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大山的脸色好转一些,看样姜娴点头:“行啊,这样安排最好,到时候你大伯小叔怕是也要在家里一块吃团年饭,本来老二两口子就不在家,你们一家三口再不在,就怕村里人会说闲话,我倒是还好,就是你们的娘容易钻牛角尖……”
王氏刚牵着糖糖从房间里出来,听见乔大山这话,毫不客气地反驳:“你自己要面子就直说啊,别往我身上赖,孩子们清楚,只要三郎他们一家三口好,他们在哪里过除夕夜都没事,我一点也不会钻牛角尖!”
乔荀和姜娴纷纷笑起来了。
乔大山脸色讪讪,抬手扣了扣额角:“你这老太婆也真是的,老三两口子还在这哩。”
“那咋啦?你不给我留脸,还叫我给你留脸啊?”
姜娴生怕他们两个人吵起来,笑道:“好了,爹娘,我们先在这边吃过饭再回桃源村那边,这样两边都不耽误啦!”
王氏点头答应:“好的,还是你最贴心了,到时候娘做拿手好菜给你们吃!”
说罢,王氏又从怀中掏出一个红手帕,包裹着个沉甸甸的东西递给姜娴。
“这送年礼,按理说是要三郎去给你们家送的,咱们两家倒是反过来了,知道你家也不缺啥,送啥估计你们也不要,我和你爹就做主打了一对银镯子,送你和你娘一人一只,另外给你爹打了一块无事牌,算是我们老乔家的心意。”
姜娴接过王氏递过来的红布包,两个银镯子和一块用红绳子绑着的无事牌,都是银子打造,起码用了二十两银子。
“娘,这也太贵重了……”
王氏笑着推给姜娴:“拿着吧,权当是爹娘的一番心意,若是你不收下,那娘可会伤心的!”
“那就恭敬不如从命啦,谢谢爹娘!”
今日姜娴他们不过来,王氏也是打算送去姜家的,正好商量除夕夜吃团年饭的事情。
小王氏走到门口瞧见这一幕,啥话也没说又回了厨房,冲着正在烧火的乔赋嘟囔一句:“爹娘刚才给了三弟妹银镯子啥的,看着就沉甸甸的,分量肯定不轻!”
乔赋往灶膛里塞了几根木柴,没好气斜睨一眼小王氏。
“三弟妹给了二十两银子的陪嫁给爹娘,还给家里十亩地,你嫁给咱们家给爹娘啥了吗?”
小王氏也自知理亏,脸色讪讪:“我这不就是跟你说一声么,我又没有怪罪爹娘的意思!”
乔赋也懂媳妇的心思,冲着她灿烂一笑:“如今分家了,等来年地里的收成上来,我也给你打一只银镯子,若是还有富裕就再打一副银耳环!”
“真的啊?”
一句话说到小王氏的心坎里,小王氏高兴不已,抬手还掐了自己大腿一把。
疼得她忍不住倒吸一口冷气。
乔赋无奈笑笑:“真的,为夫什么时候骗过你!”
小王氏高兴的立即开始从篓子里拿东西出来准备中午烧一顿丰盛的中午饭,三郎一家三口回来,总不好对付着吃一口,不过看到篓子里给的年礼以后,小王氏心中下定决心,一定要抱好了三弟妹这个大腿。
姜家绝对不如表面看上去的那么简单,寻常猎户人家谁家不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偏偏三弟妹家一个猎户家里,家底殷实不说,还次次出手阔绰。
这还是饥荒年呢,若是换做丰年,天呐!
小王氏都不敢想姜家过得会是什么光景!
中午,小王氏炖了豆腐白菜粉条,一碗酱萝卜还有一大锅洋芋炖肉、粉蒸腊肉以及蒸得香喷喷的白米饭,这比乔家过团年饭吃得还要好,换做平时小王氏根本不敢想能吃这么好的饭菜。
她一坐下,笑意吟吟地看向姜娴拍马屁。
俗话说得好,千穿万穿,马屁不穿。
“三弟妹,咱们家可真是多亏了你啊,自从你嫁进来以后,咱家的伙食蹭蹭上涨,顿顿吃肉就不说了,如今还能吃上白软蓬松的米饭,我为我当初的无知给你赔不是,早知道我们三郎应该早点给你娶进家门了。”王氏说话的时候,口水都快哧溜下来了。
一提起这个事,王氏抬起筷子敲了一下大儿媳妇的碗。
“你还好意思提这个事情,多亏娴丫头不计较你,否则你今天能过上这么好的日子吗?”
小王氏丝毫没觉得丢人,嘿嘿一笑:“娘教训的是,日后我再犯浑对三弟妹不好,娘你就狠狠地打骂我,给我骂清醒了!”
王氏简直没眼看这个大儿媳妇。
常人都说,老大媳妇一定要挑个好的,否则下面几个有样学样都不会好,更何况小王氏还是王氏娘家那边的堂侄女,她再次后悔,应该就是老大媳妇没挑好,老二媳妇才是个搅家精。
好在老天有眼,给她碰上了娴丫头,否则她心里苦得已经不想活了。
正吃着饭,乔大伯和乔小叔两个人一块掀开门帘子走进来,嗅到满屋的肉香味,乔小叔都馋得直咽口水。
“大哥,老三,你们咋来了?”乔大山面露一丝惊讶,立即看向王氏:“快去拿碗筷和酒,正好大哥老三过来,我们哥几个一块喝点!”
乔小叔立即笑着答应,乔大伯倒是推迟了一下,但架不住乔大山今儿个高兴,顺便也想哥几个喝一杯解解闷。
嘴上不说,但老二两口子的事情还是让乔大山郁闷了好久。
两个人都在家吃过饭了,但一坐下看着满桌子丰盛得比他们团年饭吃的还要好,忍不住地夹起肉就往嘴里塞,咸香的肉味伴着松软的白米饭,白米饭晶莹剔透,一点杂质都没有,不像是吃陈米或者糙米饭,吃两口就要停下来挑一下小石头和稻壳。
酒都顾不上喝,两个人连吃两大碗饭,这才开口说来意。
乔大伯放下碗筷,抬起衣袖擦了擦嘴巴,看向乔大山:“咱老乔家的祖坟上次下雪以后,坟包有点塌了,又遇上老二这个事,我和老三就商量了一下,咱们三家一家拿个二两银子给祖坟修缮一下,顺便给坟头的那个小路铺上点碎石子,到除夕早上去拜年也能方便一些,而且这样也就不会一下雨下雪,坟头前根本没法落脚!”
乔大山没有意见,点了点头:“行啊,不过这个事要不要和五爷爷家说一声?”
老乔家来环溪村落户不过三四十年,如今乔家除了他们兄弟三个,还有个堂房的五爷爷一家子,虽然喊爷爷,但五爷爷也就比他们大了十几岁。
五爷爷生了三女一儿,年纪比他们还要小点,但小房出大辈,该怎么论就要怎么论,不能坏了规矩。
“行,那吃过饭,咱们兄弟三个去五爷爷家一趟!”
事关家族大事,姜娴他们已经带着孩子去了厨房,饭桌只留给男人们吃喝。
进了厨房里,王氏冲着姜娴低声吐槽一句:“年年都要修祖坟,都要铺路,你五爷爷家那头只管出力,一分钱不拿,哎,真不知道你大伯小叔咋就那么热衷修坟!”
姜娴笑着附和:“修祖坟是好事,有钱出钱,没钱出人,五爷爷家可能日子难过吧!”
“难过啥啊,他们家三个闺女嫁出去了,年年补贴家里,日子过得比咱家就好,就是太抠搜,好事准有他们,坏事掏钱的事准没他们!”王氏叹息一声。
“嗐,谁家没个极品亲戚呢,娘你放宽心,别和他们一般见识就好!”
王氏微微颔首,低头看着糖糖正在和铁蛋一起玩扔石子,眸中满是喜欢。
她扭头看了一眼姜娴,希望三儿媳妇能一举给她生个亲孙女回来,也不知道新婚夜那动静,能不能一举得孙女!
隔壁的院子里忽然传来啼哭声。
“哎呦,这日子没法过了呦,我可怜的雪丫头呦,呜呜呜……”
王氏面色一变,皱眉喊道:“是你大伯母的哭声,她这是咋啦?”
姜娴摇头,她上哪知道去啊!
王氏急忙忙地朝着隔壁院走去,小王氏一心看热闹,让姜娴看着铁蛋和糖糖玩,撒腿就追了上去。
姜娴倒是对八卦不感兴趣。
奈何不是是非人,偏要扯是非。
很快乔家大伯母带着女儿乔二雪冲进了院子就开始叫喊:“乔荀,乔三郎你给我出来!”
姜娴抱着糖糖走出厨房,乔荀也跟着出了堂屋。
王氏和小王氏紧跟上来拦着梁氏。
“大嫂,王家做事不当人,你不能赖在我家三郎头上吧?”
“就是啊,大伯母,那王子光家虽说和我们不是本家,但一笔写不出两个王字,没准其中有什么误会呢?”
梁氏用力推开王氏她们,一抬头看向乔荀不客气道:“三郎,我们大房自认为待你不薄,从你开始读书,大房三房为你出了多少力,分家以后也没沾过你的光,你咋能这么坑害你堂姐呢?你叫你堂姐日后咋活?啊?”
一句话问得乔荀劈头盖脸,莫名其妙。
乔荀微蹙眉梢,沉静相对:“大伯母,这是发生了何事?”
“何事?因为你,你堂姐被王家休妻了,也不知道你在县城里到底读的什么书,没让我们享福就算了,还净招惹这些破事,哼,你自己看吧!”梁氏扔出一张休书,飘飘洒洒地落在了乔荀的脚边。
乔荀捡起休书脸色顿时沉冷到谷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