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演又来到了钱家。
他的目的还是那一个,希望老太太能够阻止赵伯琮攻打金国。
而钱书白和钱书宣也有这等顾虑。
原来,上回在战场上,他们之所以能够快速御敌,是因为有人给他们通风报信。虽然不知道对方是谁,可对方的消息十分准确。
正是因为有了这份信息,他们才能掌握主动,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所向披靡。
皇上也知道此事,但百姓不知道!
可这回皇上却不顾这等大事,一心想要收复失地。如今,皇上铁了心要打仗,谁的话也不理,大家都把希望寄托于老太太身上。
事不宜迟,老太太立马进宫。这回,老太太依旧想要想要故技重施,借由家事说到天下事,赵伯琮静静地听着,从始至终没多说一句话。
老太太越说越心凉,她很快意识到,这回的赵伯琮与上回的他截然不同。
寂静的书房内,唯有老太太的声音,等到老太太也不发出声音了,那寂静之中涌现出的萧瑟才越发清晰。
“说完了?”赵伯琮神在在地盯着老太太,他的声音轻柔,好像十分体贴。
他越是如此,老太太越是胆颤。这不是她第一次说这种话,可赵伯琮前后两种截然不同的表现,给了她太多的不安。
他到底是把她说的话听进了心,还是没有听进去?
“说完了。”老太太从善如流,绝对静观其变。
她低着头,一副逆来顺受的样子。可听听她刚才讲过的话,这皇宫内外还没有谁敢如老太太这般在皇上面前大言不惭。
赵伯琮的情绪淡淡然,他的目光一直落在老太太身上,忽而眼睛一眯,语气淡淡:
“行吧,我让钱书宣回家,也省的你挂念。”
“皇上……”
老太太都不敢相信自己听到了什么?
皇上居然要放钱书宣归家?
钱书宣是个小兵时他都没有放他归家,而今钱书宣成将军了赵伯琮居然让他归家,这和临阵脱逃有什么区别?
老太太心中大动,同时觉察到了赵伯琮的不悦。
对,不悦。
他很不喜欢听自己说这些话。
但不知是因为什么原因,他还是给了自己这份颜面。
老太太知道,她该适可而止了,哪怕让钱书宣背着“临阵脱逃”的代价,也不该再继续说下去了。
可她怎么能不说?
“怎么了?”赵伯琮还是那副温温和和的样子,好像一切都好商量。
这不是他在外人面前的形象,这个看似温和的帝王,一直以铁血手腕活跃于朝堂。
这是他给老太太的特例,宫内、宫外,唯有老太太能够得此殊荣。
老太太硬着披头问:
“钱书宣可以归家,与他同在一起的将士都能归家吗?”
在国家与个人利益得失面前,老太太选择了前者。
她问都认真,整张脸透着期待。好像只等皇上一声落下,她便要带着战场上的将士班师回朝一样。
这样的想法若是别人说出,赵伯琮会觉得对方在异想天开。可这样的想法是老太太提及,他就觉得她是真的想要这样做。
一个老太太,一个行将就木的老太太,居然妄图控制他的军队。
谁给她的胆子!
赵伯琮忽而笑了,他的笑声刚开始还透着低沉,到后面已逐渐刺耳。
这笑声,笑得老太太头皮发麻。赵伯琮明明是笑着的,却令人心生不安。
外面的小太监听到屋内的声音,不由打了个冷颤,他摸了摸额头上的冷汗,暗暗思量。
屋内。
随着赵伯琮笑声的增大,他的目光越发冰冷,他看向老太太的眼神已没了任何温度,仿佛下一刻就要将其就地正法。
“谁给你的胆子?”
笑声没了踪迹,赵伯琮的声音陡然提高:
“谁给你置喙朕的胆子!”
朕……
他连这话都说出来了,老太太知道避无可避,赶忙跪了下来。
“老身惶恐。”
她将赵伯琮给惹怒了,这是老太太的第一想法。
一直以来,无论是郡王还是皇上,赵伯琮对老太太的态度始终如一。
甚至,因为身份的提升,他对老太太的保护也在逐步提升。
赵伯琮一直为老太太着想,而老太太却一直在阻止他攻打金国。
“惶恐?”
赵伯琮居高临下看着地上那一团身影,说着极为残忍的话。
“唐宛宁,你是不是以为朕不敢杀你?”
杀……
老太太猛地抬头,对上赵伯琮的目光,打了个哆嗦。
她快速低下头,眼中藏不住的是惊疑不定的神色。
他想杀她?
这是老太太的第一想法。
对上那样的目光,老太太毫不怀疑赵伯琮想要杀她。
从未涌起的认知给了老太太莫大打击。
她一直以为自己在赵伯琮心中是不同的,就算他想要杀任何人,也不会杀她。
可这一想法几乎在瞬间被推翻。
赵伯琮要杀她。
老太太从未这般坚定过。
居高临下的赵伯琮轻易就捕捉到了老太太的不安,从她跪地的姿态中不难看出她有多么害怕。
可那又怎样?
他给的太多了,以至于让她忘记了自己的身份,甚至一而再阻挠他的行事。
赵伯琮非常气愤,甚至口不择言道:
“若是你想安度晚年,就回去好好做你的司农乡君,别插手朝廷上的事。若是你想死,朕不介意送你一程!”
朕不介意送你一程!
这样的话无疑给了老太太强烈打击。
从宫里回去后,老太太就病了。
她一病不起,无论是丁一还是御医全都束手无策。
苏演自责不已,担心皇上降罪钱家,亲自跑到御书房外跪求皇上善待钱家。
这一下,又把皇上气得不轻。
苏演是老臣,是国丈,是太傅。他作出这等举动,无异于用自身来威胁皇上收回成命。
攻打金国,是赵伯琮从继位起就坚持的主张。
他们说金国情况不明,不易攻打。
好,他等。
等来等去,终于等来了他们预计中最好的情况。
可现在,他们又说不打?
赵伯琮不能忍。
大宋攻打金国已在皇上不由分说的高压政策下成了定论,所有人都知道,要打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