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好口碑后,陈局做出决定:立即启动对秦默的背景调查!
宣发部门,真不是没事找事。
他们苦夏国是“文化沙漠”已久。
受困于流行文化的荒漠情况,即便想动用些许形象好、气质佳的新人,那都不可能。
时间长了,人也麻了。
当局也无所适从,即便从零开始培养,也只是墙内开花墙内香,根本改变不了大环境。
可秦默的出现,以及苏阁的背书,给了他们希望。
好家伙,一个人,一双手,一间公司,居然能实现这么恢弘的成绩。
他不简单阿。
“已经确认过了,黑料不属实。”
“推荐指数:五颗星,满分!”
“暴雷指数:四颗星,存在隐患!”
秦默好似一块摊手山芋,不碰吧不合适,碰了吧,又容易踩雷。
一切就看陈局的态度。
他看着桌上摞起来、比山还高的文件,感慨着:这小子居然能在一年时间内完成这么多事情!
这根本不正常。
即便是旗下的阅读app,产出的书籍内容,质量和脑洞都远超当代。
总给人一种,不属于这个时代的错觉。
也许,这就是天才的代价吧。
陈局一遍又一遍这么告诉自己。
他快步上前,随意翻开一幕,全是秦默这一年的成绩单。
太惊骇,太惊人了!
饶是工作了几十年的老局长,都没见过如此逆天妖孽的存在。
他的脑子,是不需要休息的么?
哪怕是上吊,哪怕是复制粘贴,也是需要喘口气的吧???
而秦默,每五分钟就能产出一个想法。
还不是碎片化的。
几乎每一个决定,都是超越、颠覆、奠定式的。
陈局看着【小戏骨】三个字,
陷入了沉思。
这么多年来,他也算是阅尽千帆,第一次看到有人选择用小演员代替成熟演员。
最吊诡的是:他似乎就没打算赚钱。
这太奇怪了!
。。。
文化局内部。
一场紧急会议上,苏阁和刘局长坐在办公室,也在关注这场声势浩大的【小戏骨】。
不得不说,被抄袭风波,给夏国文艺界长了不少脸。
刘局长压根不关注福克斯的人,也迅速收到消息。
也许是行业龙头轰然倒塌,让不少人大跌眼镜,从此以后,谁敢称呼神州传媒是“草台班子”,谁敢再在国际宣传文章中,区别对待神州传媒呢?
这是很好,但刘局长着眼大局,更希望把一次偶然事件,变成周期性,再从周期事件,变成稳定向好的出海局面。
“小苏,小戏骨系列是否值得推广?”
苏阁解开透明玻璃茶杯,深吸一口茶香,瞬间耳清目明。
“您如果感兴趣,让我来操心就行。”
“我有把握,这次的宣传推广,不会有问题!”
体制内的人,很少把话说满,话留三分,更有余地,这是一种说话技巧。
可能让苏阁这般斩钉截铁,刘局长反而好奇多了。
“你怎么知道一定能行?”
关键是:这是一群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零基础人员。
从出生以来,都只是窝在小山沟里面,没读过几本书,没见过几次世面。
不怪别人用精英视角审视人,
而是用金钱培养、用无数艺术品、培训班、社会实践滋养出来的人,更容易有艺术。
这也就是为什么说:不建议没钱的人学习艺术。
仓禀足而知礼,一群上大学都够呛的孩子,能行吗?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
在有些时候,在某些人眼里,有一定依据。
苏阁淡淡地呷了一口茶,比任何时候都要坚定。
“有些人说:觉得秦默是物以类聚,认为他资质平庸、出身一般,所以就意气用事,用不可能实现的事情要求自己。”
“但我觉得,这个观点很不成熟,也没有依据可言。”
苏阁不是无脑吹。
更没必要用自己的职业生涯,陪着秦默玩。
她要的,由始至终,都是结果。
作为一个“以结果为导向”的人,她更信任人的能力,而非人的履历。
“每年从顶尖知名大学毕业的人才千千万。”
“可能够让福克斯影业吃瘪的,能有几人?”
“历年来被誉为获奖难度最高的白兰奖,去年的动漫电影获奖者又是谁?”
“以一己之力搅动风云,却始终洁身自好的,又是谁?”
在这个圈子里,每个人都有无数个变坏、堕落的机会。
只要想玩脏的。
都不用开口。
就有人帮忙拉媒牵线。
“刘局,我不是意气用事,我是看中了秦默身上的潜力。”
“就算外面纷纷扰扰,我也不会怀疑自己的眼光,因为我评估一个人,不是看别人怎么评价他的,而是看他过去做了什么,现在做了什么,将来准备做什么。”
过去现在未来。
就是看穿一个人的最佳名片。
陈局长沉默不言,忽又但又问道:“搞不好,他现在难以巴结。”
他在今日上班前,听闻宣发部门已经出动,准备聘用秦默,成为出海产品的名片之一!
如果只是靠自己,始终是小打小闹。
当官方也一同下场,
那神州传媒,想不起飞都难!
“那您还担心什么呀?”苏阁笑了,多一个部门背书,还不好?
“害,你不懂,等你到我这个位置,就明白了。”
“还是局长想得周到,至少要把人员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里,秦默不是个好说话的人,但,他是个识时务的人。”
“等到了小戏骨系列完结的时候,我们拭目以待吧。”
陈局长闻言,没说什么,只是嘴角上扬。
他原先紧缩的眉头,也渐渐舒展。
“爆款电视剧,他能行?”
“行与不行,市场会给我们答案。”
……
任由外界洪水滔天。
秦默安坐剧组,指点江山。
才多长时间阿,他有空了就回神州传媒总部,安排《天赐的妙音》后续状况。
时间不够了,就带带学生。
还真别说,乡村小学的孩子,确实要淳朴很多。
对他们的一点点好,都会被记住。
“秦老师,您吃不吃馍馍?”
“秦老司~介是俺妈熘的馍,恁尝尝。”
“秦老师,我感觉自己的台词水平有进步了,您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