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美华的决绝
二水崔2024-03-06 21:152,711

   人一生都会经历很多梦幻。

   上初中的时候,我看到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割让香港给日不落帝国,就会觉得长梦未圆,可是高中毕业不到十年,中国政府就恢复了对香港的统治管辖。上高中的时候,看到韩国棒子也能举办全球瞩目的汉城奥运会,中国人也不免梦里几回相望中国的奥运会,20年后我们果然梦圆北京。

   我想说的是,有梦想才有动力,不过梦想有很多种,我是个凡人,所以做不了春秋的和国家的更做不了世纪的大梦。所以只能做小我个人的或切合实际或不切实际的美梦。我之所以完全记得这个梦的情形,这么多年以后我还可以完全复述出来,是因为这个梦,曾经带给我强烈的象征意义。

   这个梦与乐美华有关,具体日期无从记忆,但是梦中情形是这样的:乐美华找到我说,石久琴,你不是想问我借看琼瑶的书吗?我这里有本《我是一片云》,就送给你吧。我拿到那本书,确实是琼瑶的《我是一片云》,仔细看到扉页空白页上有几行文字,文字是乐美华用娟秀钢笔字抄写上去的,内容是影视剧《康德第一保镖传奇》上面的一首插曲的歌词,这首歌的名字叫《不要逼我说话》,文字如下:

  不要逼我说话

  心中全是一个他

  轻轻呡口水

  心中都是他的影,他的影

  偷偷瞟一眼,瞟一眼

  心中永牵挂,永牵挂

  偷偷瞟一眼,瞟一眼

  心中永牵挂,永牵挂

  不要逼我说话

  几多情与几多愁

  几多爱与怨

  心中如何撑得下,撑得下

  甘愿生死相许君

  伴君掌剑走天涯

   梅城曾经有很多从汉代以来,遗留下来的汉画像石,但凡上面遗留的古人雕刻石像,只要上面有文字的,那一定是具有至关重要震撼人心的宝物。所以身在梅城的人一旦做梦,梦到其中情节有具体的文字记载画面,那就一定会非同小可。

   我的这个梦中的情节,如此清晰到文字记载,所以感觉与我20年之前与20年之后的梦,完全迥然不同。似乎有某种力量,在向我的脑海中输入强烈的信息。

   关于琼瑶这本书和这首歌词,我还有必要在此做一些文字说明。

   关于这本书网上是这样说的:1982年,《海峡》杂志连载了长篇小说《我是一片云》,琼瑶的作品从此正式传入大陆,并风行一时,每部单行本的发行量均以十万计,改编而成的影视剧,更是声势浩大。

   《我是一片云》,这部小说便刻画了一个悲惨的爱情故事,剧中的女主人公宛露,是一个被舞女遗弃的弃女,但是她并没有像其他的弃女那样流落街头,而是被一个有涵养的家庭所收养,从小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而她自己对于这一切却从未知晓。剧中讲的是女主人公宛露和孟樵、顾友岚之间的恋情,宛露和顾友岚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好朋友,他们可谓说是青梅竹马、天生的一对,但也许是命运捉弄人,却偏偏又插进来一个孟樵,虽说孟樵于宛露两情相悦,但却又偏偏遇到一个不明智的孟母,极力阻碍孟樵于宛露的婚事,这一切的一切都使得全文跌宕起伏、变化万千。

   关于这首歌词的背景,网上是这样说的:剧中以康德即伪满洲国皇帝溥仪的第一保镖霍殿阁传奇故事为线索,剧中两位美,女金娘和银娘都爱慕霍大侠,面对其他男人的追求,女主角已经心中装满大侠,此插曲反映的就是女主角对于惊为天人的霍大侠的个人情感。此剧是当年长春电影制片厂首拍的电视连续剧,当年万人空港热播,可是因为剧名不够严谨,当年广电部只允许首播收回开播成本不允许全国重播,即便这样也捧红了当年剧中多名演职人员,所以是孤本,值得怀念。

      《周公解梦》是一本解释梦境情节的有影响的奇书,里面关于梦见女人送书的解释是这样的:境遇坚固安泰,有下属之助力,地位、财产均安全,以木解消水火之相克,致成功,但若人地格有凶数,于成功后,难以伸展,且有突发之灾祸、遭难等之虑,更容易发生因爱情上而产生之不测灾难、凶变等。【中吉】

      关于女人送歌词,我在《周公解梦》里,目前还没有找到记载。 现在是网络时代,什么问题都可以在里面大约找找清楚,就上面关于女人送书一截,我觉得就有其真理存在。易学大师认为,信则有,不信则无。也许信就是一种信息,这个信息深印脑海,无形中就影响到了人的主管意识与行为,从而影响到了可能的结果。

      我翻到了这年元旦节日同学之间的贺卡,其中,就有乐美华送给我的一张,前提当然是我也送给过她一张,而且很显然,乐美华并不是唯一送给我一张贺卡,我也不是只送给她唯一的一张。那时候我们都流行互相送节日贺卡,送贺卡,也不代表彼此有什么特殊含义,这不过是同学之间的礼仪。这叫有来有往,来而不往非礼也。倒是你先送谁,代表了对谁的友好。

      这就是个启发,总不能老是来而总不往。我觉得还应该加加火候,让她颤抖的心,抖动得更猛烈一些吧。如果真的是暴风雨来临,那我就做回海燕,高尔基的名篇《海燕》,就是这么主张的。

      于是,我心中的贼又大胆了一回。

      我翻阅了英国诗人拜伦的作品,拜伦的诗歌语言热切,浪漫,音律感极强。中国人写不了那么有感染力的句子,抄拜伦的爱情诗,我也不会觉得丢人,这只不过是一种精神的骚扰罢了。

      我抄了其中的一首十四行情诗。那年代打印机还没有普遍配置到家庭,只能用手抄写,抄完,就逮机会,偷偷夹到她书本里去。

      不过这回,真的很快有了回复,而且不是原先期望的有来有往,而是酣畅淋漓的一次超强暴风雨来临。

      乐美华的正式情书是这样回复的:

    

   我已经忍无可忍了,你这样三番五次地搅扰,使我已经不堪其累。自小到大,我见过脸厚的,没有见过像你这样脸厚的。你的确勇敢,胆量过人,可是你找错了对象,我不需要你这样的心机和温度,更不需要过分的关注与热情。你从来也没有让我心动,以后也不会让我心动。我劝你早日收手,快快收起你的死皮赖脸,我还是喜欢看到原来的你。

   知名不具

    

   文字不多,层次清楚,明白如话,具有檄文的战斗力。我从来没有当过语文老师,但是这篇短文可以说已经是我的物品,所以我有权在上面作评价,我痛快地在上面批注上,只有语文老师才会批阅的评语。

      从此以后,我与乐美华的故事就此戛然而止了,以后虽小有波折,已经翻不起滔天巨浪了。人说,“人有脸,树有皮,没脸没皮啥东西”。战斗的檄文就具有这样的魅力。想当年,诸葛亮北伐见到魏国文臣王朗,阵前一顿臭骂,居然把魏国的文臣王朗,骂倒在地上,立即心肌梗塞,暴病而亡。乐美华不是诸葛亮,我当然也不是王朗,但是一纸绝情书也算是骂醒了我,我的心里,难受自然是难受死了。事实上,我并没有死,而且到现在我虽有脂肪肝,但仍然没有心脏上的毛病。

      我想,我当时是没有心理准备而已,就像是晴空里突然在头顶响个炸雷,我有点懵了。

      同时我对乐美华的纠结也算是告一段落,我尽管想起来也还是会有惆怅,也许是一些失落,也或者是一些自我追悔的遗憾。但是总结来说,如果要找到正能量,那就是我不想再从精神上垮下,我要昂扬,我要重新抬起头来。

      我对这封情书真是又爱又恨。说到恨,显然是顾忌到它像匕首和投枪一样的锋利;说到爱,经过岁月的洗礼,只剩下了对这篇文章的欣赏和学生时代极其准确的批注的回味。

  

继续阅读:刘大烟枪主政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烧毛青春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