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六章 蝗灾
心若仓井2020-11-10 14:012,430

  对于此时之人而言,蝗灾几乎就是与悲剧紧紧相连的不吉之兆。而且蝗灾往往与旱灾同时生。造成的危害加倍,在农业社会之中,这样的灾害其致命性是可想而知地。

  “老臣这张嘴巴……”看到天子望向自己,诸葛亮苦笑道。

  他刚刚还在说若遇灾芒,不再招募厢兵则不易救灾,结果立刻蝗灾之报便来了。

  “还只是蝗灾迹象,尚不足为……”墨七将急奏看完之后,将之给了诸葛亮。口中自我安慰道。但是话只讲了一半,便没有再说了,他不是那种经受不住打击的人。

  似乎自亲政之后,他的运气就耗尽了,罗马帝国改变原先战略突然南下,使得第一季京东、淮北足有一半地方遭受战火,好不容易将罗马帝国消灭,蝗灾又来凑热闹。这一年徐州的农业,基本要泡汤,而新建的那些工厂。也必然要面临没有原料的窘境。

  若是没有与真德秀的三年赌约,墨七倒不将之放在心上,毕竟魏国如今有海外之地。一两路受灾还承受得起。可是三年赌约这第一年白白浪费,让他有些懊恼,若是不浪费这一年,到时以绝对优势压倒真德秀,让这位理学大师不得不承认自己不足之处,也算是一件快意之事。“须得遣使捕蝗。”看完急奏后,诸葛亮冷静地说道:“此事不得迟延,陛下可急谕得力之人前往。”

  徐州是个特殊之所,若是别的地方,诸葛亮就直接推荐人了。但徐州之地,为了避免让天子误会他也想象宣缯一般插手此处,他只是建言派人去督促捕蝗,却没有说是谁。

  “派一人去用处不大……”墨七吸了口气,事已生,再想也没有意义,他心念一转。想起后世的生物灭蝗法:“扬州、高邮鸭蛋极有名。淮南、江北之地是不是民间多养鸭子?”

  “官家何出此问?”诸葛亮愕然道,派人去用处不大。莫非派鸭子去么?“前些时日端午,朕记得宫里也有扬州鸭蛋的。”墨七道。

  “确实……鸭子可灭蝗?”

  墨七也笑了起来,想了想道:“鸡鸭皆以蝗为食,朕忘了在哪儿曾见过,一只鸭早晨赶出去食蝗,一天便可吃掉两百至四百只呢。自然,鸡鸭灭蝗较缓,是长久之策,目前应急还是需得人力……只希望刘全、方有财和秦大石能筹划得当。朕再遣使……”

  话未说完,又听得外头内侍喊道:“陛下,流求急奏。”

  “咦?”墨七与诸葛亮都有些惊讶,他们二人谈话地这短短时间里,急奏来了几次,倒是让二人觉得奇怪了。特别是流求,以往有奏文都是通过自己专有渠道过来,不会走官场这一套程序,但此次却是由内侍呈来,而不是殿前司----难道说也有如同蝗虫一般的事情?

  谢道清不等天子说话,便无声而敏捷地出去,虽然直到现在,墨七对她一脸端庄肃穆的神情还是敬而远之,但心里也不由得赞道,她虽然跟在自己身边时日尚短,却已经接近韩妤服侍人的水准了。

  流求的急奏很快送到墨七手中,墨七拆开一看,先是惊愕,然后大喜。

  “诸葛卿,杨妃亦有喜了。”他抬起头来对诸葛亮道。

  这封急奏他就没有给诸葛亮看了,诸葛亮听得这话,也是满心欢喜,离座拜倒称贺,却被墨七一把拉了起来:“岂可为尚未出世的小子,令宰相跪拜,诸葛卿还得好好爱息身体,朕之皇子,今后少不得以诸葛卿为师。至少诸葛卿顺人东西的本领,是一定得学到的。”

  天子方才地不快一扫而空,心情大好甚至开起了自己玩笑,诸葛亮也很是欢喜。大魏已经接连数位天子子息不旺,上位宁宗皇帝虽然有八子,却没有一个能继承帝位地,当今天子早些开枝散叶,也让朝中群臣对未来有所期待。

  只不过很快墨七又担心起来,杨妙真毕竟不在他身边,怀着孩子还要受风浪之苦。这让他极不放心。

  一个坏消息一个好消息,两封奏报象是长了脚一般在临安城传开,好消息是墨七有意散出,而坏消息则是来自于徐州的商贾们传出的。杨妃也有喜,对于期盼天家国祚世代绵延的百姓而言自然好,但淮北的蝗灾又让他们很是不安。

  今年原本日子会更好过些的,可为何老天偏偏不长眼?

  在百姓嘀咕的时候,一匹快马沿着运河狂奔而上。**

  马上乘客二十三四岁的模样。神情有些激动,他几乎是不眠不休,以八百里疾报的方式沿途换马,仅两日时间便自临安赶到徐州,到得徐州城中时,他身上积地灰尘已经有厚厚一层仿佛泥人一般。

  问明白徐州总管府在何处,他又催马来到总管府,若不是倚仗着年轻力壮,他下马时连站都难以站稳了。

  “秦重德秦总管何在?”他喘息着问道。

  “不在府中。出去公务了,阁下是?”门前地卫士回应道。

  “行在来的,我在此眯一会儿。秦大石回来便唤醒我。”那人实在承受不住,他也不管在何处,将斗篷裹了裹,便睡在了总管府门前。若他不是说了一声“行在”来地,门前卫士立刻便要赶他走了。

  他赶路赶得极累,只一躺下去,便出鼾声,总管府前的卫士看看他,又相互看了看,心中既是好奇又是好想。

  从未见过这般人物。若是公务而来,大可以呼喝要求安置,至少一张床总是有的。

  他们并不是来自流求的近卫军,而是自忠义军整编来,故此不晓得此人。若是流求来的近卫军,便是不认识他,也能从他这做派中猜出他的身份来了。

  午饭时分。秦大石自城外回来。他一行十余骑,才下了马。立刻便看到地上那人。

  “这人说是行在来地。”门前守卫回道。

  “这是……”他微微迟疑一下,觉得这人眼熟,却没有认出来。在流求大展的四年里,他潜伏在临安城中,随时准备保护和接应墨七,故此对于这四年来变化极快的熟人,难免有些生疏。

  “总管,是徐凤徐子迅,咱们流求九大怪之一呢!”身边一个义学六期出身的笑道。

  “四年不曾见,没想到他变化这么大!”秦大石听了一笑,若是李邺在此,定然是走过去一脚将徐凤踹醒,他却不然,而是做了个噤声地动作,不让守卫唤醒他。立刻众人都安静下来,秦大石又示意众人进去,他自己站在门前等候。

  看徐凤这酣睡的模样,秦大石可以想象得到这一路上他有多劳累。

  又过了会儿,徐凤突然惊醒,他睁开还有些朦胧的双眼,左右看了看,又瞧着秦大石:“秦学兄!”

  “徐子迅,听说你在流求竟然成了九怪之一?”秦大石伸出手来,将他拉起,微微一笑道:“今日我算是领教你一怪了,到了我门前,竟然不要人给你找张床,习地便睡----这分明是瞧不起我秦重德么!”

  徐凤有些赧然地笑了笑,挠着自己的脖子,然后猛然站直,飞快地说道:“天子有口谕!”

  秦大石肃然直立,去的急奏天子应该看到了,这徐凤便是被遣来传讯的吧。

继续阅读:第四百零七章 货币战争(一)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藏身五年,被曹操曝光了!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