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懂事的样子,实在让人心疼,宁书成深吸一口气,抚着韩娘子如云般的秀发说道:“朕知道你本来就是个与世无争的性子,不过啊,正因为你不像其他人那样,有深厚的背景,朕娶了你,朕就是你的后台,除了朕,你还能依靠谁呢,所以朕一定不会让你受到半点委屈的。”
他这些话句句发自肺腑,韩娘子听得热泪盈眶,环抱住宁书成,将脸贴在他的胸膛上,啜泣着说道:“不要,我都不要,皇后那把椅子谁愿意坐谁坐,只要你在我身边,我就心满意足了。”
宁书成笑了笑,怜爱的拍着她的后背说道:“你啊,就是不坚定,不过没关系,朕会替你出头的,谁反对都没用。”
韩娘子忽然抬起头来,认真的看着宁书成说道:“我说真的,我不想当皇后,我也没有那个本事母仪天下,你知道的,我性格软弱,管理不好后宫,你如果非要让我当皇后,反而让我浑身不自在。”
宁书成愣住,这好像的确是他欠缺考虑的一点,他一直都想的是韩娘子是自己的正室,皇后之位也理当由她来坐,下意识的把这当成了一种荣耀,但却忽略了荣耀之下应该承担的责任。
皇后和普通百姓的妻子不一样,不是只要当好一个贤内助就行了,她需要母仪天下,成为天下女人的典范,一言一行都备受关注,细想之下,韩娘子的性格好像的确不太合适,宁书成从来没有见过她跟谁红过脸,说话也都是温声细语的。
但皇后不行,坐在这个位置上,要想管理好后宫,该严厉的时候就必须要严厉,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现在想想好像也就只有云裳的性格比较合适,不过她比较跳脱,但也很难适应这样一板一眼的姿态,所以也不在宁书成的考虑范围之内,再说了,她自己也不会喜欢。
至于武珝,她有武士彟的背景,这一点倒是合适的,不过一来她年纪还小,二来宁书成其实是有些忌惮她的,一想到后世的史书上,关于武则天的描述,政治手腕之强,手段之狠辣,他就不寒而栗。
虽然现在武珝这方面的天赋还没有觉醒,但宁书成不得不防,所以也不想去考虑她。
这么说来的话,难道真的只有从各个官员府中挑选了?
宁书成皱起了眉头,看向韩娘子问道:“你真的不愿意当皇后?”
韩娘子摇摇头,见宁书成脸色有些不太对劲儿,小心翼翼的问道:“你是不是生气了?”
宁书成苦笑一声,“倒不是生气,只是如果你不愿意的话,倒真遂了那些大臣,只能从他们府邸挑人了。”
***
第二天早朝的时候,大臣们依旧把立后这件事情当成重中之重,又在宁书成面前提起。
不过这次宁书成没有再反对,只是说,“既然众位爱卿如此坚持,那府上如果有适龄的女子,就送进宫来选秀吧。”
他此话一出,在场的大臣几乎以为自己听错了,昨天还是,严辞反对的皇上,怎么只过了一晚上的功夫就想通了?
不过宁书成态度的转变,可让下面的这些大臣忙坏了,退朝之后,有未出阁的女儿,都急着安排往宫里送,没有的,就想想哪个亲戚家有,总而言之,都挤破了头想要送进宫中,毕竟一旦被宁书成看重,那就是飞上枝头变凤凰,今后只要大庆国还在,整个家族几乎就不可能没落。
宁书成当然知道这些人打的是什么主意,毕竟皇后只要生了孩子,长大必定就是皇位的继承人,这是嫡子,谁也争抢不过的。
但他并不这么想,他熟读史书,知道选择皇位继承人的重要性,在他这儿只看人的品性和能力,是不是长子或者嫡子,并不重要。
不过这些话要是说出来,肯定又会在朝廷上掀起一番血雨腥风,现在八字都没一撇,倒是不着急。
给他们找了点事儿做,终于没有人在宁书成面前叨叨叨了,耳根子算是难得清净了几天。
可好景并不长,他刚刚松了一口气,紧接着又一个消息传来,让整个朝廷都跟着紧绷。
刘弘基死了。
听到下面的人禀报的时候,宁书成还有些难以置信,刘弘基正当壮年,也没听说过有什么隐疾,怎么可能说死就死了,还是在这么关键的时候?
李靖得到消息,也是第一时间进宫来和宁书成商量,与他一起来的,还有兵部尚书李绩和宰相魏征。
“消息说,刘弘基是在朕的旨意到达的第三天死的,说是病死在床上,你们对这件事情怎么看?”
宁书成揉了揉太阳穴,疲惫的问道。
“臣认为这是谋杀。”李靖面色凝重,“虽然现在我们还不清楚仵作的验尸结果,但刘弘基死得很突兀,而且还是在他接到皇上旨意,答应投降之后,紧接着就死了,一定是有人不愿意刘弘基投降,这才制造了他病死的假象。”
宁书成点点头,“李将军说的不错,跟朕的想法一样,不过现在这并不是最重要的,咱们应该想想,杀刘洪基的人不愿意他投降,说明对方有反叛之心,看样子要想顺利的收复南方一带,是不太可能了,众位爱卿有什么好的计策?”
李绩上前一步,拱手道:“皇上,依臣之见,想要收复南方,也不一定非要动刀兵,现在最重要的事情,应该是先弄清楚,杀害刘弘基的,究竟是什么人。”
宁书成看向魏征道:“魏爱卿有什么看法?”
魏征想了想,“回皇上,臣觉得这背后的人,既然不愿意让刘弘基投降,势必有造反之心,刘弘基死了,南方在这个时候群龙无首,背后的人,一定会趁机推一个信得过的人上去,这时候只要看谁掌握了南方的势力,那对方就一定和凶手有所关联。”
“不错。”宁书成点头道:“这套逆推的方式,很简单,但也很关于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