朝叶长风看去,想到叶长风和柳迎瑾的关系似乎有些近,周县令的心里就有些发慌。
但他还是压下了心中的异样,毕竟眼下最重要的是安顿好眼前的灾民。
做好了心里准备,周县令这才起身缓缓朝着叶长风走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