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朕也没想到,有朝一日还能见到你!”
帅营之中,朱由榔屏退左右,只留下几名亲兵看守。他没有着急杀掉吴三桂,而是开口询问起对方。
“罪臣也没想到今日会以这种方式见到皇上.....”
吴三桂说。
“那你说说,朕应该如何处置你?”
朱由榔问。
吴三桂此时还抱着几分苟活下去的心思,因此,见到皇帝没有立即派人杀掉他,还以为是皇帝有了用他的想法。
“皇上,罪臣不求皇上饶恕,可如果有机会的话,罪臣愿意将功折罪......”
吴三桂说着一把鼻涕一把泪哭了起来,“罪臣都这个年纪了,也没多少可活的日子,只希望临死之前可以为皇上卖命,可以为朝廷效力.....”
看到吴三桂哭哭啼啼的样子,朱由榔忍不住拍手叫好。
“要不是臣知道你的故事,单看这一幕的话,恐怕还以为冤杀了一个大功臣.....”
“既然你这么想为朝廷效力,当初为何要将鞑子引到关内?”
朱由榔质问道,“朕说句难听的,即便你投降了李自成,朕也认为情有可原.....可你是汉人,是崇祯皇帝一手提拔起来的将领,你卖了国还不够,还要把汉家江山全都卖了?”
朱由榔的脸上有几分怒色。
吴三桂见状也赶忙为自己辩解,“臣也不想这样做啊!可臣那个时候没办法......臣不想投降李自成,也不想投降鞑子,当初引清兵入关只是为了帮先帝报仇,可谁知道,清兵最后不走了.....”
“去你娘的.....”
朱由榔听到这个辩解理由直接开骂,“别人不知道你,你以为朕也不知道?你若是忠于崇祯皇帝,你早就带兵回去救援了......”
“别扯什么要带领百姓回到关内耽误时间的话,朕不相信那一套.....至少在你身上,这个理由根本就不成立.....”
吴三桂这下愣住了。
皇帝这样一说,让他原本准备辩驳的理由都没办法再讲出来。
“皇上,臣都是迫不得已......当时那种情况,臣选择谁都没办法!”
“先帝爷的性子您又不是不知道,他那样的人眼里容不得一点沙子.....我麾下就四万兵马,去了也未必能救驾......”
“万一出了什么差错,恐怕先帝第一个摘了我的脑袋.....”
吴三桂表现出十分委屈的样子,“臣不想死,可袁大人他们的下场就摆在那里......臣宁愿做左良玉那样的人!虽然名声不好,可好歹能活下来......”
朱由榔笑了。
“权且当你的理由是真的!那我问你,后来你为何千方百计要置永历朝廷于死地?”
“清廷都已经不在乎了,你却非得抓住朕......你以为这一切朕不知道吗?”
朱由榔说。
吴三桂额头上冷汗直流。
“臣.....”
朱由榔不打算再给他机会,“你说说,要朕怎么处置你?”
吴三桂这下慌了。
“皇上,臣愿意领兵帮助朝廷将鞑子驱逐到关外去......求皇上给臣一次机会,臣可以让家眷们全都搬到衡州去由皇上监视起来......”
吴三桂开始疯狂磕头,企图得到朱由榔的原谅。
然而,朱由榔心中丝毫没有任何饶恕他的想法。
如果吴三桂只是大明朝的罪人那也就罢了,可他不仅是大明朝的罪人,还是整个汉家江山的罪人。
若不是他引着清廷入关,哪怕是让李自成当皇帝统治江山,那汉家文明也绝不会落后世界几百年!
更不会有后来的屈辱与诸多不平等条约!
“不必了!”
“朕身边不缺将领,也不需要你这种不忠不义之人......”
朱由榔大手一挥,“来人,将吴三桂押出去看守起来......待明日午时三刻于城外凌迟......”
“去告诉百姓们,让他们明日都来观刑.....”
“皇上,臣冤枉.....”
吴三桂惊慌无比,整个人挣扎着发生喊声。
朱由榔没有任何反应。
吴三桂这时候也是气急败坏,“朱由榔,早知道有今日,当初我就该派兵在云南杀了你......”
“你等着吧!朱家江山不会长久的,到时候李定国一定会篡了你的江山......”
“你不会有好下场的......”
朱由榔听着吴三桂的话忍不住轻笑一声。
“哼!”
“表字总以为这世界所有人都是卖的,只不过价格不同而已......你这种虫豸也配跟李定国比?”
“你和洪承畴都只配坐狗那一桌.....”
翌日。
午时三刻。
城外的一处空地外站满了人。得知吴三桂这个清廷的走狗要被斩首之后,城里的百姓们全都出来观望。
为了让百姓们都能看到,朱由榔还特地搭建了一处高地。
在无数目光的注视下,蓬头垢面的吴三桂被押到台上。而负责行刑的刽子手早已经在那里等候。
凌迟处死可不简单,明朝将凌迟分为三等,并规定了明确的刀数标准。
第一等要割3357刀,通常情况下适用于谋反等重罪。
第二等要割2886刀,第三等则是1585刀。
据说,武宗朝著名的权宦刘瑾就被割了3357刀,但行刑时因受刑者中途死亡,最终割了4200刀,创下历史纪录。
而崇祯朝杀掉的袁崇焕则是被割了3600刀。
对于吴三桂,朱由榔当然是选择给他来一套超级套餐。
“皇上说了,要割五千刀......”
“若是吴三桂中途死了,那你就等着受罚吧!”
一名亲兵赶到刽子手身旁大声提醒道。
刽子手一听这话都傻了。
“五千刀?这老家伙能挺到那时候去吗?”
虽然心里拿不准,但刽子手可不管多说什么,只是一个劲儿地出声安慰吴三桂,“吴将军,您这身子骨硬朗,可一定要挺住啊!我下手轻一点,你别死那么快......”
“就当是我求您了!反正您今日必死,可我不一样啊!我家里还有婆姨和孩子,我又没有出卖大明......”
“您就多挺一会儿吧!要是疼您就叫出来,反正我没割完之前您可不能死.....”
被捆在行刑台上的吴三桂听到这话,脚下早已经是一片水渍。
此时此刻,他回想起了当初在宁远城接到崇祯诏书的那个夜晚!
“若我当时全军带兵救援,哪怕只是把太子殿下带走送到南京继位.....今日,是不是就会有不一样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