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怎么回事?”
“为何会炸膛?”
郑成功忍不住出声质问。
对于火器,他的了解其实不算少。不过,他在意的更多是大炮,尤其是大炮在海上的作战效果。
至于火枪,他会使用,却没有深入研究过。
“王爷,兴许是制造工艺的问题!您先别急,臣让他们打造了三把燧发枪......还有另外两把可以试试.....”
陈永华在一旁劝说起来。
“快!继续试枪......”
很快,工匠又拿出两把燧发枪。
这回,两把燧发枪同时开始射击。
砰。
终于有一把成功射出。
然而,另外一把还是出现了卡壳的情况。
射出的这一把在射程上倒是没差太多,顺利达到了靶子所在的距离。只不过,精准度可就差太多了!
几乎都偏出了十几米!
这样的精准度,恐怕敌军站在面前不动也未必能打出伤害。
这样的效果实在是不能让郑成功满意。
“燧发枪就这样?”
“还是说工匠们的制造水平不行?”
虽然不满意,可郑成功并未叫停,而是继续让两名工匠进行射击。
本以为多少会有一点惊喜。
可惜,在连续射击之后,两把燧发枪没有出现任何意外,全部都出现炸膛的情况。
砰。
砰。
伴随着两声巨响,现场顿时响起一片叹息之声。
“唉!”
陈永华这会儿也愣住了。
他把两名工匠叫到面前,“你们据实交代,我不会怪罪你们......到底是你们的制造工艺还不够?还是说有什么其他的问题?”
工匠一听这话顿时委屈上了。
“大人,我们世世代代都是干这个的.....虽说以前没打过这东西,可图纸我们还是能看懂的.....”
“您就算是出去打听打听,我们兄弟俩的技术在湖广一带也是最牛的.....”
陈永华没心思听两人辩解,直接开口打断他们,“我要听原因!你们哪来那么多废话?”
“大人,我们兄弟俩都觉得是图纸有问题!”
工匠回道。
“若是制造技艺出现差错,也不可能三次全都炸膛吧?”
“您若是不信的话,不如再找几个工匠试试.....”
陈永华沉默了。
他看向一旁的郑成功。
郑成功倒是没有着急放弃,而是出声说道,“再找一批工匠,让他们分成十组,每一组都按照图纸来打造两把燧发枪......”
“两日之后,孤要知道结果.....”
郑成功对陈永华道。
“臣知道了!”
“请王爷放心,臣马上去做.....”
时间过得很快。
两日之后,楚王府邸内,陈永华又一次出现在郑成功的眼前。这一回,陈永华看起来沮丧无比。
“王爷,臣全都找人试过了!”
“恐怕真的是图纸有问题.....”
陈永华说完,直接跪在地上朝郑成功叩首,“这回是臣办事不利,求王爷责罚.....”
郑成功摇摇头。
“起来吧!”
“这不怪你.....皇上的性子我早就看出来了,如此重要的东西,他一定会非常谨慎的......”
“恐怕他早就算到了这一点!所以,故意让人把错误的图纸带给我们.....”
郑成功说着叹息一声。
“若是拿不到就算了吧!”
“我已经派人去海外联系洋人了.....听说葡萄牙人那里有各种新式火器,我们向他们采购也行.....”
郑成功道。
“王爷,不行啊!”
“就洋人那个速度,等新式火器全部装备到我们郑氏的时候,朝廷大军恐怕早都已经换装燧发枪了.....”
“到时候万一冲突,我们如何与朝廷抗衡?”
陈永华说着又冒出一个大胆的念头,“臣还有一个主意,虽然这个主意有些风险,可臣认为恐怕是现在为数不多的办法.....”
“就是不知道王爷肯不肯冒险一试?”
郑成功略微沉思。
“说吧!”
“孤先听听......”
“听说现在长沙府已被白文选占据,而我军也在岳阳与白文选僵持.....不如,我们从白文选这里下手.....”
“他的兵马似乎都已经装备燧发枪!只要我们能够确定,不如干脆跟白文选打一场.....”
陈永华看起来战意十足,“这图纸我们确实偷不来,可难道燧发枪我们也抢不过来吗?”
“武昌府这边有这么多工匠,只要有实物在,我们总能把它制造出来的.....”
“即便最终还是不行,我们再跟洋人花钱购买也不迟.....”
郑成功这下沉默了。
陈永华的办法确实是一条可行的路。
但是,跟白文选开战无疑意味着政治风险!
一旦开打,那郑氏跟朝廷恐怕就是撕破脸了!尽管双方都已经心知肚明,可毕竟这一切还没有摆到明面上。
若是真打了,到时候想要收场可就不容易了!
“让孤想想......”
郑成功一时间陷入纠结之中。
陈永华看到郑成功如此优柔寡断,也顿时继续劝说起来,“王爷,不是臣想鼓动您跟朝廷大军交战,可是,如今我们已没有退路......”
“您注意到皇上的部署吗?”
“咱们的下游有李定国,南面则有白文选驻扎,更有皇上的几万大军在衡州随时待命.....”
“四川那边,听说皇上之前已经派洪承畴带兵去了......”
“如此以来,咱们的三面都被围困住了!日后一旦开战,我们面临的可是来自三方的压力......”
“万一输了,我们又该何去何从?”
“难不成我们过江去河南?去清廷的地盘?”
陈永华的一连串问话让郑成功惊了一下。
这些事情他当然知道,可从陈永华嘴中说出的时候,郑成功才发现原来这种压力早已经出现在郑氏内部之中。
当初力排众议来到武汉是有阻力的,如今这种阻力并未完全消散。
若是无法迅速打开局面,自己麾下的将领们又能坚持到什么时候?郑成功可不希望有一日他被下面的将领和士卒们裹挟,然后被迫选择离开武汉重新回到台湾去!
一旦走到那一步,郑氏可就是真的完了!
“好!”
郑成功几番纠结终于做出决断,“孤赞同你的主意!”
“反正都已经这般了,孤还有什么可顾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