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港岛的报业变天了
家有十猫2025-07-27 10:483,651

郭老爷子刚走进书房,雕花木门轻轻合上,这座豪宅慢慢恢复深夜该有的安静。

可港岛的黎明已经悄悄撕开了夜幕。

一场比郭家人想象中要猛烈得多的惊雷,正随着报童响亮的叫卖声,在雾气渐散的街巷、人挤人的报摊、飘着茶香的早茶楼里,“轰”地炸开了!

晨曦刚露,海面上的薄雾还没完全散开,港岛街头巷尾的报摊前已经围满了人。

今天的样子和往日完全不同,几家左派报纸的报童卖得格外卖力,吆喝声又亮又急,透着股按捺不住的激动。

“卖报卖报!新鲜出炉的《大公报》!头版头条,独家大揭秘!”中环一个报摊前,少年使劲挥着手里还带着油墨香的报纸。

上面鲜红的标题特别扎眼:《直击!北角工厂血泪实录:缝纫机下的日夜倒转与微薄工钱!》

下面配了张超大照片,看着就冲击力十足:简陋的车间里,缝纫女工眼神麻木又疲惫,手上全是伤痕,让人看着心里发紧。

“《文汇报》!《文汇报》!震撼推出‘九龙城寨’系列探秘!今天首发,第一次进禁地,直击寨城深处没人知道的生死江湖!”另一个报摊前,报童吆喝的是另一桩大事。

行色匆匆的市民,不管是穿长衫马褂的先生、拎着菜篮的师奶,还是赶时间上班的打工仔,都被这和平时不一样的大标题、“禁地”的噱头吸引住了。

“咦?今天《大公报》这么大胆?敢说工人的事?”

“快!给我一份!北角的工厂,我弟弟就在那儿上班啊!”

“喂,麻烦,《文汇报》来一份!九龙寨城?不是说生人不能进吗?真有记者敢进去?”

“还有《香港商报》,他们头版好像说汇丰银行放贷偏帮财团的内幕……”

议论声一下子起来了。人们赶紧从口袋里掏出零钱抢购。

报童收钱递报的动作明显快了不少,脸上的兴奋和意外藏都藏不住。一份,两份……以这几份左派报纸为主的摊点前,人越聚越多,报纸眼看着就卖光了。

湾仔有名的陆羽茶室内,清晨喝茶聊天的喧闹这会儿到了顶点。

蒸汽腾腾的早茶香气里,夹杂着更响的读报声和议论声。

一位穿旧式西装的老先生费劲地戴上老花镜,捧着刚买到的《大公报》,指着北角女工的巨幅照片,声音都在抖:

“哎呀呀,看看她们的眼神和手……和我三十年前在工厂时没什么两样!几十年过去了,还是这么辛苦!真该让她们把话说出来!这份报纸,今天敢说真话了!”

同桌的几位老友也都凑过头来看照片,个个叹气。

旁边一桌,几个穿工装夹克的码头工人围着刚买的《文汇报》,指着上面巨幅的寨城全景航拍图,还有里面狭窄巷道、杂乱棚户的特写,啧啧称奇:

“哇,真拍到里面的东西了?!这是动用直升机从天上拍的?以前只敢在外面听人吹牛,原来里面真是这样的世界!”

有人压低声音,带着点敬畏:“听说里面水很深,帮派、白粉档什么都有……”

“哗!你们看这份《香港商报》!”

另一桌传来更大的惊呼声,“他们头版说汇丰去年贷款流向分析,恒生地产拿了这么多,利息还这么低?另外几家中小地产行想贷款就难上天!这不是明着偏帮大地产商托市吗?刚看完金管局说要扶持实业的新闻,前后一对比,问题大了去了!”

这份指名道姓、直接说资本和银行运作核心矛盾、为小商户说话的报道,在普通市民眼里就像投了颗深水炸弹。

茶楼里一下子炸开了锅,原本聊股票或者家长里短的声音,立刻被对这些报道的热烈讨论和震惊盖过了。

“哗!太厉害了!银行和地产商真能只手遮天?”

“肯定有内幕啊!没人帮忙怎么可能这么大势力!”

“以前报纸哪敢这么写?就不怕汇丰发律师信封口?”

各种猜测、气愤、惊叹声混在一起。很多人手里的报纸被同伴好奇地抽走翻看,有的起身问邻座:

“麻烦,你那份《商报》看完借我看看?”

更心急的食客直接招手叫伙计:“伙计!伙计!快!再买一份《文汇报》,多少钱都要!”

这样的景象,在铜锣湾市集口、深水埗鸭寮街、油麻地庙街,在九龙旺角女人街……几乎每个报摊集中的街角巷尾同时出现!

《大公报》《文汇报》《香港商报》,这几份以前或许只在特定圈子里流传的左派报纸,今天竟然成了千万香港人早上最先谈论、必须第一时间看到的资讯。

才一个多小时,一股汹涌的阅读和讨论热潮,就从街头巷尾的报摊蔓延到办公室、写字楼、巴士电车,迅速传遍了整座城市!

《大公报》报社大楼里,清晨的宁静早就被此起彼伏的急促电话铃声打破了。

“喂!编辑部吗?我是北角益兴制衣厂的工会代表!贵报这期头版报道写得实在太好了!太真实了!句句说到我们工友心坎里!我们厂几百名工友都在传着看!感谢你们替我们底层工人说话啊!”

“喂?是大公报吗?我要订阅!对,从这期开始订!今天的我已经买到了,你们做得太棒了!以后继续追!”

“请问今天的报纸还有剩吗?我是港大学生会代表,我们想大量采购一批,组织同学讨论社会议题……”

社会民生组的主编几乎被围了起来,手里捏着一份油墨还没干透的零售点销量预估报告,声音激动得有些沙哑:

“爆了!彻底爆了!中环、湾仔、旺角几个核心零售点报来的初步消息,七点开卖不到一个小时,零售量比昨天同一时间……暴涨了近三倍!三倍啊!

编辑部电话全被打爆了,都在问哪里还有报纸卖!印刷厂的加印申请我已经批了,马上开足马力!”

整个编辑部像打了强心针,所有编辑、记者脸上都透着难以置信的激动,巨大的成功感和使命感驱散了连日奔波的疲惫。

这份突如其来的影响力和销量奇迹,远远超出了他们最乐观的预估!

谁能想到,只是采纳了上面最新提出的“要深入草根,直击民生痛点,大胆发声”的建议,第一炮就打得这么响!

与此同时,《文汇报》深度调查部的办公室里,也是一片欢腾,只是多了几分心有余悸的庆幸。

负责九龙城寨系列报道的首席记者老张,摘下被汗水浸湿的帽子,一边用毛巾擦额头的汗珠,一边对身边的人感叹:

“乖乖,这效果……石破天惊啊!早上派到各区的兄弟陆续回报,油尖旺、深水埗,特别是九龙城附近的报摊,几乎快卖断货了!

读者简直像追连续剧一样,围着报摊问我们下一期什么时候出!”

旁边的编辑笑着补充:“老总听到消息,激动得差点从楼梯上摔下来,他老人家说‘有点怕’,但笑容就没停过!

指示我们按原定计划继续深入,首先要更加注意安全!还有,广告部刚刚打内线过来,说已经有几家大广告商主动打电话,问今天的版面还有没有加登广告的位置,出价还很可观呢!”

老张听得目瞪口呆,手里的毛巾差点掉地上:“不是吧?广告都跟着来了?真是赢大发了!”

办公室里的哄笑声还没停,座机又刺耳地响了起来。编辑小陈一把抓起听筒,听完后瞪圆眼睛大叫:

“老总!《星岛日报》的财经版记者打电话来,说想约我们喝茶‘交流’,问今天恒生地产那篇文章的内幕消息是怎么来的!他们明显急了!”

欢腾声中,总编办公室的大门被猛地推开。老社长拄着拐杖,脸上每道皱纹都在抖,声音却努力保持镇定:“咳……卖得好是好事!但兄弟们进寨城要加倍小心,社团的人不是开慈善堂的!

加印?当然要加!印到读者抢着要!”

他环顾满屋兴奋的面孔,压低声音补了句:“还有,上面给的建议真是神了……以后凡是社会新闻,给我深挖下去!”

几乎同时,九龙城亚皆老街的《华侨日报》编辑部却像被台风扫过一样。总编“啪”地把几份左派报纸摔在会议桌上,油墨味混着他暴怒的低吼:“发什么疯!《大公报》装劳工圣手?《文汇报》当自己是探险家?还有《香港商报》!指名道姓咬住汇丰银行不放?当我们的财经版是死的?!”

副手抹着冷汗,结结巴巴地说:“老板……湾仔茶楼的客人,一听到汇丰偏心大地产商就吵翻了,说《华侨》只知道写风花雪月!皇后大道报摊的大姐说,今天早上十份报纸有八份被抢了《商报》……”

“立刻给我行动起来!”

总编一拳砸在桌面上,“明天头版给我下猛料!工人?寨城?我们挖得更深!派胆子大的进慈云山木屋区,拍些贫民窟的特写!再找会计楼的熟人爆点上市公司审计的黑幕!别让他们独占市场!”

这声惊雷早就炸出了报社的高墙。

中环汇丰银行大厦里,几个西装笔挺的英籍经理脸色铁青,传看着《香港商报》的头版。玻璃幕墙映着维港的晨光,金发洋人却坐立不安:

“Bloody hell! Call legal team now! How dare they publish this?(该死!叫法务部!他们怎敢登这种报道?)”

深水埗北河街市口,卖鱼胜一边刮鱼鳞一边和菜贩闲聊:“看《文汇报》了吗?寨城里面的照片比拍戏还厉害!听说明天还有续集讲白粉档呢!”

买菜的师奶抢过报纸:“早知道!我还留了钱订《星岛》,亏死了!”

叮叮车驶过德辅道,两个白领夹着公文包争论:“《大公报》那张照片看得人心里难受!我们公司也该减少工时了!《华侨》?没用!只知道登明星绯闻!”

铜锣湾怡和街报摊,阿伯收钱收得手忙脚乱,对来补货的后生仔笑骂:“疯了!《文汇报》加印三次都卖光了!右派报纸?没人要了!今天全港报摊都是左派的天下!”

晨光越来越烈,维港的海风吹散了薄雾,却吹不散满城讨论报纸的热潮——这一天,港岛再没人敢小看那几家“敢说真话”的左派报纸了。

然而,他们所不知道的是,这些左派报纸之所以有如此巨大的改变,全因为一名从大陆来的年轻人。

此时,这个年轻人正走在深水埗的普通街区,看着一个个报摊上,被抢疯了的左派报纸。

林火旺微微笑了笑说道:

“今天的左派报纸,才用了一招,就已经造成如此轰动的效应了?廖公怕是现在已经笑疯在办公室了吧?那些正常报纸不敢报道的民生新闻,左派没有忌讳。

这一下,港岛的这些洋行和资本家们,有得头疼咯!哈哈……”

……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1977,开局女知青以身相许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