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五章 流下了一身的毒疮
我爱吃牛排2025-09-01 16:122,060

  第三百七十五章流下了一身的毒疮

  作为牛场负责人的方保平带着一众人边参观边介绍:“我这个养牛场干得还算不错吧,现在市场行情还行。

  到处都缺奶,我从来不拖欠养牛户的钱,谁家要是有个紧急情况,我都会把钱提前给他们,奶农们也都愿意相信我,每天都按着点来把牛拉到我家牛场里挤奶。”

  正巧赶上挤奶的时间点,几个奶农们也频频赞同,一个看起来很年轻大概只有20岁的小伙子就说道:

  “方哥确实是个好人,上次我家老爹病了,就把钱提前给了,还多给了我200块钱,说以后抵了。”

  许斌难得看到一个年轻人,就好奇地上前问道:“你好,你叫什么名字啊,你们养奶牛赚钱吗?”

  “你好啊,我叫王俊才。”似乎是觉得眼前的年轻面孔在这一群人好像很有地位。

  奇怪地看了好几眼,不过没有多问,接着回答道:“现在大部分时间都是不怎么愁卖,就是不咋赚钱。”

  “不愁卖怎么还不赚钱,现在不是许多地方奶源都不足吗?”许斌追问。

  王俊才理直气壮地反问道:“那些东西我咋知道。”

  翻了个白眼,带了丝丝怨气继续说着:“现在卖给方哥也就7毛钱一斤,我们自己养牛算下来都得合6毛多,我们家当初也以为养牛多赚钱。养起来之后才发现不是那么回事,可是牛都养这么大了,卖也卖不出去,朗些个老板只愿意出最次的肉牛价,咋可能卖嘛,就这么养着喽。”

  方保平也适时凑上来说道:“:确实有不少奶农坚持了几年,实在养不了了,就把牛卖了。

  也有些奶农们会往牛奶里加大量的水,但这样的我一旦发现,就会退回去给奶农,因为企业是根本不会收的。”

  “我卖给奶企也加不了几个钱,还要这么大的一个牛场要维护,确实赚不了多少钱。”

  听到他们的回答,许斌若有所思,看来哪里都差不多,赚的钱都到不了这些劳动人民的手里,但感觉里面还有更深的坑,继续问道:“那这些企业收奶的标准都是什么样的?”

  说到这个几个奶农就纷纷来了脾气,各种儒雅随和的话语也不断脱口而出。

  方保平也骂了两句,往地上恶狠狠地吐狠狠地吐了一口痰,气愤地说道:“现在签的合同里都有着专门的规定,蛋白质、脂肪等等都达标了,才能算一级奶。有一项指标没达到,就会被划到三级,但是奶农们的”牛奶蛋白质本身就属于很难达标的,结果就是不断被压价。

  越说越气,声音也越来越大,咬牙切齿地大声道:“关键那群龟孙子说啥就是啥,说你有问题你就有问题,没问题也有问题,市场销量高的时候。

  交啥样的他们都收,都是好奶,销量一旦不好了,动不动就是不合格,要不就不收,要不就死命压价。”

  不过马上方保平也反应过来了,带着点尴尬地摆着手说道:“我不是在说你们膏泽,你们是讲良心的,我是在说朗些个老板,我日他个仙人板板。”

  “我们一点权力都没有,他们说啥就是啥。奶农们难,企业对上缴不满意,他们就拿不到钱。我们这样的也难,企业都是按照销售淡旺季来定的质量标准。”

  看着他们气愤加脏话,许斌倒是听明白了,是企业把本该承担的风险,转嫁到了奶农奶贩子和消费者的头上。

  需要了就来收,收多少要看能卖多少,不管是资金还是市场风险都被压到极低,但是奶农和这些奶贩子被迫承担了许多不应该承担的风险,还没有办法。

  消费者同样承担着风险,因为在旺季的时候,质量标准同样会一降再降,不出食品安全问题才显得奇怪。

  只要手里把握着标准,外加控制着牛的质量和价格,企业还不是随便拿捏这些人。

  乳企不愿意在奶源建设上花费时间金钱,因为这部分一旦接手了,等于接下了转嫁出去的风险。

  这一点上发达国家确实是做得要好很多,他们是依靠养殖端构建奶业产业链,奶农在此产业链中拥有着较为强势的地位,可以获得更大的价值分配。

  国内是以加工段为核心所构建的产业链,而奶农跟牧草由于过于分散,在价值分配中处于绝对的劣势地位,企业则把控着绝对的话语权。

  奶农和奶企的地位与力量完全不对等,在奶源紧张时,奶农们也无法提高奶价,而在奶源宽松或者过剩的时候。

  奶企便压低等级和收购价格,甚至可能会采取一些不合理的检测手段来压价。

  从整个利益链条看下来,奶农和奶企的利益完完全全是处在对立的位置上的。

  所以必然会导致奶农的和奶企在自身的经营行为上,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投机性。

  捋顺了逻辑,仔细看下来,毒奶事件就是一个必然事件,是乳企的压榨与野蛮生长结出的恶果。

  现在市场虽然无法满足,但还没到资本下场,整个行业还没有进行奶源的恶性竞争。

  奶农和奶贩子虽然赚得不多,但多多少少还是能赚一点的。

  奶企的牛奶品质可能不高,但至少是安全卫生的,几乎不存在人为添加各种化学物质提高蛋白质含量。

  但奶农们始终处于弱势地位,一旦资本入场,乳业大战拉开,他们想要生存,想要赚钱,造假就是最直接、成本最低、最有效的方法。

  前期可能只是兑点水,但奶还是没有问题的,后期嘛……

  至于奶企,对于市场庞大的需求量,对于那赤裸裸的利润,就发现兑的水不够多啊。

  蛋白质的标准还没达标?奶农的造假手段太过粗糙?

  没事,我们有专业的器械。

  恶意营销、行业内耗越来越严重,对此他们不是想着去改善,而是选择去豢养庞大的公关团队。

  之后在这条邪路上越走越远,最终在华国奶业上留下了一身的毒疮。

  既然毒奶的原因找到了,就要想着如何去解决,但这涉及了许斌的知识盲区,只能咨询其他人。

继续阅读:第三百七十六章 汲取的经验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逆流1998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