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乡试
李墨泽2025-07-28 15:053,178

  三天的时间飞速的度过,转眼就到了八月初八。

  大梁的乡试分别为八月八日入头场,八月十一日入二场,八月十四日入三场。连考三场,每场三天,称“秋闱”。乡试的正副主考官一般由皇帝任命在京的翰林及进士出身的部院官充任。

  第一声鸡鸣打破了黎明中的寂静,李墨泽起身准备将考试带的东西一概准备后,然后到街上买些馒头带上进入考场。

  刚推开门,就见翠箐往在院内忙手忙脚的准备着各种乡试需要要带的物品。

  看到李墨泽已经起身,翠箐急忙将准备好的热水放到了李墨泽的房内。

  “少爷,快点洗漱吧,您要带的东西我都准备好了。”翠箐将热水放下后,又急急忙忙的去了厨房灶台上面,将热好的大饼和馒头以及一些生米和小锅装了起来。

  李墨泽洗漱完毕后,看到院子内忙碌的身影心中温暖了许多。

  “少爷,您的“识认官印结”放到哪了?”翠箐快步走到李墨泽面前,慌忙的问道。

  “识认官印结”是大梁流行的一种行政文书,上面盖有官印,证明考生身份的真实性,防止冒名顶替。

  “我放到行囊内了。”李墨泽说完走入房内将匣子里的“识认官印结”放到了包囊内。

  “李兄,马车也准备好了。”张亮从门外走到了院子里微微一笑。

  李墨泽愣了一下,然后作揖道“多谢张兄。”

  张亮更是一笑,然后伸手拍了拍李墨泽的肩膀鼓励的说“李兄,成败在此一举了。”

  几人忙碌了半个时辰,才彻底踏入了去往贡院的路上。

  去往贡院的路上,李墨泽见到了不少的士子,其中不乏富贵多金的公子,亦有身穿素色麻衣的寒门子弟。

  寅时还未到,李墨泽三人就到达了参加贡院。

  贡院左右分别挂着一幅楹联:十载辛勤变化鱼龙地,一生期许飞翔鸾凤天。

  贡院门外汇集了近五千名学子,马车也不好进入,李墨泽掀开轿帘,走下马车。

  李墨泽看着汇集的学子,这里面有面黄肌瘦、身材羸弱、头发花白的老学究,也有一些刚刚及冠踌躇满志、心中慌张的小生员。老的少的,仪表端庄亦或是獐头鼠目形形色色应有尽有。

  街道一旁有着一些懂行的小贩们今日也是特意起了个早,兜售笔墨纸砚,吃穿用具,还有卖保佑高中的平安符的。

  看着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李墨泽也是一战感慨。

  十年苦读无人问,一朝高中天下知。

  “你们把东西给我把,先回去吧。”李墨泽说完后结果翠箐递来的包囊,就让张亮两人回道家中等候。

  到达贡院后,参加乡试的学子门开始拍成长队,在贡院的最外侧等候着差役的检查。

   过来半个时辰左右,李墨泽才走到了差役的面前接受检查。

  李墨泽首先将“识认官印结”拿出,上面写着几名考生的名字,这个文书还是张勋张少卿在考试前派人送到他家中的。

  差役将印节接过后,根据印记上简单画像参照对照了一番,等核对无误后将李墨泽包裹中的物品搜集了一番。

  看到包囊中的馒头和大饼,皱了皱眉,将馒头和大饼切开,看到里面没有夹杂任何东西才舒展眉头。

  进场之后,还有最后一重关卡,那就是“使就沐浴,官置衣为之更之,既可防滥,且不亏礼。”

  在大梁最初建立时曾仿照前朝的“解发袒衣,索及耳鼻”,但是后来大梁开国皇帝斥责这种形式,启是待士之礼、有辱斯文。

  随即下令,从今以后,所有的士子参与考试,考生无需解开发髻,袒露衣服,连鼻子、耳朵都陶,只需要在考场指定的地方沐浴洗澡,然后换上官方准备的衣服。

  李墨泽跟着差役到达考场旁边的澡堂处,随即脱下自己的衣物,进入浴池沐浴。

  不到两刻钟的时间,李墨泽就简单的清洗了一番,然后换上指定的衣服跟着差役进入考场内自己所在的号房。李墨泽也是心中一喜,还好不是临近厕号内。

  可有人欣喜就有人愁,那些临近厕号的学子,闻着厕号内传来的味道,都用衣袖遮住鼻子。

  等待所有考生进入后,贡院大门关闭,有差役大喊“闭门锁钥,静坐待卷”,然后传来三声铜锣的击打之声。

  李墨泽看向号房里面摆放着桌子,桌子旁边就是两根蜡烛。

   号房里还为考生准备了一盆炭火、一枝蜡烛。炭火即可以用来取暖,也可以用来做饭。

  李墨泽侧身闭眼躺在狭窄的“床”上,思考着这次会考什么样的试题。

  巳时刚至,又听见来回巡逻的差役大喊,“巳时已至”。

  听到差役的声音后,所有静坐的考生都正襟危坐,好整以暇。

  陆续有差役军士发放这试卷。等试卷发放完毕后,所有的差役都走到自己负责的区域内去监察所在区域的考生是否存在作弊行为。

  负责此次乡试的翰林院学士楚修文担任、翰林院侍讲学士李昂然分别担任正副考官,还令设有七位同考官。

   接过差役手中的试卷,李墨泽小心翼翼的放在了桌面上,仔细的打量了一番。

  这几道题分别是:

  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赋得“湖光尽处天容阔”,得“天”字,五言八韵。

  微微思忖了片刻,李墨泽便将这些的出处都回忆了起来。

  试卷内的题目分别出自《论语·悟学篇》、《礼记·中庸》第二十八章、《孟子·告子》,以及五言八韵诗一首。

  想到了出处和解释,李墨泽便引经据典、挥笔作答。

  李墨泽就待在那个狭窄的号房里,等到最后一天将全部试题作答完毕后才伸了个懒腰,不过面色却是有些苍白,然后细细的检查着试卷书写的内容。

  考试结束。

  李墨泽拖着微微沉重的双腿迈出了考场,大口的闻着久违的新鲜空气。

  “少爷,您没事把!!!”李墨泽迈出考场,翠箐就发现了他的身影。

  看着少爷苍白无力的面色,急忙上前搀扶着。

  “没事”李墨泽微微摇了摇头,却还是被翠箐和张亮两人搀扶上了马车。

  回道家中的李墨泽直接倒在床上休息。

  翠箐和张亮看着李墨泽疲惫洗了个澡,然后倒在床上,就悄悄的关上门,去筹备接下来李墨泽考试所需的物品和食物。

  等睡到晌午时李墨泽才从床上醒来,推开房门,午后的阳光照耀包裹着李墨泽的身体,几天的潮湿和阴暗环境被阳光带来的暖流冲散。

  翠箐依旧在院内忙碌着,看到李墨泽醒来,急忙转身走到厨房内,将熬了几个时辰的鸡汤递了过来。

  “少爷,累了吧,来,喝碗鸡汤,既补身子又解渴。”

  李墨泽接过鸡汤,一下子吞进了肚子里。

  翠箐看到少爷这样,急忙有走到厨房端了一碗,然后看到张亮从集市上刚回来,也冲着张亮大喊了一声:“张大哥,厨房熬好的鸡汤,你自己去盛。”

  “好”张亮将从集市买来的物品放到了房内,就走到厨房也给自己盛了一碗。

  八月十四,为期九天乡试终于落下帷幕。

  乡试后,考生们有的欣喜自己发挥了自己的正常势力,有人感叹自己平时应该多读书。总而言之就是几家欢乐几家愁。

  当然发愁的不止这些考生,那些在场威风凛凛的监考官也是发愁,因为他们要没日没夜的批阅答卷。

  同考官在近千名试卷中进行排查,将缺考人员于明显不合格的试卷排除,然后剩余的试卷又七名同考官同时审批,若是大家都感到此次试卷优秀便交由正副主考官审阅。

  经过数天的紧张阅卷之后,此时的工作才渐渐进入了尾声。

   同考官共筛选出五十份试卷交到了正副考官楚修文、李昂然手中。

  “你说老师让你关注的学子究竟是何人?”李昂然审阅着手中的试卷边思考边问道楚修文。

  “不知,老师只是和我说这次乡试有一位才学斐然的学子。并未告知性命。”楚修文也是有些纳闷。

  楚修文、李昂然两人乃是师出同门,见四下无人,也便不用官职称呼对付。

  “修文,你说会不会是这副试卷的学子?”李昂然将一副答的不错的试卷递了上去问道。

  接过试卷,楚修文思考了一下,“此番试卷虽见解不凡,但却入不了老师的眼。”

  李昂然也是点了点头,毕竟自己的老师眼界可是很高的,就这个才学恐怕有人入不了老师的眼。

  等到将手中的试卷全部看完后,李昂然一阵郁闷,这哪有什么文采斐然的试卷,最多也是只颇有见解罢了。

  然后失望的放下了手中所有的试卷,然后抬头看向楚修文,

  “修文,你怎么了?”看着楚修文在打量一副试卷,脸上满是吃惊的神情。

  看到楚修文这般,李昂然绕到了楚修文身后,细细打量着楚修文手里拿的那副试卷。

  “此子如此才学,难怪老师会让我们盯着。”楚修文满意的点了点头。

  然后两人走出房门,招来七位同考官,让同考官将这幅试卷仔细的查阅了一番。

  几位同考官皆是大惊,就连其中最为桀骜的焦嘉禧也是连番称赞:“此子见解不凡,此次乡试解元非他莫属。”

  然后众位监考官又将其余的几副试卷定论了排名。

继续阅读:第十九章:放榜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官居几品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