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不大,我们一路走着来到了老人家,他就是本地人,不过没有人知道他的名字,大家都叫他玉石老人。
刚到门口,突然我看到有几个人影从里面出来,竟然是徐金斗,我们和他打了个碰面,他依旧笑眯眯的说:“你们也来了。”
也就是说,他知道我们会来,还比我们先到一步,他到玉石老人这,看来也是为了那东西来的。
可是李三阳当时和我们说过,这东西别人很少知道。
徐金斗怎么会知道我们的行程?突然我想起那天徐依依来,我和她说过要去哪,看来应该是徐依依告诉她爸的。
都怪我,要不是我,就不会这样,他也不会像只苍蝇一样跟着我们,我不禁心中一阵的懊恼。
进了玉石老人家里,这是一个很普通的院子,院子里站着一个小姑娘,看到我们来了说:“你们是来找我爷爷的吗?”
黄林朝她点了点头,并且递上了钱。
这是他的规矩,凡是来找他的,都要收取一定的费用,小姑娘应该是习惯了,她借接过钱,把我们领进去后,就把门关上了。
我看到凳子上坐着一位老人,闭着眼睛,手里拿着一串珠子,朝我们微微点了点头说:“坐吧。”
我们朝他行礼坐下后,黄林开口说:“老人家,打扰你了,我们今天来想问你件事情。”
“说吧,要问什么?”
他回答的很是痛快。
“我想问一下……红玉的事情。”
黄林话一出口,我看到玉石老人手上的珠子不动了,他叹了口气说:“年轻人,有些东西是可遇不可求的,而且这东西已经很少现世了,我劝你还是不要问了。”
“老人家,其实我们不是自己想要,而是受人所托,想打听一下现在还能找到这东西吗?”我忍不住问他。
他拿起桌子上的茶杯,我看到虽然他没有睁眼,可是手拿茶杯的姿势却很熟练,喝了口茶说:“现在恐怕是找不到了,只有到那种地方才能找到。”
我和黄林互相看了一眼,他说的那地方,应该就是李三阳说的“阴间阳铺”。
看我们都不说话,玉石老人问:“你们看到刚才来的人了吗?”
“看到了。”
“看来你们是知道我说的那是什么地方了,刚才他们也是来问玉,不过问的是黑玉。这些年很多人来问过我,不过知道我说的那个地方的却很少。”
徐金斗问的是黑玉,看来他已经知道李三阳手里有这东西,也知道李三阳找我们干什么,所以提前找到玉石老人打听,不过他并不知道“阴间阳铺”的事情。
“老人家,我们知道,这铺子有个规矩,必须到东西最早发现的地方,铺子才能现身开门,我们想知道,这东西是不是在这发现的?”黄林问。
玉石老人又喝了一口茶说:“年轻人,你说的到底是什么,难道你想见的只是红玉吗?”
听了这话,我们大吃一惊,难道他知道我们要找什么,黄林站起来朝玉石老人又行了个礼说:“老人家,我们要找的是宋朝的九尾连珠,不知道这东西最早在哪里发现的?”
玉石老人点了点头说:“没有想到,这么多年过去了,还有人知道这东西的存在。”
他和我们说,四十年前有人来找过他,就是为了这九尾连珠,玉石老人认为世上已没有这东西了,就说了几句打发那人走了。
可是没想到,十年后那人又来了,带来的竟是黑玉三件,玉石老人那时的眼睛还没有问题,他看到后叹为观止,原来这东西又现世了。
可是自从见到那东西后,他的眼睛就不好,越来越模糊,直到现在什么都看不到了。难怪他一直闭着眼睛。
难道他看到的就是,李三阳的黑玉三件,我心中一惊,不由摸了摸自己的眼睛。
“那人后来又出现了吗?”黄林问他。
玉石老人告诉我们,二十年前他又来过一次,他说这东西其实不是他正常得到的,是从阴间阳铺得到的。
他拥有它已经十多年了,这些年来,一直藏着,不敢示人,现在他感觉自己快压不住它了,想要转手。
他特意来询问玉石老人,玉石老人告诉他,转手可以,不过一定要告诉那人,也不要轻易对外示人。
看来这个人就是李三阳的朋友,都说玉可以辟邪,难道这黑玉还有什么不详不成,我问他:“那在现在主人的手里,会不会有什么问题?”
玉石老人摇了摇说,正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也就是说,有些事物,某个地方,或某件东西,它在这个时代旺,自然能带来好运气。
但是随着元运的更替,随时都有可能失运。一旦失运,就有煞气,拥有它的主人,自然会因为这种磁场,元运的转变,也受到影响。
他看到那东西的时候,正是它煞气最重的时候,所以他的眼睛才会出问题,不过他的眼睛挡了煞气,所以玉的主人才会没事。
后来也算那人明智,知道自己镇不住,就转手了,又一个二十年过去,现在拥有它的主人,应该正是风生水起之势!
我们都不由的点了点头,难怪李三阳会不惜一切代价,想要得到其他六件,原始他现在的势气正旺,这玉正好可以助他。
“老人家,那你知道这九尾连珠的事情吗?”黄林问他。
玉石老人告诉我们,相传这是宋朝一位公主的陪嫁之物,公主很受皇帝的宠爱。宋朝皇帝想把公主留在身边,可是给她选了很多驸马都不愿意。
一次偶然的机会,她遇到一位将军,对他一见钟情,可这是一位常年驻守在大宋边境的将军,这就意味着公主要远嫁。
皇帝既生气公主的选择又不舍得她,就送了这套九尾连珠给她。
我有些不解的问:“既然是陪嫁之物,不都是成双成对吗,为什么这东西是九件呢?”
玉石老人说,就是这个原因,当时皇帝也是受到别的妃子挑唆,既然要远嫁,喜欢吃苦,那就让她好好吃吃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