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巧云好笑的看着方远,轻轻拍了他一下。
“小兔崽子,还敢跟你妈逗咳嗽了。
行吧,那我猜猜。
这么小的盒子肯定装不了大物件,我猜是块手表。”
方远嘴角一咧。
“猜错了!但我还是想把这件礼物送给您~”
他一边说着一边打开盒子,却见里面静静躺着一只白色的玉镯。
镯子通体莹润没有瑕疵,就算不懂行的人也知道这是块好玉。
姜巧云看到镯子以后眼睛瞬间亮了。
“好漂亮啊!这是你送给我的?”
方远嘿嘿一笑。
“大头是我爸给的,他想给您买这镯子已经好长时间了,这不今天让我买给您开心开心。”
他说完后拿起玉镯戴在姜太后手腕上。
感受着光滑的玉感,姜巧云摸着镯子爱不释手,眼睛里写满惊喜和开心。
她没想到自己也会得到礼物!
她看着玉镯小心的摩挲,随后慢悠悠说道:“一晃眼都快五十岁了,老喽,连皮肤都皱了,配不上这镯子。”
姜巧云伸手在方远头上摸了摸。
“妈妈很喜欢这件礼物,你们爷俩有心了。”
方远笑笑不说话,随后姜巧云想起什么急忙问道:
“这镯子多少钱啊?”
“不贵,三万多。”
“三万多?你这个败家的玩意!
我和你爸两个人一年的工资加起来都没有三万,你拿这么多钱给我买了个镯子?
去去去,赶紧退了去!”
姜巧云心疼的紧,这么贵的东西她可舍不得戴。
方远死猪不怕开水烫的耸耸肩。
“这个真退不了,人家说了,一旦卖出概不退换。
再说这买镯子的钱大部分都是我爸拿的,要退也得他去啊。”
“你……”
姜巧云被噎了一下,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她不傻,知道老方肯定拿不出这么多钱,买镯子的钱绝大部分都是儿子拿的。
可是她又说不动这个臭小子,只能纠结在那里不知道该怎么办。
这时前面的方志国慢条斯理的说道:
“儿子只是想让你高兴高兴,所以给你买件礼物。
如果你真的要他退了,那不是伤了他心吗?
儿子现在有出息了,以后我们的观念也得变一变,该花的钱也别舍不得。
方远是我儿子我了解他,他赚这么多钱目的不就是让咱俩过得好一点吗?”
姜巧云抿着嘴唇不说话。
虽然老方说的有道理,但这还是她第一次收到这么贵的礼物,还真是有些舍不得。
姜太后嘟囔了半天,最终还是喜笑颜开的把这镯子收下了。
方远凑过去笑嘻嘻的问道:“妈,今天是不是你有生以来最开心的一天?”
姜巧云摇摇头,方远很惊讶。
“诶?难道你这都不开心吗?”
姜巧云攥着他的手慢吞吞开口。
“当然开心啊!我儿子这么有出息,花了这么多钱买车买礼物,我怎么可能不开心?
但最开心的还是你出高考分数那一天。
我听到你考那么高的分以后,心里一块石头总算落地了。
我知道儿子以后再也不用像我们一样,为了一口吃的没日没夜的卖苦力。
那是最让我高兴的一天!”
方远一时哽住,不知道该说什么。
他只能在心里长叹一声,这就是父母啊。
车内的气氛很沉默,一直到车子停在叶雨晴家门口,姜巧云才笑呵呵的把那个乖巧的女生接上来。
方志国开车一路向邻市驶去,路上姜巧云还到超市买了一大堆东西,叶雨晴都不好意思了。
姜巧云柔和的拍着她的手。
“这有啥不好意思的,听我的,把这些都拿着。”
叶雨晴拗不过她只好点头答应。
车子继续向前行驶。
要么说豪车就是不一样呢,之前陈志鹏开家里的别克用四个小时才到隔壁市,方志国今天只用了两个半小时。
把叶雨晴送到地方后,姜巧云嘱咐了几句又急匆匆往回赶。
算算时间现在回去吃午饭肯定来不及了,所以方志国索性也就开慢点,一路上边聊天便晃悠着往回走。
下午三点半他们来到外婆家,进门就看到沙发和凳子上都坐满了人。
家里的亲戚基本都来了,闹哄哄的磕着瓜子聊天。
看到姜巧云一家人进来后,其他所有人都齐刷刷看过来。
“哟,二姐来了。
怎么才来啊,饭都吃完了。
你们饿不,我去给你们把菜热热。”
一个和姜巧云年纪相仿的中年女人,一边说话一边穿上鞋打算去厨房热菜。
姜巧云摇摇头,“不用了,路上找了个饭店吃过了。”
“爹妈呢?”
中年女人嘴角撇了撇,凑过来也低声音说道:
“中午因为喝酒的事老两口吵架了,一个在外面菜园子里,一个去串门了。”
方远听到后咧嘴一笑。
“都多大岁数了还吵架呢,老小孩啊。”
中年女人白了他一眼。
“还不是你个臭小子,说好了中午来的结果没来,你外婆就把气撒到老头身上了。”
方远缩缩头赔了个笑脸。
“哎呀,我这不是真有事吗。
不说这个了,三姨帮我倒杯水呗,渴死我了。”
站在他面前的姜巧兰没好气的又瞪了他一眼,嘟嘟囔囔帮他倒了杯水。
方远走进家里看到长辈挨个打招呼,其他人也热情的回应着。
姜巧兰坐在他身边盘着腿笑眯眯的问道:
“小远,你现在可是北城大名人了啊,走到哪都能听见你的名字。
前几天我去民政局办事,有个以前的邻居还跟我提起你。
她说现在整个北城所有领导都在说你,就连市里开会都要提起你的名字。
现在你这小子真是不得了了!”
一旁的二舅也是跟着点头附和。
“这两天我去超市买东西,那些收银员都在说你的名字。
他们说你开发了一个什么支付软件,我也搞不懂,要不我高低得弄一个玩玩。”
就在这时一直没说话的大姨不咸不淡的开口道:
“小远,你这算是个体户吧?”
方远点头,大姨呵呵一笑。
“个体户没保障的,想稳定还是得进编制。
你小明哥上个月刚进了浙省的公家单位,好像就是管你们这种个体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