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经济龙头
雨铃2020-10-12 14:352,949

  这六个月里,重九派典史王进到府衙的大牢里看过齐远山三四趟,每次回来王进都是一句话:“还活着,只是活着!”

  有了这句话就够了,重九也再多问,这话已经说明了一切。

  问起那个卜师爷,卜师爷在里过的倒挺自在,心态开郎,有说有笑有吃有喝。

  用卜师爷的话说:“这坐牢有什么大不了的,我卜世仁从六岁开始就没断过。”

  重九自己却从来没有去看望过,不是重九不想去,而是实在太忙分开身。

  这大大小小的事务,哪一件不得他操心,哪一样不得他亲自盯着?

  就说这个木雕厂的结构组织,人员安排,厂房布置,产品设计、销售,蔡狼这个大老粗根本不懂。

  叫他干活行,他领着人拼命干,让他出主意,他半年也想不出来,而且他对这些根本没有什么概念。

  重九也不太懂,但没杀过猪还没吃过猪肉吗?

  重九在电视上、电影上看了不少相关题材的影片,而且重九掉落崂山之时,安利在国内销售的十分火爆。

  还有在前世的记忆中做为右都御史还督办过不少经济要案大案,假古董、盗墓、贩私盐之类,都学到了不少这方面的知识。

  而且做为经济社会的现代人,眼光也摆在那儿,比当时的巨贾可能比不上,但比菜鸟蔡狼,十个蔡狼也不是个。

  典史王进在这一方面也欠缺的很,倒是身为风尘女子的钟无霜帮了不少的忙,钟无霜无论见识、处事都令重九十分赞赏,如果不是钟无霜是女子,而且钟无霜也不愿抛头露面(恩,钟无霜本是妓女抛头露面惯了的,什么时候忽然改了性子),重九就想成立一个经济总会,让她担任这经济总会的会长。

  现在重九已经退而求其次,让钟无霜和小可担任了剪纸、刺绣行业的正副会长。

  这个因为大多是与女子接触,钟无霜倒没怎么反对。

  事情又多又杂,重九现在越来越觉的人手太短缺,最短缺的就是个会计,本来卜师爷干这个正好,他在临淄县就掌握着一县的钱粮账目,但他却在大牢里。

  本来以重九的才能算帐也不是算不了,只是他实在不习惯古代的那种计数方法。

  他有心改成阿拉伯数字的加减乘除,却知道肯定通不过上级的检查。

  因为他提前给南大少爷看了,南大少爷是府衙的推官,也就是专门管审计的审计处长,他立即提出了疑问,万一有人改字怎么办?

  这汉字改不了,你这蝌蚪样的东西,加了一笔,哪个能分出来?

  重九一想也是,便打消了推广阿拉伯数字的念头。

  救不出齐远山,先把卜师爷给救出来,这是重九给自己暗暗定下的目标。

  因此,这顿饭重九费尽了心机,一切安排的尽善尽美。

  美食全由火头僧亲自烹调,菜名都由自己这个前世榜眼、今生进士亲自拟定,吃饭的地点先是县衙,此时的县衙重九还没来的整修,比较寒酸,吃了小菜之后,请到了南老爷家的大湖上去。

  南老爷家后院有个大的人工湖,那湖据说通着海,水永远是新鲜的,湖中央间建有长亭,一行人在长亭中吃饭,就如坐在大海上一样,神清气爽。

  本来重九还安排了歌舞,结果求了半天钟无霜也不出场,钟无霜对这个大肚子的知府跟大肚子的南老爷皆无好感,她冷哼道:“哼,要看我跳舞,凭他们两个还不配!”

  “那什么样的人才配啊?”

  “知道万公子吗?他求了我一百次,我都没有答应过。”

  “万公子?哪个万公子?”

  “唉,你真是什么都不记的了?”钟无霜轻轻抚摸着重九的脑门。

  手凉凉的,重九感到很是舒适:“啊,我知道了,万公子嘛,是你的旧情人吧!”

  钟无霜“刷”的从重九手中抽回了玉手,恼怒道:“是又怎么了?”

  “没怎么,随便问问,用不着生气!”

  重九越是这种无所谓的态度,钟无霜越来气,不由的声音都大了起来:“你不记的万公子是当今阁老的儿子了吗?你在洛阳、沧州都见过的。”

  “你总是跟我提什么洛阳、沧州、安庆,我怎么没记的我去过那里?算了,算了,你不跳就算了,我再让别人。小可~”重九涎着脸。

  小可吓的赶紧跳到了一边,捂着脸:“别找我,我不会。”

  “真没劲!”重九抹了把脸,便去忙别的去了,剩下钟无霜对着他的背影咬牙切齿。

  请不动她们两个,重九从乡间请到了一个老者一个少女,两人会表演沔阳皮影戏,是从湖北流浪到这边来的。

  这种东西当时本来上不了台面,但重九知道人的心理,这大鱼大肉吃腻了,偶尔吃个青菜绝对好吃。

  正因为知府大人和南老爷这些人早看惯了本地的大戏,豪华歌舞,偶尔换换口味,一定新鲜。

  再说了,他们一直高高在上,出则的乘马坐轿,哪里看的到这乡下的东西?

  果然,正如重九所料,两人一开演便吸引住了众人的目光。

  尤其是表演的《武松打虎》,简直如活了一样,南老爷不断的叫:“赏,打赏……”

  知府大人则看的如痴如醉,斜靠着身子,轻轻在腿上打着拍子,眼睛眯着,跟吃饱喝足的老虎一样,打起盹来。

  重九趁机走到他身边,替他捶起腿来,知府大人睁眼看了一下,坦然接受了。

  重九乘机在他耳边说:“大人,上次齐知县得罪了你,罪大恶极,罪不可赦,我也不敢求情。不过,那个师爷没什么大恶,你老能不能高抬贵手,我现在这里实在缺人。”

  吃了人家、喝了人家、看了人家、拿了人家(剪纸、香囊、木雕、牛丸都装满了知府大人的马车),自然得给人家点好处,要不以后谁还跟你来往啊?

  这官场子的潜规则,知府大人也懂,而且一个师爷根本不放在知府大人眼里,知府大人甚至都记不起有这回事来了:“有个师爷吗?来人,给我查一下,我什么时候抓过师爷?有就放了。”

  “谢大人!”

  摆平了南老爷、摆平了知府大人,重九胆子更大了,劲头更足了,开始大刀阔斧的实现其经济强县的目标。

  第四个产业重九盯上了渔业。

  这海边的鱼因为常年没人捕捞都自个儿往岸上蹦,看到重九来了,都跳出水面大喊:“来抓我呀,来抓我呀!”

  重九果然带着人去抓了,当然第一次不敢白天去,只能晚上悄悄进去。

  结果,捕到一半,被巡逻的士兵逮住了,渔网被扣,所有收获没收,根本律法得发配边疆。

  重九表明了自己的身份笑道:“还有比这更边疆的边疆吗?”

  士兵们听说眼前这个是本县主簿,现在知县不在,就是本县最大的政府官员,也不敢随便得罪,赶紧上报。

  为了守卫边防,朝廷在这里设立了一个东莞守御卫,一个卫编制五千六百名士兵,相当于现在的一个旅。

  卫所设在东莞县县城。

  其实一开始齐远山和重九两人便来错了,他们该去的地方是东莞县城,结果走到了南边的南头古城,恰好上任县太爷死在这里,这里也有个简易县衙,于是两人错将此处当成了真正的县衙。

  也没有人告诉他们,他们便在此安营住了下来。

  南头古城里住有一个千户所,兵员一千二百名,首领为千户一人。

  当重九了解到这些,不由的暗暗叹气:“这么大的地盘才一千二百人?一万二千人也不够啊?怪不得有倭寇,就这么一点兵怎么守的住这么一大片地方?”

  南老爷在这里住了这么久,重九不相信他会不认识这个千户。

  重九还是走南老爷这才路线,果然南老爷派大少爷抽空领着重九去拜会了一下这位高千户,捕鱼的事便解决了。

  高千户提了两个要求:“一、只准夜间进行,白天不许,若被上级发现一切后果由重九承担;二、县衙每年多供给白银五千两。”

  对这两个条件,重九想都没想,便答应了下来。

  关于第一条,既然想干,就得担风险,这是自然的。

  第二条,这个高千户没有经济头脑,要的太少了,就算要再多要一百倍,重九也有赚头,这捕鱼简直是没有成本的一本万利。

  而且渔业可以带动相关的造船业、网业、餐饮,相关产业多了去了。

  在全国都海禁的情况下,重九所在的东莞县却开了一个口子,这简直比走私还要暴利,银子赚的重九都有些不好意思。

  引用前世一位民生银行行长的话说:“我们利润太高了,都不好意思公布了。”

  东莞县的GDP比坐着火箭升的还要快,偷偷摸摸的成了全国经济强县。

继续阅读:第三十一章 重九付出的代价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十二仙刀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