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农机大赛的落幕,米铁柱带着沉甸甸的奖杯和荣誉,二道沟子的名声也躁动了一些,十里八乡都知道这里有了个发明天才,二道沟子的村民这几日出去,也都以此为炫耀八卦的谈资,常说自己和米家人关系多好,自己用过米家人发明的机器,很厉害之类的。那一刻,整个村子都仿佛为他欢呼,为他的成就而骄傲。没有人记得,他们前几日还是风雨飘摇,没有居所的外乡人。
而村长,也如约前来,带着一块地的使用权和一份崭新的户籍,来到了米铁柱的家。
这块土地位于村子的边缘,四周环绕着绿树和田野,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然而,眼前所见却只是光秃秃的土地,没有任何的建筑物或设施。要想在这片土地上建造起自己的房子,米铁柱和他的家人还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资金,成为了他们面临的最大难题。农机大赛比赛的奖金对他们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但与建造房子的庞大开销相比,却显得杯水车薪。米铁柱深知,他们必须寻找更多的赚钱途径。
很快有一家科研公司,找上门来想要购买“星辰号的复制生产权。”米铁柱知道赚钱的机会来了。
他拒绝了将星辰号的图纸卖给科研公司,倒不是他不肯将技术分享,主要是他知道,就算他们拿到图纸,也不可能完美复刻出一模一样的机器,因为有些技术和材料,根本不是地球现在的水平可以达到的。但是他同意生产一些县城设备以零售的方式卖给他们。并且提供农机维修和保养服务。
科技公司也欣然同意了这比生意,人总是抱着侥幸的心里。虽然没有图,但是有现成的机器,未必自己就研究不出来。再者就算没研究出来,他们转卖个差价,也能赚不少钱。米铁柱不擅长谈钱定价,米铁英全权代理。以他的经济头脑和三寸不烂之舌,可谓是糊的客户团团转。就这样,米家收入了一笔巨款,一万块。这是他们降临地球以来最大的一笔钱。在这个年代,真心是一笔巨款了。
所以盖房子的钱不缺了。然而,即使有了更多的收入,建造房子仍然是一个庞大的工程。米铁柱和家人需要仔细规划每一个步骤和细节,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他们开始研究各种建筑材料和施工方法,寻找性价比最高的方案。他们还与一些建筑工人和设计师交流,了解他们的经验和建议。
在规划房子的过程中,米铁柱和家人也充分考虑了未来的生活需求和发展方向。他们希望建造一座既实用又美观的房子,能够满足他们当前和未来的生活需要。同时,他们还计划在房子周围种植一些果树和蔬菜,打造一个宜居的生态环境。
所以米家人商讨后决定还是暂时借住在村长家的老房子里,当然现在不是白住,米家人有钱了,自然是要付租金。
一个月二十块,在这个偏远的农村,已经是很多钱了。要知道孟玲在供销社工作一个月才赚三十块。
关翠花看着有钱拿,态度自然和善了许多,返回值呢个老房子空着也是空着,何乐不为的用来收租呢。他现在的心境与之前截然不同,倒是希望米家人自己的房子盖的慢些,这样他就能多收几个月房租了。
米铁柱的名字不仅在村里传为佳话,甚至传到了县里。县长亲自接见了米铁柱,对他的成就表示了高度的赞扬。县长说:“米铁柱,你是我们县的骄傲,你的成功不仅代表了你个人的努力,也代表了我们县在农业现代化方面的成果。”
在县长的赞扬声中,米铁柱倒是没什么感觉。但是二道沟子的村长在一旁,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他知道,米铁柱的成功不仅为他自己赢得了荣誉,也为整个村子带来了骄傲。村长心想:“米铁柱这小子,真是给我长脸了。”
在离开县府的路上,村长拍着米铁柱的肩膀说:“小子,你可是给我们村争光了。有什么事情需要帮忙的,尽管开口。”
米铁柱想起来:“还真是有一件事要麻烦你。”
“你尽管说。”
“还是米四喜上学的事儿。”
兜兜转转一圈,其实米家人最开始的契机,只是想让米四喜上学而已,没想到引发了后面关于户籍,房子结婚这一系列总总的事情。
村长点了点头,然后缓缓开口:“我知道其实你们也都是为了孩子,你放心吧,这件事,这一次我一定老老实实认认真真的给你办妥。其实上学的事情并不只是你们家的事情,也是我们大家的事情。我们村里的孩子,能有出息的并不多,如果能够通过教育改变命运,那是最好不过的了。你这么聪明,四喜是你的孩子,若是读了书,将来肯定大有所为的。”
村长再次拍了拍铁柱的肩膀:“放心,这件事我明天就给你办。”
村长确实吧米四喜上学这件事放在心上了。不出三日,就说可以带着米四喜去学校校长,了解一下情况。
于是第二日的早晨,村长和米铁柱、米铁英带着米四喜踏上了前往附近学校的路途。
八十年代的教育资源还是比较紧张的。
米四喜来的这所学校是十里八乡唯一的一所学校,是九年一贯制的,小学和初中放在一起。
校园的大门前,可能挂着一块斑驳的木质校牌,上面用墨水书写着学校的名字,字迹已经有些模糊,但依旧能辨认出来。走进校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低矮的红砖教学楼,窗户上挂着破旧的窗帘,每当风吹过,窗帘就会随风飘动,发出沙沙的声响。
教学楼之间的空地上,可能有一个简单的篮球场或者羽毛球场,这是学生们课余时间最喜欢去的地方。放学后,一群群学生或奔跑或跳跃,他们的欢笑声和呼喊声充满了整个校园。
教室里,桌椅大多是用木头制成的,桌面上布满了岁月的痕迹和孩子们涂鸦的痕迹。黑板是木质的,写上去的字迹需要用黑板擦反复擦拭才能勉强看清。尽管如此,孩子们依然聚精会神地听讲,他们渴望知识,期待着能够通过学习改变自己的命运。
乡村学校的老师们大多是从乡村里走出来的知识分子,他们用自己的知识和热情,为这些农村孩子们点燃了一盏盏明灯。他们不仅教授知识,还传递着一种信念:只有通过努力学习,才能走出这片土地,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在这个简朴而充满希望的校园里,每一个孩子都是未来的种子。他们在这里学习、成长、结交朋友,为未来的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这里或许没有城市学校的豪华设施,但却有着最朴实的教育和最真实的梦想。
村长带着米家人来到学校校长办公室,在红砖楼的一个拐角处。房间不大,但还算宽张明亮,敲了敲门,里面传来了一声:“请进。”
村长便推门而入。
办公室里也是很简洁,只有一张办公座椅,和一个木质沙发。校长看到杨大力村长,热情的招呼起身迎接。
“哎呦,杨村长你们来了,我等你们好久了。”
校长是一个身材中等、面容和煦的中年男子。穿着朴素而整洁,常常是一件白色的衬衫,搭配一条黑色长裤,脚下穿着一双简单的布鞋。他的头发已经开始有些稀疏,但梳理得整整齐齐,没有一根发丝凌乱。他的眼睛深邃而明亮,透露出一种智慧和温暖的光芒,。他的脸庞略显方正,皮肤因多年的风吹日晒而呈现出健康的古铜色。嘴角总是挂着温和的微笑,让人感受到一种亲切和友善。
杨大力走进去与校长友好地握手:“张校长,这就是我和你说的米家的孩子,米四喜,这是他爸爸,这是他姑姑。”
杨大力介绍着米家的相关情况。米四喜乖巧的说了一声:“校长好。”
“哎,真乖。”这声礼貌的的问好,让校长对米四喜的印象着实加分了许多。
“我们坐下聊。”张校长招呼着众人坐下,拿了几个茶杯,给众人倒上了茶水。
“你们的情况我都听杨村长简单说过了。孩子来上学没问题。只不过我们学校年纪跨度比较大,还是得看看你们孩子个人的学习情况,看看孩子是到一个什么样的坏境中比较合适。”
“了解的。”米铁英回答者。
“我先问问四喜吧。”
“你先简单的跟我做个自我介绍吧,别紧张,就是把我当作你新的朋友,让我认识你一下。”
“好。”米四喜爽快应答,他根本不紧张,因为她还不知道什么是紧张的情绪,而且这些在来之前村长都跟他交代一二了。
米四喜开始介绍自己:“校长您好,我叫米四喜,今年十二岁了。我来自很远的地方,因为家里的一些原因,没能上学。但是我很热爱学习,所以心在希望有机会能重新回到学校,学习更多的知识。”
校长皱眉问道:“你一天学没上过吗。”
“是的。”米四喜点头,他也不知道这算不算说谎,但是在地球他确实一天学也没上过。
“这……”校长有些为难:“他这个年纪怎么来说也得六年级到初中了,要是一天学没上过,跟那些比较年纪小的孩子上一年级,会不会有问题啊。”
米铁英解释道:“哦,校长,你不要误会,她是不没去学校上过学,但是她自主学习,很聪明,字都认识的。”
“你认识字?”校长看向米四喜。
米四喜点点头。
“那我考考你,哪里写的是什么?”校长指着墙上的校训问到。
“励志笃学、博学敬先。”米四喜脱口回答。
“还真认识。”校长有些惊喜,扫视了一圈,看着桌上放了本山海经,随手拿过来递给米四喜:“这个能念念吗?”
“可以啊。”米四喜轻松接过,翻开山海经的第一页:“南山经之首曰鹊山。其首曰招摇之山,临于西海之上,多桂,多金玉。有草焉,其状如韭而青华,其名曰祝余,食之不饥。有木焉,其状如谷而黑理,其华四照,其名曰迷谷,佩之不迷。有兽焉,其状如禺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狌狌,食之善走。丽鏖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海,其中多育沛,佩之无瘕疾。”
校长有些意外,米四喜一个字都不落的读了下来,要知道这里面可是有不少生僻字呢。
“你认识,那你知道她的意思吗?”
“知道啊。”
“那你跟我讲讲。”
“好”米四喜点了点头:“这本书说南山经中的首列山系叫做鹊山。鹊山的首座山叫做招摇山,它耸立西海岸边。山上生长的树种多为桂树,并且蕴涵有大量的金矿和玉石。山中生长有一种草,形状很像韭菜,开着一种青色的小花,这种草名叫祝余,人吃了这种草就没有饥饿感了。山上生长着一种树木,形状很像构树一样,木纹是黑色的,它开出的花叶光芒四照,这种树林名叫迷榖,人将这种花叶佩带在身上就不会迷。”
校长眼珠子瞪了很圆,仿佛发现了质保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