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咧!”
王胖应完,想了想又不对,“五嫂,要是消毒了,咱们这孵小鸡……”
“暂时歇一歇。正好,大家这些天都累坏了,也可以轻松一二。等回头我想到好法子了,再继续。”
孵出率这么低,损失太大了。
哪怕是林依依也有点接受不了。等她走出鸡舍,不知不觉中来到了斜坡下,专门给生蛋母鸡造的鸡窝里,居然看见已经有生蛋的母鸡在抱窝,不由一愣。
仔细算了算,应该还不到母鸡开始抱窝的时候吧?
可惜了!
否则,倒是可以用自家的母鸡孵小鸡。
虽然那么一来,成本提高了,可小鸡仔的存活率也能大幅度提高。
“东家是想要抱窝的母鸡?”
六子娘看出了她的意动,不由解释:“我瞧着这些小母鸡还没到要抱窝的时候,若东家想用母鸡抱窝,我家里倒是有三只母鸡都在趴窝,您尽管拿去。若不然,我正准备剪了鸡腺,捆了脚丢床底下呢。”
一旦母鸡趴窝,而不想让母鸡孵蛋,可以将鸡屁股上的两个皮脂腺突起用剪刀剪去一点,捆了趴窝母鸡的腿,放到阴凉处不喂食。一般来说三天就可以“醒”来继续生蛋。
这里说的“醒”自然是针对母鸡趴窝的行为。
母鸡趴窝,会出现咯咯不停叫唤、不生蛋、体温升高、趴在窝里孵蛋的现象。
一旦“醒”来,就可以轻易从母鸡的体温和不同的叫声中察觉。
六子娘说的法子,就是让母鸡“醒”来的法子。
“当真?”
林依依心头一喜:“好啊,好啊!正好给我试一试。”说着又有些不好意思:“要不这样吧。你这三只趴窝母鸡一共多少钱?我都买了。如何?”
“哪儿能要东家您的钱,您尽管拿去就是!”
“那不行,这钱你该拿!”
林依依很坚持。
最终还是按照市场价格,把三只趴窝母鸡买了下来。
甚至还额外给了10文做赏钱。
其实,在圩集上,买家发现是趴窝母鸡都不会买。谁让趴窝母鸡的肉吃起来有一股酸味儿,不好吃。若买回去养吧,处理不好,说不定两三个月都不生蛋也不是不可能。
当初六子娘一家子都搬到殷家,自卖自身给林依依做下人,当时就带了几只生蛋母鸡过来。
林依依不至于窥视几只趴窝母鸡,买下来后才发现,六子娘自家人很瘦,可这几只母鸡却每一只都块头大,再一细看,还发现其中有一只居然是金芦花鸡!
金芦花鸡,当地又被称作豆瓣鸡。
原因自然是因为它的毛色,就和蚕豆开花时的花瓣一样。
金芦花鸡个头高,腿长,块头大,肉质鲜嫩特别好吃。它长势快,羽毛颜色鲜艳靓丽。别说吃了,就是这么养着观赏,都是一种享受!
“没想到啊没想到,你居然长得这么好看……罢了,这次孵蛋的任务,你就别参加了。你现在的首要任务,还是多给我生几个公鸡蛋,等回头我多孵化一批……”
想到自己对着一只鸡说话,林依依自己也忍不住笑起来。
等回到家,她就捆了金芦花鸡的腿,随手丢进了柴棚。
至于另外两只抱窝母鸡,她先是喂它们吃了粮食喝了水,再拿四个鸡蛋放进临时做的窝里,将吃饱喝足的母鸡放进去趴窝。为了防止抱窝母鸡“醒”,还拿了空箩筐扣在窝上不让它见光。
等殷老太卖完饭菜回来,就看见了正在趴窝的两只母鸡。
“你这是,不打算用鸡舍孵化小鸡仔了?”
“要啊!”
林依依吐了吐舌头:“不过,我也想了解一下母鸡普通抱窝方式嘛。您瞧,这两只母鸡怎么样?”
“嗯,不错。你想试试就试试吧。平日里有我看着,不会有问题。”
趴窝母鸡在孵化的过程中,特别是前期,都尽量用箩筐扣住鸡窝,防止母鸡“醒”来不抱窝。
其次,就是给母鸡孵蛋时,根据母鸡的体重来放公鸡蛋。
比如说,八|九斤重的母鸡一般可以放28-32枚公鸡蛋。六七斤重则放20-28枚,依次递减。
把公鸡蛋放到鸡窝里后,还需要在每天两次给抱窝母鸡喂食时,趁机翻一遍鸡蛋,防止公鸡蛋受热不均匀。
喂食可以根据鸡的习性,一早一晚喂食,趁机翻蛋提高孵化率。
一般来说,只要是母性好的母鸡,一窝放32枚公鸡蛋,可以成功孵化养大28-30只小鸡。
殷老太答应帮她照看母鸡趴窝,林依依很过意不去。
“那哪儿成呢?殷大娘,您还缺少什么?回头我给您带回来。”
“我在这里吃着住着,什么都不缺!”
殷老太乐呵呵地笑,“要说缺啊,那就还缺一个小孙子!依依呀,你可得加把劲啊!~”她拍了拍她的手,笑得意味深长。
林依依脸上的笑容僵住了。
这还是殷老太第一次当着她的面提及此事。
可这种事,她要怎么说?
说她根本没有和殷五郎圆房?
不过,她住里屋,殷五郎住在外面,短时间内殷老太发现不了,眼下都这么久了,她肯定是察觉了。
她不问这个,反倒提及了孩子的事,是不是有什么深意?
一时间,林依依沉默了。
“说起来,你这个孩子也是有孝心的。”
殷老太长叹:“我知你父母兄长先后离世,你也一直沉浸在悲伤中。你身为他们的女儿,理应该为他们守孝。不过等过了年,你也该出孝期了吧?”
这时的孝子讲究守孝三年(27个月),而当地的习俗,出嫁女守孝期减半。
换而言之,等来年三月,她的孝期就算过完了。
林依依不由惊出了一身冷汗!
坏了!
她完全忘记了这茬。
守孝啊,她怎么都不记得这事。
亏她平日里都是穿细葛布,细棉布的衣服,颜色也十分素净,加上头上也不喜欢佩戴发饰,应该没有太过出格的地方。
当然,乡下人其实对守孝这种事相对来说,看得要淡很多。
想一想就明白了,毕竟大家都要吃饭,要填饱肚子。若庄稼人还像满嘴之乎者也的读书人那样穷讲究,估计都得饿死!
所以,庄稼人对此更多的是包容。
当然某些底限还是不能破的,就比如,孝期怀孕这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