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了算,半岛上开发了的面积却只有一半左右,因此暂时被分成了两个州,分别为天启城为中心的启州,以及南方荒原开发出来以农牧业为主的越州。
这三个天然的区域都有着一个或者几个重要的港口城市,关外因为海岸线较长有着三个,分别是北方最为重要的军港城——宁海城,中间的首海城,以及南方丽州的丽海城。
中间临海盆地有着一个重要的海港城,那就是位于中京东北方向两百多公里处的临海城。以及在天堑关以南的区域,位于天启城东边十多公里处有着一座海军城。
这三个区域因为魏国的整体布局、整体协调发展的原因,都有着各自的工业集中区、经济发展区、农牧渔等资源产出区……
所以这次来自北方的物资也是被分成了三份,每个区域都有一份,这来自国外的福利是不会让哪个区域落下的。
当船队在海军城卸下最后一份物资后,不是休整舰船准备再次出航,反而是停在了港口,船员们全都上了岸,看着港口的舰船一幅指指点点,不时有人露出“可惜了”的模样。
“哎~,这趟以后,这船算是彻底的废了。”
“是啊,龙骨都开裂了,没法用了,可惜了。”
“要是再来回几趟,剩下的好船也会变成这个样子,这么下去可这么办啊?”……
水手们对着这些即将报废的舰船有些舍不得,还有些人担忧如此下去,魏国就算是有再多的船也禁不住这么消耗。
一位在港口搬运货物的工人见到水手们的神情,忍不住上前问道:“怎么回事啊?你们在说什么?这船不是好好的吗?”
“哎~你是不知道啊,北方的天太冷了,这船在那边过了一个冬天都被冻坏了。”一名水手回答完,说着好像回忆起北域的冰雪,忍不住抱着膀子打了个寒战。
“不对,不对,你说的不对。”另外一名水手听完接话道:“先生们说的是这些船经过一个冬天的冰冻后,在来到这南边,经过一冷一热就会开裂了。”
“不还是北方那破天气害得?”之前那名水手听完不由有些不服气。
另外一名水手好像要知道的多一些,便回道:“这叫热胀冷缩,要是这船不回到南方还好,若是不去往北方也行,反正只要两地跑,这船就会变成这样。”
“原来是这样啊!”众人这才明白,便全都将视线看向了港口的舰船,一个个的全都忍不住纷纷摇头叹息。
原来魏国制造的舰船一直在南方温暖的海域航行,只要定期维护,完全可是用上个几十年,但这次大规模的往北域往返了几次后,这些舰船竟然忍受不了极寒极热的温差变化,从而船身大面积的开裂了。
要不是魏国的造船技术先进,这些舰船的质量非常的好,估计等不到返回港口就会在半路上沉没。
这里舰船的情况很快便传回了中京城,墨七得知以后便将诸葛亮和黄月英找来进行询问道:“这船到底是怎么回事?有没有办法进行解决?”
启禀陛下,我大魏舰船全部由南域森林所产木材而进行建造的。”诸葛亮对着黄月英点了点头,由黄月英解释道。
“而北域多冰雪,极寒之地气温极低,我大魏舰船从未在如此极端天气中航行过,因此出现了船体开裂的情况。”
黄月英说到这,对着诸葛亮回首示意,诸葛亮继续道:“陛下,这个解决的办法暂时还没有,除非将造船的木材全部换成钢铁,但这样的钢铁舰船我们从未建造过。”
“这样啊!”墨七听完两人的回答,不由低头沉思,这种情况以前可是从未遇到过的。
办法其实不时没有,墨七能够想到的就有好几种,但这些方法要么不切实际,要么不符合魏国的利益。
除了诸葛亮所说的全部用钢铁来打造舰船的方法外,另一个方法就是抛弃魏国在北陆的利益,这样没有了舰船的需求,魏国的舰船自然不用跑到北陆去了。
这个不时动力方面的问题,若要是风帆动力上出现了什么问题,那还可以想办法将蒸汽机给搬上船,但这是整个舰船的材料问题可就不是那么简单就能解决的。
最后墨七有些不甘心的向两人问道:“若是舰船趁着北方海域未结冰之前而航行两地,又或者趁着我大魏天气转冷的时候出航,这样是否可以避免这种问题?”
对此,诸葛亮想了想,和黄月英低声商议了两句后,回道:“回禀陛下,这样只能减缓舰船的开裂速度,但不能完全避免。”
墨七眼见是没有什么办法了,但魏国在冰雪王国的利益肯定是不能抛弃的,更不要说还有着海军陆战旅近一半的兵力驻扎在寒鱼城需要魏国进行定期补给呢。
墨七看向了地图,在魏国于冰雪王国之间除了茫茫大海以外,在陆地上两国中间却是有着一个国土面积不小的联邦。
其实还有一个方法就是,海路走不通那就走陆路,可是魏国与冰雪王国在陆地上却是隔着一个联邦。
联邦横跨欧洲大陆的西北部,其南北之间的距离足有三十万百公里,这不管这么看都是不切实际的一条路,除非……
想到这,墨七的眼睛一亮,他刚才突然想到这个联邦其实并不是一个铁板一块的国家,而是由诸多城邦领主所构成的。
多年前魏国对这个世界的土著文明进行打击、破坏,而对联邦这个所谓的本土文明的中心进行了一场惩戒战争。
不过因为魏国的战略布局,所以没有占领界河以外的土地。撤兵之后,魏国才发现联邦原本比较松散的联盟竟然变得牢固了起来。
魏国对于周边国家的威胁太大了,生怕哪天就被魏国给灭了,这不得不让这些国家上下一心用以抵抗魏国的强大实力。
想到这,墨七已经有了腹稿,便对着等候着的诸葛亮和黄月英挥手道:“辛苦你们了,你们下去继续寻找改良舰船的办法吧。”
“臣遵旨!”两人见此,也没有多说,相互的看了一眼,便结伴离开了御书房。
待诸葛亮和黄月英走后,墨七立马将赵云召了过来,并吩咐道:“赵云,朕有一个任务交给外情司和安协司。”
赵云严肃的拱手回道:“陛下有何吩咐,臣定遵旨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