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二章组织救人
山海忘宇2021-03-23 14:412,037

  让人难以置信的是,大水都过去这么多天了,高建武竟然只顾着跟渊盖苏文搞政斗了,压根就没组织救人!

  所以,宁书成想出这个修整河堤的主意来,主要也是想要以工代振救济那些灾后的幸存者。

  却没想到高句丽人实在太穷了,光是平壤的穷苦百姓就把第一批雇工名额给占满了……但宁书成也不嫌人多,紧接着就又将雇工数量增加到了十万,并优先从灾区雇佣。

  反正雇工所用的钱又不用宁书成自己出——跟粮食一样,直接从高句丽国库搬出来的。

  人多了之后,宁书成干脆又规划了几块地方,让灾民们自己建设自己将来的新居。然后宁书成还征集了很多木匠,打造了几十万个棺材,用来收殓那些被淹死的唐军、以及被淹死的高句丽百姓。

  那些被收殓起来的唐军,暂时先集中存放在一个地方,将来宁书成是要带这些英雄们归葬家乡的。

  而对于那些被淹死的高句丽百姓,宁书成则选了平壤附近一座山丘当做墓地,将他们集中安葬在那里。而且在安葬当天,宁书成还带着投靠他的那些新权贵、以及高建武、渊盖苏文等傀儡一起出席,进行了一场盛大的公祭仪式!

  这场公祭,自然又是宁书成精心安排的刷好感行动。

  古人讲究入土为安,把死后能否获得安葬看得非常重——所以古代对人最严重的诅咒就是“死无葬身之地”。所以可想而知,宁书成安排的这次安葬、公祭仪式,会给他赢来多少人的赞许。

  尤其是,宁书成还从后世各种盛大集会中吸收了一些经验,将整场公祭被安排得非常肃穆、庄严。

  最终不出所料,前来参加、旁观公祭的一百多万高句丽人,几乎都要把宁书成当做是古往今来第一至情至性之人了。连最抵触宁书成的高句丽士大夫阶层,以及一些中高层的权贵,经过这次公祭仪式后,都打消了对宁书成的成见和藏在心中的敌视……

  在救灾、修整河堤的这些天里,平壤城内那些对宁书成不满的旧权贵们,自然不会乖乖的什么都不做。

  只是宁书成早就有所准备。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心知自己在高句丽权贵心中根扎得还不够稳的宁书成,一早就公布了几个政策:举报谋逆者,一旦核实,举报者不但可以得到一千贯的赏钱,而且可以得到被举报者的全部家产,并取代对方的职位。

  因此,几次谋逆根本都还没来得及实施,就被人给举报到了宁书成这里。

  于是乎在几天之内,又有二三十个中高层的旧权贵被抄家杀头,取代他们的举报者,自然成为宁书成的死忠。

  某种程度来说,宁书成也挺佩服那些在这种情况下还敢谋反的人。站在高句丽的角度来说,这些人甚至可以说是民族英雄……但宁书成不是高句丽人,而且这时代也没有多么强烈的民族观念。

  从宁书成的角度来看,高句丽人跟中原王朝的百姓本就是一个民族,所以不管高句丽王室还是这些个权贵,全都只是妄图脱离华夏的分裂分子!

  是必须要坚决打击!

  因此,宁书成完全不吝于使用炒家杀头甚至是灭族的手段!

  而且真要是从老百姓的角度考虑,将高丽半岛收复归华夏大怀抱中,也无疑能让他们生活的更好。这从原历史中高丽半岛的民众一直比中原王朝穷困,就足以证明。

  真正会在统一过程中利益受损的,只有高句丽的王室和旧贵族而已。

  所以那些想要谋反的人,根本不是什么高句丽的民族英雄,充其量也就是不甘心失去既得利益的野心家、反动分子!

  为了让自己的行为赢得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宁书成并没暗中偷偷处决那些叛乱者,而是选择当众公开处斩,而且当着所有围观百姓的面将这些来自后世的理论宣讲清楚。

  让百姓们明白,宁书成杀他们不是因为他们反抗宁书成,而是因为他们想要继续骑在老百姓头上作威作福!

  这个时代的老百姓见识比较少,很多连字都不识,这些来自后世的以民为本的理论,自然很轻易的就说到了他们心坎里去。

  于是乎,在处决了几批企图叛乱的旧贵族后,宁书成在平壤的统治基础不但没因此变得风声鹤唳,反倒更加受民众爱戴了。也就只有那些旧权贵们,被吓得战战兢兢,生怕万一被人诬告自己要谋反,然后明天也被人砍了脑袋。

  在这种情况下,原本没有反心的旧权贵都要小心翼翼的,不敢轻举妄动。更不用说心怀不轨的那些人了,更是被吓得大气都不敢出,只能将不满的念头死死埋在心里,别说付诸行动了,连跟人商量都不敢!

  这就是互相举报的可怕之处了。

  会让人跟人之间丧失信任基础,最终哪怕是兄弟之间都不敢将心里话说出来……

  这样风声鹤唳的状态,会让人活得很压抑,但宁书成才不在乎,反正压抑的只是那些权贵而已。老百姓们根本不受影响,宁书成也只要收获足够的基层民意就好,用得着在乎那些权贵心理是否健康吗?

  最重要的是,在这种风声鹤唳的情况下,吓得所有想要叛乱的人都不敢再冒头,而宁书成的统治也就暂时不用再担心会有被推翻的危险。

  如此一来,宁书成就能撒开手脚继续自己的规划。

  ……

  转眼半个多月过去,这天,一支三千多人马的军队,从西北方向一路疾驰来到了平壤城下。

  远远的,宁书成就笑着迎了出来。

  因为这队人马领头的将官正是牛进达!

  之前在占据平壤的第一天,牛进达就谢绝了宁书成的挽留,带着人马一路往北追寻李世民大军而去。

  这个一心忠于大唐的老将,很牵挂李世民的安危,生怕李世民的大军在撤退途中会遇到什么危险,所以死活都不肯留在平壤城过安生日子,非要赶去勤王。宁书成无奈,也就只好送他离开了。

继续阅读:第三百四十三章没增加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醉唐风流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