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等何若曦说些什么,苏泠雪转身出了屋,顺手带上了屋门。
房门关上的那一刻,苏泠雪余光瞥去,瞧见何若曦越发低着脑袋,似乎两颊飞起的红晕更深了。
苏泠雪心中不免觉得疑惑,难道何若曦是又发了高热不成?看来随后还是要让小二的请个大夫来才行。
心中这样想着,苏泠雪脚步更快地往楼梯走去。
才下楼梯,小二正好迎面过来,一脸都是笑意:“公子可有什么要吩咐我去做的?”
苏泠雪本想说话,眸光兜转之间,很快瞧见小二的手里正拿着一张告示,神色顿时一敛,装作好奇地询问:“小哥这手中拿的是?”
“这呀。”
小二笑着将手里的告示展开举着给苏泠雪看,边说道:“这是衙门今儿才张贴出来的新告示,说是昨儿有江河上的客船遇了河匪,这河匪的头目便是此人,多半会流窜到咱们这聚荣镇来,便急急一大早的给各个客栈也送来了一些。”
苏泠雪面上不动声色地听着小二细说,目光定定地看着那告示之上的画像。
怎么说呢,这描述之人还有作画的人倒真是有些本事的,图像上的佝偻老翁不可谓不惟妙惟肖。
当然,前提是忽略这强加给她的什么河匪头目的罪名才行。
不过从这告示上的通缉令,苏冷雪大概也知道,那原本追何若曦的两人看来也已经从河匪的手中脱身了,如今甚至到了聚荣镇,偏偏没有了她和何若曦的踪迹,自然是想办法找她们的。
或许是何若曦的身份紧要,关系女儿家的名声,这通缉令上面当然也就不会出现何若曦的画像。
只可惜,那两人显然不会料想到她这出神入化般的易容之术。
苏泠雪挑了挑眉,很是客观地对着小二手中的通缉令评价了一句:“画得不错。”
小二没有见过那画像上的佝偻老翁,自然是不好多说什么,便笑着问道:“公子怕是还没有用早膳吧,想吃些什么,吩咐一下,我这便去厨房打招呼,随后给您送屋里去。”
苏泠雪原本是没有打算出客栈,可如今有了通缉令,她倒是觉得要先去看看聚荣镇眼下的巡兵是个什么情形,便点头道:“那就准备一些好消食的米粥送去屋里吧。”
“好咧!”小二应得十分干脆,转头就往厨房去了。
“小哥且等等!”
苏泠雪喊住小二,笑着说道:“眼下我要出去一趟,房内之人若是有何吩咐,小哥照着她说的做就是。”
既然是要让人做事,少不了要给些好处,苏泠雪笑着上前,给小二的手中塞了一锭银子。
那银子的分量可不轻,小二惊讶之后越发殷勤道:“公子放心,您夫人有什么吩咐,我一定会去办妥当的!”
苏泠雪张了张口本想否认,可一想到如今自己确实是男儿身的易容,昨夜又是和何若曦独处一间房,眼下解释也解释不明白了,索性就由着小二乱称呼。
笑笑别过小二,苏泠雪出了客栈。
聚荣镇其实算不上多大的一个镇子,只不过是因为临近耀荣国的京畿城府地带的缘故,自然而然地聚集了许许多多形形色色之人。
不过最为繁盛的,自然是聚荣镇这熙熙攘攘的大小商贾。
苏泠雪这一条条的街道晃悠下来,大抵也摸清楚了聚荣镇的巡兵究竟有多少的人马。
她并不是很清楚原本聚荣镇的府衙会用上多少的士兵,可若是对比天澜国来说,这兵士已经算得上多了。
勘察完毕,苏泠雪顺道绕去药材铺子买了些退热散寒的药材,自然没有再多做逗留,回了客栈。
小二和掌柜的十分热情,苏泠雪微笑点头就上了二楼。
到了何若曦的房门前,苏泠雪正犹豫着是否要叩门,屋门倒是突然开了。
四目一对上,苏泠雪从何若曦的眼中看到了同样的微怔。
一怔之后,何若曦猛地垂下眼眸,言语讷讷地道:“公子你......回来了啊。”
不知道为何,苏泠雪觉得何若曦这一副小女儿姿态实在是和先前认识的何若曦相差太大,越发觉得疑惑不已。
难道是昨夜发了一场的高热,何若曦的脑子还没有清醒过来?
苏泠雪眉头皱了皱,笑着问道:“你是要出门去?”
“是。”
何若曦下意识地回答,可马上又驳回:“也不是.....我.....”
苏泠雪听得云里雾里,却见何若曦突然又抬起头来看了自己一眼。
从何若曦的眼眸水波之中,苏泠雪觉得里头似乎漾开了一种她说不清道不明的神情,正想细看的时候,何若曦已经转开眼,身形一侧,低低地道:“原本我是想去找公子的,没成想才要出屋,公子就回来了。”
苏泠雪几乎可以确定,她真的是很不习惯何若曦这称呼她“公子”时候的语气。
怎么说呢?莫名有种款款情意?
这个念头在苏泠雪的脑海中冒出的时候,一下子把她吓了一跳。
“公子?”
苏泠雪回过神来,几乎是下意识地道:“在下苏隐,姑娘不必一直称呼公子,在下愧受了。”
但愿真的不是她所想的那样!
可谁成想.....
“那我就叫你苏隐哥哥吧!”
苏泠雪:“”
她该说什么,尽管她的实际年纪比何若曦要小,可偏偏她身形较之何若曦要高出一些,乔装打扮成男子又不是少年郎,何若曦凭着眼下她乔装的扮相来说,这一声“苏隐哥哥”确实不过分!
可天晓得,她心里那隐隐不祥预感为何越来越强烈了呢!
何若曦想的却和苏泠雪不一样,方才那一声“苏隐哥哥”自然也是试探,可眼见面前这个俊朗的男子没有反驳,神情之间还怔愣了一下,何若曦便大着胆子道:“苏隐哥哥快进屋来坐吧,外头冷!”
不等苏泠雪说些什么,何若曦直接拉着苏泠雪的衣袖把人带进屋来。
屋内自然是烧着炭,尤其屋门一关上,确实在这寒冷的冬日之中显得极为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