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中的一个老姑姑走来,见着田小娥,“表少奶奶,逛园子啊。”
“恩,哦对了,七娘子下个月要出阁了,府中会办多少筵席呀?辛家亲戚多,那时铁定会非常热闹?”田小娥遇见的人,是辛老太君身边的一个姑姑。
这姑姑非常的辛老太君的信任,是辛老太君年青时的陪嫁。
就是年龄大了,并没咋当差,只负责管着些小丫鬟的言行,监督下卫生。
没事儿时,就陪辛老太君说话打发时间。
金姑姑听田小娥这样没有头没有脑的突然一问,一时间怔了怔。
“七娘子下个月出阁?没有听闻呀?”金姑姑惊异着问说,“表少奶奶,你是从哪听的?”
“不知道么?是表舅母说的呀,说是城中楼家做的媒。我问过宛表嫂嫂,宛表嫂嫂说楼家也是大族。大族楼家做媒,料来,那家子弟也不错?”
“楼家做媒?”姑姑更吃惊,自没听闻呀?
七娘子如果有了夫家,不是先说给老太君听么?
老太君答应了,这亲事儿才算答应。
她是老太君的陪嫁,老太君的事,哪里件不和她说的?
她怎不知道七娘子要出阁的事儿?
“我找七娘子去,我先恭贺恭贺她。”田小娥朝姑姑挥了下手,走开。
金姑姑也没心情逛园,转道往辛老太君的园子走去。
而田小娥,沿路走沿路说着辛七娘子下个月要出阁的事。
府中的人,听的全都吃惊。
后来,田小娥索性出府去。
金姑姑走的气喘呼呼,来到辛老太君的园子,园中的丫头见着她这样子,非常惊异,“金姑姑,你这是咋了?”
“老太君?”金姑姑步子不停,走上台阶。
“就在房中呀,听着毓秀念戏本。”小妮子一指正房。
不等小妮子挑门纱帘,金姑姑自个挑纱帘跑进了。
把小丫惊的怔住。
出啥事儿?
“老太君。”金姑姑疾步跑向前。
辛老太君靠在椅上,听戏本正听的起劲,给人惊扰,她立刻睁眼。
“咋,你这一把年龄的,跑着来的?”辛老太君笑道,“也不怕累散骨头?咋,你们家那里子儿媳又气你了?”
金姑姑被媳妇儿气着了,就爱来找辛老太君诉苦。
辛老太君的日子过的甚是乏味,有人找她讲话,不管说啥,她全都听着。
金姑姑来到辛老太君的面前,喘着气说,“七娘子下个月出阁的事儿,老太君知道么?”
辛老太君一怔,“七娘子下个月出阁,谁说的?这婚事儿的影子全都没,哪传来的消息?这不是坏她的声誉么?”
毓秀也说,“金姑姑,七娘子的婚事儿定下后,老太君都会跟你商量呀,你老咋糊涂了?反倒来问老太君。”
金姑姑说,“我方才在西园中,查看那金桂采摘的状况时,遇见了表少奶奶,是她说的。她还问我辛家会办几桌酒宴,会不会非常热闹。”
“表少奶奶说的?我这里都没定下,她怎样知道的?她又是听谁说?”辛老太君惊讶问。
金姑姑一拍腿,“唉呦,看我老糊了,忘问了。”
“老太君,表少奶奶为人稳重,不会瞎讲话的,她这样问,必定是听谁讲了。”毓秀说。
辛老太君沉着脸,自贵妃椅上坐起,“恩,说的没有错,毓秀,你去找找表少奶奶,她不知家中规矩,有些话不能说,要提醒她。”
“知道了,老太君,我这便去找她。”
毓秀没找到田小娥。
看门的人说,她出府去了。
“知道去哪里了么?”毓秀问。
田小娥来岳州城没几日,路线并不熟,去地肯定不会远。
“噢,她应当去明绣楼去了,方才,表少奶奶问我最近的绣楼在哪里来着,我和她讲了这地方。”看门的家丁说。
明绣楼离这里唯有一中来路,跑过去就可以找到。
毓秀提裙,往明绣楼跑去。
可毓秀还是来迟了步,田小娥刚才离开了。
“咦,毓秀呀?你今日怎有空出来玩?”绣楼中的一个绣花女,认出了毓秀,笑着问。
这家绣楼的价公正,毓秀的绣工做不过来时,就来这里定制成衣。
时间久了,她和这里的绣花女都混熟。
“是媛娘呀,我这会正忙,没有时间说话,咱改日再说呀。”没有找到人,毓秀转过身便走。
媛娘拉住了她,“毓秀,你等一会,有个事要问你。”
毓秀只得转过身来,“你快说呀,我真的好忙,咱们老太君叫我找人。”
媛娘就说,“好,我说快点。我就是想问一下,你们府上七娘子出阁穿的那些衣服,会放到哪里家绣庄做呀?如果没定下,放我这里做怎样?我给你们便宜点,咱都是老熟人嘛。”
毓秀惊异看她,“七娘子的婚衣?谁和你说,她要做婚衣了?”
媛娘眨巴着眼,“她下个月出阁,这婚事儿刚定下,莫非不要做婚衣么?”
毓秀快给她气煞了,“媛娘,你只需说,谁说七娘子下个月要出阁的?”
媛娘说,“你们府上的表少奶奶田娘子呀,她方才到我这里定做手帕跟鞋,跟我讲了这事。咋啦,毓秀?”
田小娥说的?
毓秀一跺脚,这田小娥不是非常聪明的人么?咋瞎说呀!
唉啊,这绣楼的人如果知道了这事儿,这不得传遍几根街?
绣楼中人来人往的。
“我这会找的就是她,她人?往哪走了?”毓秀赶忙问。
媛娘伸出手一指右边,“她往右边去。”
“她讲了去哪了么?”
“没说。”
毓秀急的又跺脚,跑出绣楼,又往右边追去。
这次是漫无目的找,不但没找到田小娥,打探之下也没找到。
毓秀叹气,只得转过身往回走。
而这时,田小娥从一家店中走出。
看着毓秀跑远的身影,她轻轻一笑,如今谣言一块,足够宋氏捱一顿训了。
……
毓秀没找到田小娥,只得回来复命。
“老太君,没找到表少奶奶,她去街上去了,我找了圈也没找到她。”毓秀沮丧回道。
“去,把太太请来。”辛老太君不信,是田小娥胡说的谣言。
定是宋氏讲了啥,田小娥才相信。
她只须问一下宋氏,就可以问出事来。
“是,老太君。”毓秀抹了把脑门的汗,又跑去找宋氏。
宋氏挑着眉,“老太君找我?啥事儿?”
毓秀懒的说,“太太去了便知道了。”
宋氏困惑的看她一眼,锁好账簿,带朱娘子来到辛老太君的上房。
辛老太君看见她,气不打一处来,摇摇指着宋氏怒说,“我问你,七娘子下个月要出阁的事儿,是不是你说出的?”
宋氏惊的愣住,“老太君,绝没的事,七儿的婚事儿还没定下,下个月怎可能出阁?这是哪来的谣言?这这不坏七儿的声誉么?”
“我还当,你不知道会坏她的声誉。”辛老太君嘲笑。
“老太君,到底是谁说的?”宋氏压着怒意,“我肯定好好的罚罚她!”
“你坐好,等人回,你便知道!”辛老太君看她一眼,没有再讲话。
宋氏只得坐着等,心中却在想着,是宋宛说的么?宋宛没有那个胆量瞎说?
再者,她又没具体说下个月出阁,只讲了可能。
……
田小娥一人在街上闲逛。
逛着,她来到一家茶楼门口。
茶楼门口一边摆着一张桌,桌子上堆着一沓纸,一个60岁的老汉,坐桌后写着啥。
一个年青人,坐在他的跟前,说着啥。
年青人讲完,老汉给了20厘钱。
“故事儿不错,20文收好,另外,送一场免费听书。”老汉抓了一小把钱给那年青人。
“多谢老人家。”年青人捧着钱,笑嘻嘻说。
“再有故事儿再来呀。”
“好啰。”
这是在,收故事儿?田小娥好奇,走向前去看。
只见老汉的桌前边垂着块布,写,“收故事儿,20文1个,另免费送听书1场。”
田小娥笑。
这和清朝那个收说斋故事儿的老汉,一个路子。
田小娥走向前,在坐凳上坐下,“老人家,我说一个故事儿。”
“20文1个故事儿。”老人家没有抬起头,只管垂头写着自个儿的字。
田小娥清清嗓门,“好啰,我便讲了呀。”
她把辛弃疾跟宋宛的故事儿,说给了老汉听。
老汉蹙眉,沉思了一会,抬起头说,“娘子,你这故事儿卖跟我,可惜,我这里是茶楼,那些欢快的故事儿,绿林好汉的故事儿,听众顶多。你这故事儿,才子佳人爱听,茶楼中,全都是闲男人呀。”
田小娥往茶楼中望去,那正传来叫好声。
可不是么,都是一帮男人们。
这类地方,宋氏未必会来。
田小娥就问说,“多谢指点,那请问,哪有歌艺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