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追影篇 第五十三章:虎狼相加
爱嗦糖的猫2025-08-06 10:202,643

  再次进入林中,我的心思全在想着怎么下山,如何尽快与和尚他们会和上。

  实则经过一夜的奔逃打斗,身心疲惫下,脑子明显不怎么好使,连走路都是深一脚浅一脚,还以为是自己不小心闹得。

  就这样一直找到太阳西斜,发现寻找范围只在原地转圈,这才明白是身体情况导致,只好停下来休息。

  回想初次被人丢进神农架,只知道害怕,想着怎么出去,却没有半点的孤单。而现在,明知伙伴们在附近却无法寻觅踪迹,一种孤独悲凉的寒意噌噌往外冒,心思始终沉静不下来。

  在林中补充到足够的淡水后,又洗了把脸,尽可能让自己冷静。

  再次寻找出路,顺着山中溪水一路往下,料想该是最好的选择。

  继续往前,山石和植物相互依偎着,走起路来可不容易,脚丫子很快就累了,足弓酸麻难耐,只好放慢脚步,检查地形绕路走。

  不久后前方出现两块不算规整,分列两旁的巨型山石,自然形成一个门洞。在它们的头上,横跨着一棵老树:应该是年头太长了,导致基础不稳,正好倾倒在两块巨石头上。

  可原本已经开始腐朽的树身上,如今生出了青芽,死气沉沉的表皮跟着焕发出了不一样的颜色,这就是所谓的第二春,也是大自然的馈赠。

  我走到跟前,轻拍着巨石,看着头顶的老树不禁感慨。

  与它们相比,人还是太脆弱了,忍不住唏嘘。

  过了双石大门,脚下的地面逐渐变得绵软起来。这里以山为基础,浮草点缀如毯,山花大树左右帮衬着,如身处神秘花园,别有一番韵味。

  慢慢的脚下山石不见了,逐渐被松软泥土所替代,随之而来的,是更多植物地消失,视野开始慢慢扩大,好似刻意让开了道路一样。

  我开始学会欣赏此地的美,这样起码不会枯燥,心里更不会太过焦急。而且还可以借助周围的环境特点,标记自己曾走过的地方,以备不时只需。

  又走了一段,眼前更加开阔,而且地形也发生了变化,从原本的崎岖不平,转成稍稍倾斜的平整泥土地。

  最有趣的,是地面上自然形成了田字格的样式,正中几个完整的方块,明显比周围要低矮一些,如同在原本的梯田上覆盖了泥土,让人摸不着头脑。

  我知道在如此的环境下,事出反常必有妖,自然不肯轻易过去。

  出于谨慎考虑,特意折断一根树木的长枝当做探棒,一点点确认地面的情况是否有诈。这是和尹弘学的。

  长枝触碰周围较高的土面,没有任何异状,等到触碰正中一个方块的凹地时,就听咕嘟一声,一个灰蒙蒙的气泡冒出,长枝猛地往下沉去,表面的泥土也是一阵翻滚。

  是沼泽!

  万没想到在林子里,如此开阔的环境下,会有沼泽。我暗中庆幸自己的谨慎,同时心头一紧,想起和尚还有岩缝中前辈的留书,似乎都曾提到过泥沼,莫非就是这里?

  围着四周凸出的地面来回转悠,发现类似的泥沼数量还有不少,仅是眼前这些加起来起码十六块之多,大小形状各不相同,如果不是刻意去找,很难发现它们的不同。

  看看前后环境,泥沼是唯一的出路,只能硬着头皮往前。

  幸好这片泥沼没都有连通,正中和边缘有实地,走起来只需小心谨慎就可以了,还不至于会有什么危险。

  我把这当做一场游戏,好比儿时玩的跳方格,这边哼着小曲,那边走在格子边缘,别说,确实有趣。

  不过走了一会,发现前面出现个巨大影子,起初我以为又是山石,可不曾想随着距离拉近才发现,那竟然是个巨大的三足石鼎!

  什么人在这里立了一个石鼎呢?莫非以前是个祭祀场?

  环顾四周,除了远处茂密的植物外,再就是脚下的泥沼,没有其他特殊之处。

  而石鼎所在的位置,正好被四块泥沼包围,周边虽有路能靠近,却无法直接来到石鼎旁,好像有人刻意安排,只希望来人远观而不要触碰一样。

  在这样的环境下石鼎的出现过于突兀,只有它脚下的地面是坚硬的,且面积仅够放下石鼎,连多余的一个人也站不住。

  鼎足之下的地面颜色也与众不同,呈赤色,好像之前鼎中经常燃烧某种矿物,形成浓郁的飞烟,慢慢侵袭才将地面染了颜色。

  想到眼前这石鼎有可能被人拿来烧什么东西,我的手就不自觉按了按胸口,在衣服里面贴身装着的,正是那青铜扇骨。

  还记得宜昌市内古玩店的胖老板曾提到过,这种青铜扇骨,是古时方士所有,用来启动炼丹炉的钥匙。据我所知,古时炼丹所需的工具,丹炉只是一种,多以大丹大材为主。

  而除了丹炉外,丹鼎、丹釜、丹池、丹瓮、丹匣等都可以炼丹,只不过根据材料特性和大小有区分,生出的丹也有不同。

  我围着眼前的石鼎转了几圈,只看表面,却不曾见到一丝的颜色,只是石头的固有色而已。

  因为没办法靠近,外加石鼎高大看不到里面的情况,很难判断它真实的用途。

  有了疑问,心里就发痒,开始环顾四周想要找个方法过去一探究竟。

  忽然我见到远处的几棵树下,堆放着三四根粗枝,末端明显有自然断裂的痕迹,上面还有些焦黑的颜色,可能曾遭受到雷劈,从某棵树上断掉的。

  见到这几根断枝,其中最细的也有手臂粗细,刚好当做木桥用。

  于是我努力拖着其中一根,慢慢送到石鼎附近,而后推着它一点点靠过去。

  因为接触面增大了,泥沼就算再有吸力也无法拉住断枝,自然能顺利将其搭在石鼎脚下坚实的地面上,形成一个木桥。

  待前后搭好,我故意在上面按了按,又踩一踩,发现能着力,这才放心不少。

  于是我又回头去找另外几根断枝,挨个将它们送过去,一根根搭在石鼎脚下,又用一节绳子将它们简单捆扎起来,这才做成了一个简易的木桥。

  待一切准备完毕,我又看向四周确认安全,才小心翼翼站在上面,一点点朝石鼎挪去。

  因为断枝之间有绳子捆绑,走在上面放心不少,唯一需要注意的是来到沼泽之上时,身体重量压得断枝微微变形,在与沼泽接触后会不会有什么危险。

  慢慢的,慢慢的,等我终于站在沼泽之上的时候才发现安全得很,刚才算是多虑了。

  于是接下来的路我走得较快,直到石鼎近前,赶紧躬身紧靠在石鼎三足之间,才勉强容身。

  脚下的地面足够结实,我又用手指搓了一下地面的浮土,才发现那赤色并非只在表面,甚至直达内部,连坚硬的岩石也成了这般颜色。

  接下来就是去看石鼎内部,有没有燃烧后的残留物了。

  于是我取下背包,从里面摸出个折叠的抓钩,一头系着绳子,轻松甩到了石鼎口部并挂牢。在尝试几次,确保稳妥后,借助绳子,蹬踩石鼎表面凹凸花纹,顺利翻到了顶口边缘,终于看清里面的情况。

  让我意外的是,石鼎内竟然干干净净,除了岁月留下的泥沙和浮土外,再没有其他东西。

  从刚才躲在石鼎下也发现,三足之间,包括鼎肚底部都没有半点烟熏火燎的痕迹,好像这东西不过是个装饰,我偏要多心好奇上来看看。

  见想法落空,我坐在边缘处无奈叹息,忽然眼角余光看到了什么东西在动,急忙回头。

  “我草!”

  也不知什么时候,周围站满了人,各个手持武器看着我,就像看了场猴戏一样,顿时就感觉但脸上发烧,想找个借口也不知该说些什么。

  正这时,人群中走出一个老者,沉声说道:“这叫样鼎,不过是个制鼎的模具而已!”

继续阅读:林海追影篇 第五十四章:汤家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盗命禁术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