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玉含着笑道:“王妃居然也会给本王买东西?”
“不知晓王爷是否喜欢,就随意买了些。”徐芷笑着看着萧玉,心里骂道酸不死你,我就是故意买的!
“无妨,本王喜欢的很。”
徐芷瞬间变了脸色,狠狠瞪了萧玉一眼,白瞎了那几文钱,然后回了营帐。
眼见她回去,萧玉的笑意才弥漫开来,竟是说不出的暖意。
李旦望着天色,轻声说:“王爷,天色不早了,也该歇息了吧。”
王妃回来了,您也不用坐在军营中间等了吧....
---
齐鑫在前些日子就已经带人回了淮南,连同着那些从倭寇手中夺来的粮草。
齐鑫望着一车车运送至淮南的军粮,陷入了沉思,耳边响起了在他临行前,燕王说过的话。
“这本是该得的,没有什么应不应当,作为领军人,首先考虑的就是自己手底下的兵。”
望着夕阳落下的山头,响起鸟儿归栖的叫声。
淮南士兵踏上了回归领地的征途,齐鑫为首。
萧玉同齐鑫许诺,这是他带出来的兵,这次军粮是被人暗中使诈,让他回去好好守着淮南。
都大半月过去了,萧玉尚未回京,
京都来了位大人,匈奴此时送来议和书,萧玉带着士兵策着马儿在与之交涉。
周桂才用过饭,此刻正在军营里与各阶官员议事,他听着萧玉来了,便立刻起身,先让旁人退下。
周桂是京都派来的朝堂使者,职承户部,是袁清手底下提拔出来的人。
萧迟本欲让袁清前来,但奈何他家中出了事,就不便同往。
“听闻说王爷今日领兵与匈奴交涉,原本想着明日才能商议军务,不料王爷还是来了。”周桂迎着萧玉上座,先替萧玉接了话,同时也跟着跟着坐下身,微微侧向他们,接着说,“眼下虽然还是四月天,但咱们岭南气候多变反复,夜里也凉。王爷在京都呆久了,如今在这里可要留心身体啊。”
萧玉呷了口茶润了喉,干哑稍缓,没那么明显了,才说:“周大人说得是。方才说明日就能商议军务,那想必今日就已经拟出章程了吗?”
“自从匈奴退兵后,皇上就召集我等幕僚,连同京都各阶官员,在这几日里简单地拟了个册子。”周桂一手扶着膝头,看着士兵把册子呈到了萧玉跟前,继续说,“都是些设想,具体是皇上吩咐还是要等王爷点头。您看看,如果有什么不妥之处,我们今夜都能拿出来再谈。”
虽然说着要等萧玉点头,周桂既然拿了册子来,表明这册子里大部分的内容岭南王都看过,他们实际上是已经敲定了,但皇上也说了,在燕王还未明说之前,还是可更改的。
这就是萧玉目前的一个尴尬处境,他可以带兵,但真正的实权在岭南王手里,能坐在这里同人对谈,岭南王的态度是关键。
岭南王可以感谢他,甚至敬佩他,但是岭南王不会把岭南的决策权让给他。今日只有周桂一人在这帐中等他,岭南王不在。
就是为了不免两人意见相左。
萧玉看着册子,帐内很安静。外边只有几名士兵在外把守,没有侍奉的人走动打扰。
周桂喝着茶,无端地有些坐立不安。他不动声色地端详着萧玉的神情,却看不出萧玉的任何情绪。周桂已经逐渐流露出了急迫,不禁在心里暗想。
这燕王年纪不大,却城府极深。这瞧不出他到底乐意还是不乐意,根本无法对症下药。他们拟这个册子,也有投石问路的意思。
待天色微暗时,萧玉才合上册子。他指腹蹭着茶盏,没有开口。
周桂看着萧玉的面色,不由的急了些,这岭南王是岭南做主的,就怕两边都开罪。
周桂一边让士兵点灯,一边也微微侧过身,面朝萧玉,斟酌着说:“王爷看着如何?”
“大人把岭南这几年柴米油盐的价格浮动也记录在内,账目清晰,估算明年的大致开支不成问题,我看大人还写了以后要为守备军拨出的军饷比重。大人夙夜不懈,考虑到了方方面面。”萧玉含笑说道。
周桂稍松口气,他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吊着心弦。听着萧玉这么说,便道:“这册子非下官一人之力能够写下来的,还是多亏了皇上和诸位同僚。那我们就开始商讨一下城墙修缮和民财耗损之事吧?”
萧玉指尖一顿,他说:“不忙,本王还有些疑惑,想让周大人相告。”
周桂连忙说:“下官必定知无不言。”
“大人估算了岭南明年的大致开支,除了重建的守备军,还要给淮南军补偿一万六千石粮食,两军总计就是十一万石粮食。”萧玉思索着,“这是按照去年丰收的数额分拨下来的,也是在目前原定的人数上省出来的,但是我看周大人还余下了万石粮食没有标记。”
周桂接道:“今年南朝诸事不稳,我们去年的粮食被彭怀古勾结官员高价贩卖,这都是意料之外的事情,往年军粮供应都有西布粮仓一力承担,如今分摊在其余三州的头上,这些都是百姓们是真正的省吃俭用挪出来的。”
这次运往岭南的军粮是百姓们咬着牙在承担。
萧玉喝了口热茶,还没开口就听闻外面出了大动静。
今日交涉的匈奴突然举兵袭来,为首的正是那白日与其交涉的巴木。
徐芷的营帐被拉开。
“王妃...”江远往前走了几步,便不动了,背过身子,站直说:“王妃,匈奴大军入袭军营,王爷让属下带着您先走!”
“什么!”徐芷脱到一半的鞋子又穿了回去,仓促走到江远面前:“你方才说什么?匈奴不是已经退兵了吗?”
江远咬牙:“今日匈奴军与我军交涉,结果有待商议,但不知为何此番匈奴又大肆进攻,王妃您快跟着属下随着小路走。”
徐芷随着窗边,瞧着远处被染红的烟霞,似有所感,怔怔的走出了营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