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的中学生涯,在人生回味历程中感觉很短,而真正侧身其中,日子是一天天数着过的,所以学生时代,常常会感觉池塘边的榕树和知了,远比校园亲切。我们都交了学校用来办毕业证的一寸照片,但我们的毕业,并没有留下来一张集体的合影照片。这种疏忽是不应该的,我们高一原来的班级,已经分裂散开,学生和老师之间,再也没有鱼和水那样的密切关系了。
毕业证虽然发给了我们,可没有人提议,我们应该在校园里照毕业合影照,若干年后还是一个念想。学校没有,老师没有,我们同学也没有人组织或倡议。这就像两个人过日子,同床异梦很久,彼此谁也不想理谁,都快要离婚了,自然没有心情炒几盘好菜,再举行一个分手的仪式。
总有人耐不住寂寞,总有人能找到理由。学校不组织,我们自己也不能组织?我们需要一个仪式。因为,有的同学成绩确实不好,他们不会再走进高考考场了,之所以一直和我们做伴,毕业证是一个关键的因素。成绩的好与坏,只能证明校园三年生活的得与失,与未来和社会成长不一定直接关联。在这波澜起伏的三年中,是我们,曾在一起共同走过。
不知道是谁的提议,我们学生要自我组织,重温高一刚入校时候的狂欢。这个倡议很具有象征意义。人生过程就像在画圆圈,圈画圆了,似乎就追求到了圆满。我忘记是谁拉我来的,文班理班要手拉手,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每个同学都交了5元钱,我们有同学专门去购置了糖果、花生、瓜子,美其名曰“高中毕业茶话会”。
我们都准备完了,才去通知班主任老师参加。
以前我们很注意程序,可是这次自我组织的活动不想按程序。因为按照惯例,组织学生毕业相关的活动,是学校的事,你们有谁见过还由学生自己凑钱来办毕业晚会的?当然,我们也说了,希望学校领导也来参加,希望黄堂堂老师也能参加。他们或因工作忙,或因身体不好,所以全都是由班主任老师代劳。
因为我们的活动安排在一个周六的晚上。不过,这也许不是主要原因。
还因为是我们同学为自己组织起来的公益活动,当然更不能马虎。这不是野外篝火晚会,不是简短旅行中的助兴表演,既然还有老师观礼,更需要有种“正式感”。所以提前几天,我们筹备组的同学还专门一起讨论,一起确定了晚会的主题内容、节目和形式,而且和高一时候不一样,我们还推选了节目主持人。
经过沟通,最后确定,由班长老张和赵梅月来担任男女主持人。为什么要弄这么正式呢?也许有点“不争馒头争口气”的意思。
虽然书本知识,未必会被我们全部掌握,但是时光终能教会我们,有一双慧眼和蓬勃跃动的心志。
我们高三两位班主任到场,饶占能老师却谦虚了又谦虚,坚持把老师致辞的机会推给刘大烟枪。我们想也是对的,刘大烟枪当过我们两个班学生共同的班主任。
这个环节事先并没有汇报老师。按照筹备组的意思,学生的毕业狂欢没有老师代表参加,就没有法统,就会少了很多意思,但是老师如果一直都在,狂欢的气氛就会大打折扣。所以,老师讲话环节一定要放前面,老师讲完,当然也可以不用陪我们,我们并不知道这个仪式,要多久才会结束。
时间相隔太久,实在回忆不出,刘大烟枪当时有多出彩的讲话内容,想来无非是回忆总结难忘的师生结缘,走进校园和走出校园的人生意义,今后走向新天地里的期许。要用一句话总结,那就是昨天、今天和明天。
昨天的好与坏,我们反正已经走过,今天很难过,我们还得过,明天有多光明,那还得靠我们自己。因为路,都是我们自己走的。
这不是刘大烟枪讲的!是我自己心里说的。
刘大烟枪做过多年的班主任,很明白此时此刻学生的心理。他讲完没有坐多久,就准备离场了。临走的时候,特意嘱咐几个同学干部,要注意时间控制,遵守学校的作息规定,特别是要注意安全问题,还特意交代门卫小杜同志,请他注意提醒我们,最后要按时离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