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摊牌了,孤是执钩人,父皇才是收网客!
爱吃糖果巧克力2025-10-10 15:283,222

当太子李承乾,睡眼惺忪地站出来,用一种“我完全是为大家好”的诚恳语气,提议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一次史无前例的土地清查时。

整个朝堂,炸了。

嗡嗡的议论声瞬间沸腾,却又在下一刻被一只无形的手死死掐住。

“臣,附议!”

第一个吼出来的,是魏征。

这位以头铁闻名的谏议大夫,脖颈上青筋暴起,一张老脸涨得通红,眼中是理想主义者独有的炽热光芒。

“太子殿下高瞻远瞩,此举乃万世之基石!”

“清丈田亩,上可以杜绝豪强隐匿田产、逃避赋税,为国库增收!”

“下可以为‘英烈阁’中有功将士的封赏,提供最精准的田亩依据!”

“一举数得,百利而无一害!”

魏征话音刚落。

房玄龄、杜如晦,以及一大批科举出身,没什么家底的新晋官员,立刻齐刷刷出列,声浪滔天。

“臣等,附议!”

然而,大殿的另一侧,气氛却冷得能刮下三层霜。

那些从隋末战乱中传承下来,家中良田万顷的勋贵宗室们,脸色一个比一个铁青。

他们的田产,有多少是开国赏赐,又有多少是趁着乱世兼并,没上地契的“隐田”?

这哪里是清查田亩。

这分明是要从他们身上活生生剜下一块肉!

宗室元老,河间郡王李孝恭,身着亲王蟒袍,出列。

他的脚步声很轻,却像踩在每个人的心脏上。

声音沉稳,却让殿内的温度都降了几分。

“陛下,太子殿下为国之心虽好,但此事工程浩大,牵连甚广。”

“我大唐方定,百废待兴,如此大动干戈,恐会动摇地方,实非社稷之福。”

李孝恭一开口,立刻有十几位老臣出声附和。

“望陛下三思!”

“此事需从长计议!”

一时间,朝堂之上,两股浪潮激烈对撞,壁垒分明。

龙椅之上,李世民的视线扫过下方神情各异的臣子,最后,落在了他那个仿佛事不关己,已经开始神游天外的儿子身上。

他眼底深处,掠过一丝无人能懂的笑意。

承乾这小子,又开始憋着坏水了。

不过,李世民如今对这个儿子,有着一种近乎纵容的信任。

他清楚,承乾每一个惊世骇俗的举动背后,都藏着一把出鞘见血的刀。

“好了。”

李世民抬手。

帝王的声音不大,却自有言出法随的威严,瞬间压下了所有嘈杂。

“朕觉得,太子所言,甚是在理。”

一锤定音。

“国有法度,田有定数。”

“此事,势在必行。”

“着,于尚书省下,增设‘勘田总署’,由太子承乾总领其事。”

“户部、工部、大理寺,全力配合!”

李世民的目光如电,一一扫过李孝恭等一众面色骤变的宗室勋贵,语气陡然加重。

“此事,关乎国本!”

“若有阳奉阴违,欺瞒舞弊者,不论亲疏,不论功过——”

“一律以动摇国本论处!”

帝王之言,掷地有声。

李承乾垂下的眼帘后,一丝笑意无声漾开。

很好。

鱼塘,挖好了。

回到东宫,李承乾立刻将自己的“咸鱼总领”本色,发挥到了极致。

他火速挂牌成立“勘田总署”,从户部和国子监里,挑了一批最擅长算学绘图,但出身寒门、毫无背景的年轻官员,直接任命为主官。

然后,他将那份凝聚了无数人心血的贞观大道设计图纸,往他们面前一扔。

“看到没?这叫‘网格化管理’,这叫‘三点定位法’。”

李承乾指着图纸上的坐标系,神情严肃,说出来的话却让内行想笑,让外行惊为天人。

“你们就按这个思路,以长安为原点,把整个大唐的舆图,给本宫画成一张巨大的方格纸。”

“每一块田,都要有它独一无二的‘户籍’。”

“具体怎么做,你们自己琢磨。”

“本宫,只要结果。”

一番话,说得那群年轻官员目瞪口呆,仿佛眼前打开了一扇通往全新世界的大门。

丢下这番“天启”般的指导,李承乾便甩着袖子走了。

他命人在东宫的观星阁下,挖了一个巨大的人工湖,引入活水,养上了一池最肥美的洛鲤。

美其名曰,为了勘察天下水文,需要一个“模拟沙盘”。

实际上,那就是他给自己修的私人钓鱼台。

从此,长安城里便多了一道奇景。

一边,是勘田总署衙门里,灯火通明,无数年轻官员为了绘制地图、计算数据熬红了双眼。

另一边,是总署的最高负责人,尊敬的太子殿下,悠哉游哉地躺在湖边躺椅上,头戴草帽,手持鱼竿,一躺就是一整天。

这画面,让前来探视的魏征等人,看得是既无奈,又敬佩。

“看看!看看什么叫‘举重若轻,垂拱而治’!”

魏征捋着胡须,对身旁的同僚由衷感慨。

“太子殿下深谙黄老之术,只定大略,不拘小节,充分放权于下属,这才是真正的王者风范啊!”

众人纷纷点头,对太子的敬仰之情,又攀上了一个新的高峰。

只有李承乾自己知道。

他快无聊得发霉了。

这鱼,怎么还不咬钩?

他亲手制作的诱饵,其实早就已经撒下去了。

一批由他亲手“伪造”的,关于河东道几个郡县的初步勘田图册,被“不经意”地存放在了东宫一间专供外臣查阅资料的书房里。

图册上,几位李氏宗亲王爷名下的田产,被不多不少,正好夸大了三成。

并且,在图册的角落,还用朱笔特意标注了一行小字:“疑似隐田,待复核”。

这间书房,只有尚书省三品以上的大员,或手持信物的宗室,才有资格进入。

李承乾等的,就是谁会第一个忍不住,来碰这个饵。

几天后,上钩的,却是一条小杂鱼。

一个工部虞衡司的七品主事,深夜潜入勘田总署的档案室,当场被侯君集布下的“黄雀”擒获。

人被带到百骑司,甚至没用刑,就全招了。

是他的顶头上司,工部王侍郎,许诺重金,命他来偷最新的河东道图册。

消息传到李承乾这里时,他正因为一条刚上钩的鲤鱼脱钩,而微微蹙眉。

“王侍郎?”

李承乾听完侯君集的汇报,视线甚至没从鱼漂上挪开。

“让他去大理寺自首。”

“告诉他,坦白,还能保住家人一条活路。”

“要是不识相,把他二十年前在老家强占邻居地契的老底,也一并送去御史台。”

“殿下,这王侍郎,会不会就是……”侯君集试探着问。

李承乾终于抬眼,嘴角扯出一个极淡的弧度,带着嘲弄。

“他?”

“一条被人踹出来探路的卒子罢了。”

“他还,不配。”

“真正的大鱼,看到卒子被吃了,才会真的害怕,才会自己从水底,急不可耐地浮上来。”

果不其然。

工部王侍郎畏罪自首,供述自己受人蛊惑的消息,在朝堂上并未掀起什么风浪。

但在暗处,却已是地覆天翻。

两天后的清晨,天色微明。

李世民刚刚起身,内侍王德便快步入内通报。

河间郡王李孝恭,已在殿外等候,说有万分紧急的军国大事,必须面呈陛下。

甘露殿内,熏香袅袅。

李世民端坐于御座之上,看着下方伏跪着的,这位与自己同辈,曾为大唐立下赫赫战功的兄长。

李孝恭满脸的忠心与忧虑,交织成一幅悲壮的画卷。

他高高举起一份厚厚的奏折,声泪俱下。

“陛下!臣,有罪!”

“臣近日才查知,一场天大的祸事,正在我大唐的心腹之地酝酿啊!”

李孝恭重重叩首,声音悲怆,在大殿中回响。

“臣发现,太子殿下委任的那些勘田总署的官员,正打着清丈田亩的旗号,大肆伪造数据,罗织罪名!”

“其意,竟是构陷我李氏宗亲,打压开国功勋!”

他猛地抬起头,双眼布满血丝,里面燃烧着悲愤。

“他们,这是要在太子身边结成一党,另立山头,架空朝廷啊!”

“陛下!这份,就是他们伪造的图册铁证!”

“上面将臣等几位宗亲的田产凭空夸大了数成,其心可诛!”

“太子殿下年轻,恐是受了这帮奸佞小人的蒙蔽!”

“臣恳请陛下,立刻下旨,罢黜勘田总署,彻查此案!”

“否则,国本动摇,社稷危矣!”

李孝恭一番话,情真意切,感人肺腑,仿佛他才是那个为了大唐江山,不惜冒死得罪储君的孤胆忠臣。

整个甘露殿,连烛火的摇曳都停滞了,死寂一片。

李世民没有说话。

他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只是用一种深不见底的目光,静静地看着李孝恭的表演。

他伸手,拿起了李孝恭呈上的那份“证据”。

这份图册,他眼熟得很。

李世民抬起另一只手,打开了自己御案边的一个锦盒。

锦盒内,一份一模一样的图册,静静地躺在那里。

这是昨天深夜,李承乾派人,悄悄送入宫中的。

与图册一同送来的,还有一张纸条。

纸条上,只有寥寥数行字,是李承乾那熟悉的,带着几分漫不经心的笔迹。

“父皇,儿臣在东宫挖了个鱼塘,本想钓几条鲤鱼。”

“不承想,惊动了一条深水里的大鳄。”

“它快要蹦出水面咬人了。”

“父皇,您的网,可得兜结实了。”

李世民的目光,从李孝恭那张“忠心耿耿”的脸上,缓缓移到自己儿子那张充满调侃意味的纸条上。

他的嘴角,并未上扬。

那双曾睥睨天下的眼眸里,没有怒火,没有惊讶,只有一片深沉的、冰冷的虚无。

殿内的烛火猛地一跳,爆开一粒灯花。

大殿内的温度,骤然降至冰点。

杀意,无声弥漫。

继续阅读:第53章 鱼塘惊鳄,父子合谋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大唐:摊牌了,这太子我不当了!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