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凤家里面只有凤父这一支是一直掌握着实权的,其他几支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想来都是跟着凤父走的。
看到回信的凤父这才放心的带着三万大军出发去边关,凤母随行。
邱家也是如此,邱父还把家里大部分的银票还有其他钱财都带走了,再三嘱咐其他人分批次跟上。
凤家、邱家开始了大迁移。
避免消息走漏,凤家和邱家都很有先见之明的把家里的很多仆人都给发卖或者是放出去嫁人了。
对外的说法是,家里最主要的那几个人都已经出发五边关了,剩下的人用不上这么多下人。
这一步确实有用,在还没有开始商量之前就把人给发卖了,再加上慕汐每次商量这些事情都会画一个结界,所以那些安插了人在这两家的家族并不知道两家的打算。
凤父和凤英善带着大军走了,很多百姓争相相送。
凤家和邱家的其他族人则是速度飞快又不引人注目的把财产给收拾了,低调的开始了迁移。
不把全部的人带走慕汐不放心,所以她没有跟着邱常瑞一起走,而是在送走了两批族人后,在皇上反应过来之前溜了。
等皇上知道的时候,慕汐连同凤家和邱家的最后一批族人已经走到了中原外。
皇上暴怒,但这个节骨眼上需要凤家和邱家这些将领的帮助,他只能按捺下心里的暴虐。
慕汐给这些族人打了预防针,皇上明面上很不能找他们的麻烦,但是背地里的手段肯定很多,比如派一些“土匪”来劫财杀人等。
慕汐才刚说完没两天就遇到了这样的“土匪”。
大家心知肚明,这些“土匪”佩戴的武器还有那身气势一看就不是“土匪”而是士兵。
皇上这架势就是想让他们乖乖就范,最好安静的回到京城。
本来还对家族迁移的族人顿时摒弃了这个想法,还好在皇上反应过来之前出了京城,家里再三嘱咐不能和任何人说要离开京城,他们也就忍着没有说,连关系最好的人都不敢说。
要是自己没能忍住说了,恐怕还没有走到这里全家就被皇上关起来了吧?
凤家是武将起家,大部分族人多多少少都学过武功,不用慕汐一个人来抵抗这些士兵。
她不是抵抗不了,是后面肯定还会遇到拦路虎,总不能一直自己一个人在队伍前面保护着这些人吧?
况且队伍里面还有小孩子,她一个人照顾所有人那是不可能的。
必须让这些族人也加入到抵抗的队伍中来。
对面的那些“土匪”压根不说要劫财还是怎么样,直接拿着武器就冲过来杀人!
“围成一圈!”
武功高强的人基本都在最外面杀人,最中间的是不会武功的妇孺儿童。
大家心里都很害怕,但是看到凤英珊一个人站在最前面指挥,沉稳安定,辛苦那股害怕消散了不少。
慕汐拿出自己的剑,直接冲出去杀了一大片!
现代不能杀人,但这是古代,如果不杀人,那死的就是任务对象还有她的这些家人。
她的动作激励了凤家和邱家的这些族人和私兵,大家一起把这些“土匪”消灭。
目测这群“土匪”有三百多人,其中还不乏武功高强之人。
武功高强的人都被慕汐一个人解决掉了,那些武功一般的则交给大家练练手了。
以后还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早点适应比较好。
一场小型战争结束,已经是一刻钟之后了。
“先休息一下,大家补充一下体力。”
慕汐拿出自己准备好的干粮。
原地休息一会儿后,队伍继续前进。
而这个时候的凤英善等人已经到了边关,开始部署。
凤英善带着大军来到边关之前,邻国已经进犯了两次,每次时间都很短,骚扰一下就走的那种。
边关的百姓被这些邻国士兵搞得苦不堪言。
凤英善来的第一天先休整了一晚上,第二天正式开始制定计划。
邻国显然也知道凤将军来了,暂时观望着没有动作。
谁知道风将军一直没有开战。
膨胀了的邻国军队还以为风将军也害怕他们了!于是继续挑衅天朝军队,还去骚扰附近居民。
但这次他们的运气显然没有上次那么好,直接被埋伏在村庄里的凤家士兵抓住,成了俘虏。
还没正式开战,邻国就损失了近千士兵。
慕汐遇到的刺杀一共有五次,每次都有惊无险的独度过,现在不用慕汐提醒,所有人都变得格外警醒。
终于到了边关,凤英善和凤父每天都很累,但还是抽空黑即将到来的家人和族人准备好了房子。
越接近边关,刺杀就越少,大概是因为快到了凤家还有邱家的地盘,所以皇上不敢这么过火。
终于安全了,所有人洗去一身的疲惫,好好的吃了一顿,然后睡了一觉。
慕汐没有去睡觉,几百个人全部到了边关,没有那么多挣钱的方法,大家可都还要在这边生存很久的。
她拿出了空间里的土豆还有玉米这些粮食,西北地区水资源有限,土地肥力不高,很多百姓连饭都吃不饱。
既然已经决定了要在边生活下去,那这些自然要考虑清楚。
她不知道以后凤家会不会把西北地区当做自己的地盘,她不管这些,她要做的就是把这块地区变得更好。
安顿下来之后,凤父和凤英善这些人专心对付几个邻国,慕汐则和大嫂的父母还有找来的一些庄稼人开始试种土豆、红薯还有玉米这些粮食。
土豆的种植时间不长,产量去很高,一年可以种好几茬,红薯也差不多。
确定这边的土地和气候能种土豆和红薯后,慕汐就把这一次收获的几千斤土豆全部发给农户,按照户头规定了一家人领多少粮种。
当时找庄稼户的时候,慕汐在每个地区都找了,就是为了让他们亲眼看到这些粮食是怎么种的,产量有多高。
在农户们不相信这些粮种的时候,不用慕汐解释,这些亲眼参与了种植土豆和红薯的庄稼户就主动站起来解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