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大家就发现,一直形影不离的钱老四和小秦氏已经有些日子没有一起出现了。
老太太随口问了一句,被钱老四以“家中孩子多,小秦氏不免感伤”为由给糊弄了过去。
老太太也没有怀疑,毕竟当年小秦氏为了生儿子做的那些糊涂事历历在目。
钱书白的家书如约而至,王氏和钱老三带着家书等候在老太太跟前。
老太太拆开家书,没看上几行,原本含笑的眼眸顷刻变得郑重。
她仔细辨认上面所写的字,整张脸都凝重起来。
钱老三和王氏见到老太太的脸色变的这么快,都担心是不是钱书白出了什么事。
恰在此时,老太太开了口:
“老三。”
“娘?”
钱老三等得望眼欲穿,就想知道是不是他家白哥儿出了什么事?
老太太的脸色太难看了,他还从来没有见过老太太这般模样。
老太太还不知道自己的脸色不好,她心里记挂着事,只想把事情安排好。
“去把老二、老四、李霭、清词……只要在家的,都叫来。”
老太太心里不安得紧,得把人都找来。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钱家聪明的人不少,兴许能从他们那里寻到契机。
钱老三一愣,很快反应过来。
“哎?哎!”
王氏看着匆匆离去的钱老三,差点停住呼吸,她不安追问:
“娘,是不是白哥儿……”
白哥儿?
老太太这才意识到自己脸色不好,她冲王氏摇摇头:
“白哥儿无碍。”
她又拿出信纸比对了一番,外面的字迹是钱书白所写不假,可里面的字……
老太太招来王氏,让她分辨信纸上的字是不是钱书白所写。
二人得出一致结论,信纸上的字就是钱书白所写!
钱老三带着钱老二和宋清词匆匆赶来,老太太的脸色实在不好,他也怕耽搁了要事。
老太太把信拿给他们看,他们看完后大为震惊。
这信中居然说金兵不日南下,要攻打大宋!
这般绝密的消息,怎会提前预知。更何况,这封信是借着钱书白的身份来到钱家。
这般重大的消息,对方没有告诉任何将领,反而告诉他们钱家。
对方是谁?
信中的内容是真是假?
写这封信又有何目的!
老太太正因拿捏不准,这才把大家都召集起来。
紧接着,钱老四和钱书修、钱书星、钱书羽几个小辈也都来了。
去年童试,钱书羽和钱书星双双落榜,二人现在还是童生身份,只等今年童试再重振旗鼓。
钱书修已是举人,他已成亲,整个人成熟不少,跟在钱老二身边办事,与朝中大臣也有交际。趁着会试还未展开,他把两个弟弟带在身边教授。
老太太让他们辨认信上的字迹,几个人都面面相觑。
没人认识这字迹是谁的,可对方既然把信寄到了钱家,明摆着与钱家有旧。
只是不知道,对方是故人,还是仇人。
“娘,这件事咱们得上报。”
钱老二到底还有几分见识,无论这上面写的是真是假,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一旦事情真的发生,他们若是不曾上报,便有延误军机之嫌。
老太太正有此意,只是该上报给谁?又有谁能为钱家保守秘密?
大家纷纷看向老太太,他们都知道皇上给老太太留了一块宫牌,任由老太太随意出入皇宫。
虽然老太太平日里很少使用这块宫牌,可这代表了皇上对钱家的信任。
而今,这般重大的事,谁能护着钱家无忧?
唯有皇上。
老太太带着信,拿着宫牌见到了赵伯琮。
而今的他已经是位成熟的帝王了,不怒自威的神态令人心生畏惧,连直视龙颜都做不到。
可只要一想到赵伯琮与赵律有着相似的面貌,老太太就对他畏惧不起来。
“信中的内容还有谁知道?”赵伯琮放下信纸,脸上没什么表情。
这时候,老太太哪敢隐瞒?忙把消息告知:
“除了钱家人,没有外人得知。但一路上是否有人查看,这我就不知道了。”
从边境来的信,一路上要经不少人的手,其中有人查验也在情理之中。
不过,这封信上的内容之巨,能够来到老太太手中,她猜估计一路上并未被查验。
一个“外人”轻易俘获了赵伯琮的心,老太太无意中的话,是不是表明他在她心中也算在自家人之内?
看着苍老了许多的老太太,赵伯琮面色不变,内心却叹息不已。
可惜啊,她的年纪终究是太大了。
这两年,他派了不少御医为老太太诊治,得到的结果无一例外都是油尽灯枯。
虽然不知道老太太为何还能撑这么久,可她的死亡也不过这一两年罢了。
掩去心里的各种想法,帝王赵伯琮不可以被情爱牵绊。
无论这封信里的内容是真是假,他都会派人查验。
皇上的力量庞大,不过一个晚上,便查出金国已有军队驻扎在长江口,俨然有渡江之嫌。
当年大宋被金国打到不得已迁都,两国颇有默契划江而治。而今,金兵兵临长江,莫不是真要渡江攻打大宋?
很快,大宋调集人马守江,钱书白亦在其中。
未免被金人察觉,一切都在暗中进行。
等老太太接到消息的时候,已经是大宋与金人开展的时候了。
一切如信上所言,金人强行渡江,要攻打大宋。幸亏大宋早有准备,在江边聚集了大量人马,还不等金人渡江,便将他们杀于江中。
这一仗,大宋大获全胜。这样的胜利,给了因迁都而蒙上阴影的宋人强大的信心。
是不是金人今非昔比,大宋也有了一攻之力?
既然如此,那大宋还怕金人什么?
把失去的土地夺回来,成为了大多数人的想法。
大军班师回朝,论功行赏,钱书白被封为安定伯,皇上亲自赐婚他与定国长公主择日完婚。
而钱书宣因表现突出,救了忠勇侯,被封五品定远将军。从今以后,他也成为朝廷的一员。
钱家风头一时无两,从乡君到驸马,从皇商到将军,钱家人实现了阶级的逆袭。
现在出门在外,谁还敢说钱家不是勋贵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