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赏赐?这是催命符!父皇,儿臣真扛不住了!
爱吃糖果巧克力2025-10-10 15:272,567

拍卖会落幕的余波,比李承乾想象中凶猛百倍。

长安城。

粮价雪崩。

一夜之间,坠回了丰年水准,甚至更低。

无数百姓提着空瘪许久的米袋,冲上街头,用一种近乎虚幻的价格,买到了救命的口粮。

“太子圣明!”

这呼声,起于长安的街头巷尾,随即传遍关中,又像是长了翅膀,飞向大唐四野。

另一边,五姓七望的府邸内,愁云惨淡。

他们不仅赔光了囤粮,更在竞价时互相倾轧,反目成仇。

太原王氏和荥阳郑氏为了一纸铁引,几欲当场拔刀。

清河崔氏则因天价盐引,被迫变卖大量产业,族中怨声载道。

一个曾经牢不可破的利益同盟,一夜之间,裂痕遍布。

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李承乾,正把自己关在丽正殿。

他摊开一张白纸,试图通过默写一百遍“我是咸鱼”,来找回自己躺平的初心。

可惜,他连第三遍的机会都没有。

“殿下!大喜!大喜啊!”

户部尚书戴胄第一个冲了进来,一张老脸笑得像是盛开的秋菊,手里的账本因为激动而剧烈抖动。

他身后,房玄龄、杜如晦紧随而至。

就连一向沉稳的二人,此刻也是满面红光,脚步都轻快了三分。

“殿下,您快看!”

戴胄将账本摊在李承承面前,声音激动得发飘。

“三百八十万贯!”

“整整三百八十万贯救灾券,尽数回笼!”

“这意味着,咱们的官仓里,凭空多出了足够北方百万灾民吃上一年的粮食!”

“陛下龙颜大悦,说是要重重赏您!”

李承乾的眼皮,狠狠一跳。

赏赐?

他现在一听见这两个字,太阳穴就突突地疼。

上次的赏赐,是万言书,榨干了他本就不多的脑细胞。

这次……他不敢想。

“咳,为父皇分忧,为百姓解难,乃儿臣分内之事,何谈赏赐。”

李承乾摆出一副光风霁月的模样。

心里却在飞速盘算,怎么才能把这要命的赏赐,换成一箱金子,几亩闲田,然后打包滚回自己的封地,从此不问世事。

“殿下谦逊,我等佩服。”

房玄龄捋着胡须,眼里的笑意满得都快溢出来了。

“但陛下金口玉言,赏赐是免不了的。而且,此次的赏赐,非同一般。”

话音刚落,殿外传来王德那标志性的尖细嗓音。

“陛下驾到——!”

李承乾一个激灵,赶紧起身行礼。

李世民大步流星地闯了进来,脸上洋溢着的狂喜,堪比玄武门之变后第一次坐上龙椅。

他直接无视了礼节,一把扶起李承乾,大手用力拍着他的肩膀。

“承乾我儿,此次你立下的功劳,远不止救灾那么简单!”

“你不仅稳住了北方,更用阳谋之术,挫了世家的锐气,为朝廷立威!朕心甚慰,甚慰啊!”

李承乾干笑:“全赖父皇天威,儿臣不敢居功。”

“功就是功,过就是过!”

李世民大手一挥,豪气干云。

“朕想好了,金银俗物,不足以彰显你的功绩。朕要给你一个真正能让你施展才华的赏赐!”

来了。

它带着一身的麻烦,来了!

李承乾的心,正笔直地坠向无底深渊。

只听李世民朗声道:“朕决定,采纳你‘救灾券’之策的精髓,在户部之下,增设一司,暂名‘宝泉监’!”

“专司‘救灾券’的印发、兑付、流转以及未来的‘宝钞’勘磨之职!”

李世民的目光灼热,像两颗钉子,要把李承乾钉死在原地。

“而你,便是这‘宝泉监’的首任督办!”

轰——!

李承乾脑子里最后一根名为“侥幸”的弦,应声绷断。

宝泉监?

督办?

国家银行行长?!

他只想当个混吃等死,醉生梦死的咸鱼太子,结果他爹直接给他安了个央行行长的死缺!

这比杀了他还难受!

管钱,管全天下的钱,那是人干的活儿吗?里面的弯弯绕绕,算计倾轧,能把一个活人活活耗成一具枯骨!

“父皇,不可!”

李承乾急了,脱口而出。

“儿臣、儿臣……我不懂啊!”

他又一次祭出了自己的终极奥义——摆烂三字经。

然而,这一次,李世民和房玄龄等人,只是交换了一个“果然如此”的眼神。

那神情分明在说:看,他又开始了,他又开始用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谦逊和深谋远虑了。

李世民欣慰地凝视着他:“好一个‘我不懂’。承乾,你这三个字,如今已是天下士子的座右铭。你越是说不懂,便越是证明你懂得以敬畏之心,处国之重器。此事,非你莫属!”

房玄龄立刻跟上,语气温和,却字字如铁:“殿下放心,‘宝泉监’草创,千头万绪,臣与克明愿为殿下副贰,一同参详谋划,绝不让殿下劳心费神。”

杜如晦也点头:“殿下只需把握大略,定下‘道法自然’之总纲,余下之‘术’,我等自当为殿下办妥。”

李承乾的视野,一片灰暗。

他看着这君臣三人,一个给他戴上名为“你最懂”的皇冠,两个给他铺好名为“我们帮你干”的台阶。

他所有的退路,都被堵得水泄不通。

这哪里是赏赐?

这分明是一副用纯金打造、镶满宝石、用万民称颂声淬火的沉重镣铐!

他张了张嘴,喉咙干涩,还想做最后的挣扎。

就在此时,眼角的余光里,一个黑色的身影挤了进来。

魏征。

老魏不知何时到了,黑着一张脸,眼神却亮得吓人。

他对着李承乾猛地一拱手,声若洪钟,震得殿梁上的灰尘簌簌落下。

“殿下督办‘宝泉监’,乃国之大幸!此举,是以朝廷信用为万民立本,是千古未有之功业!若有谁敢在此事上懈怠、推诿,便是与天下百姓为敌!”

“臣,第一个不答应!”

话音落定,他那双铜铃般的眼睛死死瞪着李承乾。

那眼神里的意思再明白不过:你今天敢说个“不”字,老夫的唾沫星子就能把你当场超度。

李承乾,彻底放弃。

他感觉自己就是那只被架在火上的祭品。

浑身涂满了名为“圣明”的蜜糖。

下面是名为“众望”的烈火。

李世民、房玄龄、杜如晦、魏征……所有人都围着火堆,交口称赞这祭品真香,真诱人。

只有他自己知道,快熟了。

不,已经熟透了。

“儿臣……领旨。”

每一个字,都带着被生活反复煎烤过的焦糊味,充满了油光锃亮的疲惫。

然而,就在李世民君臣为这个新生的“国家银行”而兴奋不已时,一份来自朔方的八百里加急奏报,被送到了政事堂。

杜如晦展开一看,刚刚还舒展的眉头,瞬间拧成了一个死结。

“陛下,”他将奏报呈上,“出事了。”

李世民接过奏报,脸上的笑容一点点凝固。

奏报上的字,像一排排冰冷的刀锋。

自“以人就粮”之策推行以来,已有近二十万灾民涌入朔方、并州等地。

粮食管够,暂时饿不死人。

但问题是,这些灾民背井离乡,无田可耕,无工可做,终日游荡。

青壮年无所事事,聚众生非,偷窃斗殴与日俱增,甚至出现了拉帮结派的苗头,与当地百姓的冲突愈发频繁。

地方官府,已是焦头烂额,不堪重负。

一场巨大的粮食危机,被李承乾化解了。

但一个新的、更为棘手的社会危机,已经浮出水面,像一只烧红的铁烙,被狠狠地丢了出来。

李世民放下奏报。

那道熟悉的目光,再一次,精准地,锁定了那个刚刚领下“赏赐”,正一脸菜色的儿子身上。

李承乾后颈的汗毛,一根根,瞬间倒竖而起。

他懂了。

他比谁都懂。

自己的清闲日子,又双叒叕,到头了。

继续阅读:第39章 太子的最终解决方案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大唐:摊牌了,这太子我不当了!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