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烟福地篇 第一百一十六章:久生木根
爱嗦糖的猫2025-08-06 10:002,618

  让人意外的是坑底并没有凹凸不平,反倒是平展得过分。

  伸手摸一摸,竟能感觉到凹凸的纹络,好像是浮雕画或者文字。

  当手电光照在上面,尽管多余光亮都被吸收,只能看到一小片范围,我还是看清了上面的内容。

  那是竹邑族的刀体文字,地面被人为分成了无数块,如同现下家装流行使用的地砖一样。

  横纵尺寸大概是八十公分乘八十公分,十分规整有序。

  最奇特的是横向每隔两块就有一块带着刀体字,纵向每隔三块就有一块带有文字。

  队伍中只有汤一局懂得解读,但不知类似文字会有多少,因此只求他随便看上一块解读试试,再说其他的。

  实则汤一局解读刀体文字的能力,全部依赖于梦中总要背诵的,好似谜语,又像某种梦话的内容,那是他父亲留下的解谜技巧,只不过自始至终,汤一局并没有运用过几次,分辨起来并不容易。

  为协助他看清上面内容,我们把手电光汇聚,这样好了很多。

  随即笑笑和陈倩在旁记录,汤一局认真看起来,开始逐字翻译,两女快速记录。

  实则一块砖看似不小,上面的文字内容却很有限。

  第一块的内容翻译下来,大致意思是说:天根归墟之地,杂念朦胧之所。

  什么意思?我们面面相觑,连陈倩都不明所以,更别说别人了。

  “陈桦生没有告诉你接下来该怎么做?他应该是走前前面的,你在后面跟随,难道就没留下某种记号,或者提示?”

  我始终怀疑陈倩与陈桦生还有什么阴谋没说,所以再逼她一次,瞧瞧反应。

  听了这话,陈倩一不慌二不忙,只是捋了捋头发:“父亲是先一步进来的,也在各处留下了记号没错,只是从这里开始就不见任何提示了。

  你可以不信我,就当我打算拉着所有人垫背好了,多余的不必再提。”

  嘿!没想到这家伙突然横了起来,还真让我有些迷门。

  笑笑此时悄悄提醒道:“先不要把关系闹僵。只要跟紧她,注意她的一举一动,总会找出破绽的。”

  无奈,我只好接受这事实,谁让我们再没有别的办法呢。

  第一块石板上的文字瞧不明白,我们就看第二块,继续等着汤一局翻译。

  这次在他翻译时,我蹲下摸了摸地面,感受着石板的情况。

  触手冰凉坚硬,似乎不是什么石板,只不过单纯将原有的山岩削平后,又勾画出一条条横纵的网格,其目的正是为了写下这些,看似莫名其妙的话。

  奇怪!这样的布置,总觉得在哪见过?对了,很像棋格!难道竹邑族在数千年前来到这里,竟然无聊到以山体为基础,绘制超大棋格的变态想法?若真是这样,让人无语。

  “千方,快来,第二段内容有了!”

  听到笑笑呼唤,我赶紧跑过去,就见她与陈倩,正做着最后地整理,同时还要考虑断句,以免引起歧义。

  大概是为了在我面前邀功,笑笑整理速度很快,第一个读出上面的内容。

  “取无尽灵海,纳百川入围。”

  这边笑笑刚说完,陈倩在旁持反对意见。

  “不对。刚才汤一局说了,有几个字拿不准。如果按另一种意思解释,应该是:夺尽头灵源,见百川入围。”

  陈倩整理的内容的确换了几个字,可是整体读过,似乎并没有太大的歧义。

  古人用这种描述形势,并非文言文的特性,主要是因为在古时记录方法有限,且价格昂贵,如果要记录长篇大论,不如将话语浓缩到极简的程度,还要保留原有意思。

  实则根据考古学家和史学家分析,古时一般人讲话,和现代人差不多随便,包括有文化、有地位的人,也不过多了些成语用词,以及好句出处之类的。

  可是竹邑族所做的事情让我感觉奇怪。

  毕竟地面分隔出来的每一块不小,就算详细阐述也足够了,干嘛非要用文言文一样的简略内容?

  另外,第一块和第二块内容八竿子打不着,而且字数和语句习惯也天差地别,不难想象这是两人雕凿的,但目的不详,可能都不属于同一个时代。

  就在我们思索该如何理解这两句话的时候,陈倩派出的手下们有了反馈,似乎在一侧,他们找到了不得了的东西,好像一个巨大的井盖,凸出地面约有半人还高。

  看汤一局仅仅解读了两块石面的内容,就显得劳累不堪,可见对刀体文字的熟悉程度还是不容乐观,没办法批量进行。

  既然这样,我们决定转移注意力,随报事人一起,来到了那所谓的井盖前面。

  等到真正看清其真面目后都是一惊。因为这个东西与其说是井盖,还不如说是一个平台。

  其整体呈慢圆形,直径起码超过了十米,果然凸出地面约半人多高。

  之所以会被他们看成井盖,是因为整体都是石筑的,严丝合缝,就像浑然天成一样,看不出人类故意修砌的痕迹。

  而在顶部,竟有一个青铜盖子,厚度约有一巴掌,重量难以估计。

  虽然青铜的冶炼技术中国人很早就会了,可以当时的科技,想要做出这么大一个青铜盖子,要耗费多少树木作为燃料?而且这么大的东西究竟怎么运进来的都是怪事。

  我甚至看看头顶,估算着当年竹邑族那些人,用各种办法将盖子运过来,而后靠绳索或其他东西辅助,一点点垂下来。看似方法可行,但又是怎么进入到山体之内的呢?

  难不成在山上开了个大洞,而后又用妙法,填不上了?

  正在胡思乱想的时候,陈倩说了:“别想那么多没用的。古人的智慧,远比你我想象中要超远许多,这不是我们要追寻的重点。”

  之后她命令手下,大家伙围着这东西转圈,希望弄清楚这是什么玩意。

  其中主要的猜测方向,是久生木的根在下面,但这样的话,又和我们所知植物的生长习惯相左,简直难以预计。

  最终没有办法,陈倩下令,要把青铜盖子打开,看看里面有什么。

  尽管这东西看似很大,重量难以估计,但我们人多,且带着不少工具,甚至还有简易的吊装绳索和挂钩,只要找到合适的点着力,就能轻松将其打开。

  简单商量过后,队伍中没有反对的声音,于是我们分工合作,准备打开盖子。

  队伍中有四人去找悬吊所需的支点。按照陈倩地指示,最后在我们头顶的位置,可以考虑借用根系,多挂几条,以防万一。

  而另一只队伍,开始清理青铜盖子周边,横生的植物藤蔓,尽量将盖子与石头基座剥离。毕竟这玩意放在上面数千年了,几乎和基座融为一个整体,如果不事先做个简单清理,恐怕就算有吊装工具也是没办法打开的。

  手下人大多分了出去,陈倩则拉着我们几人,直接来到盖子上面。

  一方面是想看看上面还有没有文体或图形提示;另一方面想找找钩挂点,一会好用。

  起初我以为青铜盖子在这种环境下,放置了数千年,可能铜性早被淘尽,一定会脆弱不堪;稍有不慎,或用力不均,就可能踩破盖子掉下去。

  谁知等到我们真的爬上来后才明白,担心全是多余的。

  由于盖子太厚,站上十几个人都不成问题,我甚至还在上面蹦跳几下,根本是纹丝不动。

  此时汤一局和笑笑在检查盖子上,有没有文字。很快便给出了结论,上面只有一幅描绘竹林的图画,却没见半个文字。

  而图画采用的手法,竟然有不少镂空工艺,正好让我们做钩挂使用。

  当然,这要是让研究历史的老学究们见了,大概要哭死的,我们也会成为千古罪人,被枪毙十分钟都嫌不够!

继续阅读:幽烟福地篇 第一百一十七章:呼吸声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盗命禁术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