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元将信收起来,再次整理好衣襟,走进宫中。
当他来到宫殿后,随宣旨公公一路朝中御书房走去。虽然已经拿到了先生让管家传来的信,也记住了先生在信中交待的应对之词,但当自己身处这个环境的时候,柳元心里依然很忐忑。
“柳大人,陛下正在里面等您呢。”宣旨公公走到门口停下来,示意柳元进去。
“谢过公公。”柳元忙回道。
推开门柳元走进御书房,虽然是短短一段距离,柳元依旧走的心惊胆战,又将离语信中写的方法默念了好几遍。
“微臣叩见皇上。”柳元忙行礼道。
“爱卿请起。”皇上看起来倒是和颜悦。
“柳卿可知此次召你前来所为何事?”
“微臣斗胆猜测,想必是水患之事肆虐多时,陛下因宽厚仁爱,定是不忍百姓受此磨难,召臣前来是要解决水患一事。”柳元斟酌着开口。
“朕果然没有看错柳卿。这次把柳卿召来确实是为了商量解决水患以及后续赈灾之事。朝中诸多大臣,平日里你争我吵,到了关键时候,一个个闭口不言,像哑巴似的,一个也派不上用场,全是些空有图表、纸上谈兵的废物。”皇上越想越生气,越说越激昂,说到激动处甚至咳嗽起来。
“陛下息怒,小心龙体。臣定当尽心竭力,为您分忧解难”柳元赶忙劝道。
“柳卿上次所提之法看起来虽然是不能实行,但是治理方向听着倒是没错。现在朕想问问你,有没有考虑出来具体可行之法?”
“臣,臣确实有一法,只是不知道是否可行。”柳元为自己留了一点余地。
“柳卿但说无妨。”皇上语气中透露出急躁。
“请陛下跟随臣来沙盘这里,臣将慢慢为陛下讲解。”柳元不卑不亢,强装镇定的带着皇上走到沙盘那里。话说的虽然顺溜,柳元心里其实紧张的跟打鼓一样。
“陛下,针对上次说到的各种问题,臣回去后彻夜思考,终于想出了应对的法子。河流上游移栽树木,树木可以起到固定土壤的作用。臣认为移栽的树木可以有选择性的去栽种。栽种树木时可以选择果树,选择果树的话,这样樵夫们转做果农,既达到了我们固定土壤的目的,也保证了他们的生活,一举两得。下游疏通河道,征用到田地的百姓们可在以河道内部网养殖鱼虾,这样一来农户变为渔夫也可以正常生活。”柳元回忆着信上写的话,缓缓的说出自己的观点,又拿了沙盘上的模型摆了摆,让皇上看的更加直观。
柳元说完,皇上并没有马上说话。君臣二人无言,御书房静的落针可闻。
过了一刻钟,许是皇上经过了深思熟虑,才开口道:“好,很好,柳卿甚知我心。这个方法一方面达到了赈灾的目的,另一方面也解决了百姓的生计问题。非常好。”
看到皇上对这个办法这么满意,柳元心里出了长长一口气,这一关终于是过了,不用再提心吊胆担心皇上的召见了。而且又在皇上面前表现了一番,可谓是一箭双雕。
想到这里,柳元不禁暗暗窃喜。转而又想到这次清源书院的先生送了自己这么大一份礼,改日定要备上厚礼好好拜访一下清源书院。若笼络好清源书院,那么自己必将如虎添翼,自己的仕途之路也会走得更顺遂更长远。
柳元这边正出神的想着,被皇上的一声柳卿唤了回来。
“柳卿,今日你立此大功,你想要何封赏?”皇上问道。
金银财宝,加官进爵,这些一一划过柳元的脑海,柳元想了片刻,答道:“臣身为陛下您的臣子,为您分忧是微臣的职责。此时正值国家危难之际,人人该献出自己是一份力。回皇上,臣什么封赏都不要。”柳元掷地有声。
锦囊中了除了应对水患一事的处理方法,信的最末端写到:若皇上提出封赏,望柳大人切记,一定要不能接受此次封赏。眼前蝇头小利是假,大人往后长久仕途才是真。孰轻孰重,柳大人一定要考虑清楚。
柳元不是个傻子,哪个重要他心里清楚,因此皇上问起封赏之事时,他坚定的谢绝了封赏。
“柳卿当真不要封赏?”皇上试探道。
“陛下,臣不要任何封赏,而且微臣认为,此时赈灾后续应该抓紧时间准备进行了。此次水患,肆虐时间长,危害范围广,百姓受灾人数巨大,臣认为理应开放国库,设粥棚,施粥救民。”
“朕正有此意,柳卿可谓我朝的栋梁之才,年纪轻轻有如此的思想境界,不易不易啊。”说罢,皇上大笑起来。
看着皇上龙颜大悦,柳元松了口气。
“来人,研墨。”皇上朝门外喊道。
皇上话音刚落,柳元看见领着自己进来那个公公推门进来。
“柳卿立下如此功劳,却什么封赏都不要,思想境界超脱,与那些素日里因为一点功劳就计较的泛泛之辈不同,当为年轻一辈之楷模。”皇上给予柳元极高的评价。
听到皇上这样夸赞自己,柳元喜不自胜,当然脸上还是要做出严肃的表情。
“皇上谬赞了,臣哪里当的起楷模,微臣只是尽自己一份绵薄之力。身为人臣,食君之禄,忠君之事。这都是臣应该做的。”柳元为显示自己的品格高尚才能超人,再三的谦虚。
听到柳元谦虚,皇上果然越发看重柳元。
待小公公研着墨,皇上开始在牌匾上挥毫,不多时,皇上停了笔。
柳元虽然十分好奇皇上写了什么,但是也不敢造次的伸头去看。
皇上写好后,旁边的小公公举起牌匾,之间上面写着“忠臣义士”四个大字。柳元心里微微有些震惊。
“柳爱卿听旨,朕感你品格高洁,心怀大家,一心一意为民着想,故赐你牌匾一块。”
“臣,谢主隆恩。”柳元跪下谢旨。
宣旨的公公再次造访柳元家,风风光光,敲锣打鼓的把匾给柳元送了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