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错,我们都知道这两株灵药的实际价格其实也就在十二亿左右。但问题是,如今又不比古修真时代,当下想找到这样的两株灵药哪有那么容易?这根本就是可遇不可求的事情!所以有些许的溢价,难道不是理所应当的么?你们碧海宗向来以北海第一宗门自居,没想到在这最后关头居然会讲出这些迷惑人心的废话,岂不是贻笑大方?我万剑门,再加一亿!”
“争来争去也总要有个结果,这样好了,我云落山最后再加上一手,二十四亿灵石!如果两位再加的话,那我云落山愿意退出。”
“好好好好,你们云落山果然是财大气粗!在溢价六亿灵石的情况下,去竞拍这两株灵药,那碧海宗又能说什么?等最后一件拍卖品出来的时候,别后悔就是了!”
“哼,久闻你们云落山生财有道,今日一见果然如此。能喊出二十四亿灵石的价格,真是令人佩服之至!”
在最后的争夺阶段中,三大宗门都已是不想再付出太多。
于是乎,最终这两株灵药便 以二十四亿的天价被云落山给收入囊中。
而此刻在包厢中暗中观察的陈阳看到这个结果,则是心跳都不由得加快了几分。
二十四灵石,足足比先前预估的成交价格多了十二亿。
也就是足足多了一倍!
这绝对算得上是一个天大的意外之喜。
其实幻天藤与星淬花之所以这样值钱,最主要的还是因为二者放在一起后再加上其他一些珍贵辅材,能炼制那传说中的渡厄丹。
这东西,是启元境修士所需用的。
之前说过,修士一旦到了启元境,就会每隔一段时间历经一场劫雷。
且每一次劫雷的威力都会比先前更强。
而渡厄丹就是专门用作化解劫雷之力的。
所以这两株灵药才拥有这样大的价值。
不过在正常情况下,它们的成交价格也就是十二亿灵石这样。
最多最多也就能溢价到十五亿。
今日之所以会以二十四以灵石的天价成交,大概率还是因为那北海之劫的缘故。
或许这三大宗门的启元境太上长老都已经到了即将渡雷劫的时候。
为了不出意外,能在北海之劫中守护住宗门,便有些不计成本。
最终让陈阳得了个大便宜。
这样一来,再加上先前那三株灵药的成交价,陈阳的账面上就已经有了足足三十七五千万灵石。
就算还要被三大商会抽走十分之一,那也是一笔泼天巨富。
可以让陈阳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内都不必再为灵石去发愁了。
看来,之前这三大商会对于那两株灵药的估价还是太保守。
“这下你小子真是发财了,你真打算将这些钱全部都用做玄雷舰的燃料储备?”
“玄骨道友说得对,这些灵石对于陈某来说,原本就是燃料而已,并非是什么修真界的通用货币。”
“你小子,真能狠得下这个心?”
“这有何难,玄骨道友想说什么其实陈某明白,如今你我刚刚飞升到了一个全新的界面,的确是需要购置很多东西。若是细算下来,方方面面都需要灵石。可是现如今这些都不重要了,陈某有一种预感,那场可覆盖整个北海之域的灾劫很快就要开始。你我想要在这夹缝中求得一线生机,必须要靠着玄雷舰!那么,自然就要有充足的灵石预备。”
“行吧,反正一切也是由你小子来主导,本座也无非只是想提醒你一番罢了。”
“陈某明白,阁下虽为魔物之属,却对资财没有什么贪心,这一点倒是尤为难得。
不然的话,就算有契约在此,陈某也绝不会与你以朋友之姿相交。”
“哼,这我倒是相信,不过你当本座稀罕你小子的这份友谊么?”
“需不需要那是道友的事,总之陈某这里……嗯?这就是最后一件压轴品么?好像有些意思!”
就在陈阳与玄骨在二楼的包厢中闲聊的时候,本场拍卖会的最后一件宝物终于被摆在了玉台之上。
那是一座高约三尺通体漆黑的石碑。
这东西乍一看起来,似乎是没什么稀奇的。
就好像是某种被海水冲刷了亿万年而变得十分圆润光滑的奇石一样。
但实际上只要细细观察就会发现,那纯黑色的石碑表面似乎闪烁着某种纹路。
这纹路不在视线中出现,只会模糊的投射在修士的识海,十分神奇。
而且那些似是而非的纹路中,似乎蕴含着一种蓬勃至极的天地伟力。
竟能让人生出一种想要顶礼膜拜的冲动。
这一下,让陈阳与玄骨都变得惊疑不定了起来。
……
“这便是本场拍卖会的最后一件压轴品了!老夫不卖关子,它就是在整个玄界都赫赫有名的九座镇魔碑之一!关于此物的来历,想必更不用老夫多说——起拍价二十亿灵石,每次加价不得少于一亿灵石!——并且因为此镇魔碑贵重之极,三大商会今日可以破例一回,倘若灵石不够,可以用宝物来抵。至于抵用宝物的具体价值,则会有三大商会的鉴定师给出一个公平的价格。但有一点,所提供的宝物价值也不可太低——好了,现在竞拍正式开始!”
就在陈阳与玄骨被震惊得无以复加的时候,那云鉴经过简短的介绍,便开启了这件宝物的拍卖。
然后与此同时,整个拍卖会场则是彻底沸腾。
在场的每个修士都变得极为不淡定了起来。
“九大镇魔碑之一?这不可能!那场真魔之劫已经是千万年前的事情了,这石碑怎么可能还会留在此界?它们不是已被带回到真仙界了么?”
“所谓被带回到真仙界也只是传说而已,或许那九座石碑仍在玄界,而现如今终于有一件问世!”
“老夫还是不相信能在有生之年看到这东西,这也未免太令人不可思议了!”
“以三大商会的信誉,总不至于拿出个冒牌货来?那样的话,他们的名声也就在北海彻底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