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老板说的对,这椰子涡螺一向是臭名昭著,不知道庄老板选得是第几号?”
听到众人问自己选的几号,庄舟山昂首挺胸自信指着17号。
“我选的是第17号。”
被骂作笨蛋的许清卿站在2楼上气鼓鼓的,像一只浑身带刺圆嘟嘟的河豚。
这庄舟山还真是嚣张跋扈,仗着自己得过一年的冠军就叫别人是笨蛋。
不过庄舟山选的17号正是许清卿用系统看到最大珍珠的珍珠蚌,这老头还是有些本事在身的。
等到所有的人都统计完了,主持人拍拍话筒发出噪声示意台下的旅人都停下。
“大家安静一点,下面有我们专业的开蚌工作人员来开蚌,请大家静候佳音。”
说着就有5个身上穿着防水服,手上拿着专业开办工具的工作人员走上前来,依次开蚌壳。
随着珍珠蚌一个个被打开,有人欢喜有人忧,有的珍珠细小如沙粒,根本就不值什么钱。
有的珍珠圆滚滚如大拇指那么大,颜色温润漂亮,透着淡淡的光泽。
等到工作人员拿起第14号海螺,不少人盯着大屏幕上只有一人选择,嘴里都发出了嗤笑声。
“这海螺是谁选的,一看里面就不可能出大珍珠。”
“椰子涡螺就如同烂尾楼一样,买了就要不回来啊。”
许清卿对众人们的嘲笑声慢慢放沉了心思,目不转睛地望着开宝师傅将海螺敲开。
随着海螺的壳一点一点碎掉,露出海螺里面肥肥的肉。
椰子涡螺里边的肉非常多,肉上面还很多虎皮纹。
随着开蚌师傅将肉一点一点的撕开,露出一颗橙色圆润的珠子,上面带着一圈圈的火焰纹,闪烁着火红色的光泽。
朱露露看到形状如此标准,足足有鸽子蛋那么大的美乐珠,眼睛都瞪圆了,红艳艳的嘴唇张大,形成了o型。
“没想到真的出现美乐珠了!”
满脸不可思议的朱露露对着许清卿更加详细的科普美乐珠的价值。
“美乐珠因为太过罕见稀有又称龙珠,根本就无法人工养殖,而且你选得这颗美乐珠是标准的圆形,价值更高上不少。”
参赛者们看到这颗美乐珠都惊呆了,没想到在他们眼里如同废品的椰子涡螺里面真的有美乐珠!
刚才出言不会辱骂选择14号是笨蛋的庄舟山当即就傻眼了,没想到被他弃而不见的椰子涡螺里面竟然有着价值不凡的珍宝。
而且这还没完呢,开蚌师傅虽然惊讶开出了价值不凡的美乐珠,但还是继续剥着剩下的蚌肉。
除了最大的那颗美乐珠,开蚌师傅还陆陆续续开出了2颗绿豆大的小美乐珠。
这场珍珠争霸赛开到这里也就算是结束了,毕竟美乐珠的价格足以碾压在场所有珍珠的价格。
珠宝在先,随后被开出的珍珠都没了最开始的惊喜。
就算庄舟山看到第17个蚌壳内的大珍珠都感觉索然无味了,眼馋盯着放在14号水箱里的美乐珠,心里无比懊恼。
“我真是该死啊!白白错过了那么大的美乐珠!”
等到所有的珍珠蚌开完,工作人员开始结算大家所赚的钱。
因为只有许清卿一个人选了14号椰子涡螺,所以没有人和许清卿分美乐珠,这颗美乐珠由许清卿一人所得。
等到工作人员把美乐珠装到宝盒里面送到许清卿面前时,许清卿更近距离地看到了美乐珠的美丽。
周身散发着淡黄色的光泽,许清卿几乎能感受到他的温暖。
“这真的好漂亮啊。”
许清卿欣喜地用手抚摸着珠子,然后小心放到包里装起来。
一边的朱露露啧啧称奇,她做了这么多年的导游,还是第一次看到有人开出了美乐珠。
珍珠争霸赛一共分为上下两轮,第1轮结束了,第2轮有更多人参与进来,都是被美乐珠吸引来的。
中场休息了10分钟,有工作人员给许清卿送来了椰汁。
一个戴着方框眼镜,长相文质彬彬的中年男子跟着工作人员走进来,看到许清卿就迫不及待的递上了自己的名片。
“许小姐好,我是珍珠收购商魏国富,想要买你手中的美乐珠。”
魏国富开门见山说出了自己的来意,许清卿漂亮的桃花眼冷淡不惊的扫过他。
注意到许清卿的目光看过来了,魏国富脸上的笑容更大了,标标准准露出了8颗牙齿。
“不好意思,我不卖这颗美乐珠。”
许清卿态度不咸不淡招手示意魏国富出去。
“我愿意出50万!”魏国富连忙报出自己的价钱。
许清卿听到这话,唇边浮起一抹冷笑。
刚才她从系统得出了美乐珠的价值,这颗珠子足足能卖到100多万,而魏国富竟然只花50万就想要买过去。
当她是傻子!
魏国富见许清卿不答应,连忙提出了更高的价钱。
“70万,这是我能开到的最高价格!”
许清卿依然不为所动,甚至有些想笑。
“不卖不卖,你快走吧。”
魏国富还想要说什么,陆川柏冷冽的眼神落在他身上,魏国富被冷冰冰的气势吓倒。
只能跟着工作人员一起出去,在玻璃门要关上的时候,魏国富咬牙开出价格。
“100万,我愿意出100万!”
美乐珠属于有价无市,只要能把这颗珠子买到手,稍一加工做成项链,价值恐怕会翻上好几倍。
许清卿对这颗美乐珠喜欢的紧,不会为了钱就把它卖出去,看都不看魏国富就拒绝了。
魏国富只能遗憾离开。
第2轮比赛开始,主持人郑重介绍了这一批海水珍珠。
“我国最著名的海水珍珠就是广西合浦,在古代以前可是专门上供给皇室的珍珠。”
“我们这次的争霸赛有幸买来了一批广西合浦的珍珠蚌,淡水珍珠则选择的是东珠,大家可以选择合适自己的。”
庄舟山听到主持人说淡水珍珠来自东珠,再次露出了不可一世的嘲讽表情,故意炫耀自己的学识。
“淡水珍珠虽然在清朝被皇上格外重视,但为了进供,百姓们在东北的河流里边大肆的采挖捕捞。”
“直到资源枯竭,东珠也越来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