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芫听得这话,眼神松动了一瞬。
裴鄞心道不好,两个都是能为了家里人拼命的人,这样子阮芫肯定是要心软的,果不其然,那人可怜巴巴的望向他:“太子殿下不如去查查此事究竟是不是真的?”
阮芫倒是没有裴鄞想的那样会立马心软,只是到底也不忍看着一个年纪轻轻的小姑娘为了家里人而做的要命的事,
春桃听了一下子就明白这是来救自己命的,连忙磕头起来,磕的比之前还要用力:“多谢娘娘恩典,多谢娘娘仁厚,多谢太子殿下,奴婢不敢说谎,奴婢真是也不想如此啊!”
裴鄞摆了摆手不想再听,果然让人去查了一番,这春桃真是没有说谎,家里老子娘让人掳走,已经有个把月了。
而这是她第一次行动,在此之前她连太子东宫都不肯出。直到前几日夜里鬼鬼祟祟出去接了一封信回来,蒙着被子哭了一场,还跟别人说是自己老子娘病了。
其他人怕被借钱,也不敢多问,春桃糊弄过去,这才开始了第一次通风报信。
阮芫笑眯眯的看着一直跪在一边,不敢说话,也不敢有动作的春桃。
弯了弯腰,把少女散下来的头发整理顺畅后才柔声说:“既然如此,不如走回正道,为我们所用。作为回报,我们会找机会帮你救回家里人,一举多得。春桃,你应该不会拒绝吧?”
“多谢主子娘娘恩典,奴婢愿意以死谢罪!”
春桃自然不会死。
对方还是个知道内情的。
坐下来后指着不远处跟侍卫一起站岗的阮景晨极其小声的解释:“听说李少爷,有可能是前些年被冤死的秦大将军的独子……”
裴鄞与阮芫对视一眼俱是惊骇。
知道阮景晨的身份肯定不会那般简单,却没想到他竟然会有这样离奇,扑朔迷 离的身份,已经牵扯到朝堂上了。
二人对视决定暂时先不告诉阮景晨这些东西,这还需要查,倘若不是,空欢喜一场,对于阮景晨这个好不容易过上安稳日子的孩子来说不是什么好事。
自然调查的任务又交到了裴鄞手中。
他派人搜查果然查出当年的确是有丫鬟拼死逃出,最后不知去向。
根据这一系列的线索,丫鬟当年的确带走了他们府上的小少爷,只是当年的官员是个有些良心的,不忍看到同袍受伤。最终还是拼着不要命,放了那人一马。
裴鄞一时顾不得耽误,把那条子放好,“去给你们娘娘送一份。”
他指挥手下的侍卫说了一句。
侍卫立马去给阮芫送东西,裴鄞则是匆匆的前去,他要在第一时间把人找回来带回来。
得知裴鄞连夜出城,阮芫心头发紧。担心了他两日,待他回来时又见裴鄞郁郁寡欢。
“人呢?您没带回来吗?还是说……”
阮芫不敢接着问下去了,只因看到裴鄞的神色,心中已经想到了那个最坏的可能。他们到底去晚了一步,那人已经死去。
“在我前头几个时辰,他们连夜把人杀了。派了六百米加急的人马,只为杀人让我找不着痕迹!”裴鄞用力的一锤桌子!
他握着缰绳的手本就磨出了血,此刻更是伤口崩裂,阮芫一看那可了得?赶紧给他上药。
细细的给裴鄞缠绕上绷带,阮芫小声问:“有没有什么证物能够证明那是秦将军的人?”
裴鄞拿出一枚沾血的玉佩,玉的水头不怎么样,但是很脆的青玉,这种玉少见。
“秦将军喜好特殊,只爱青玉,且喜欢的颜色偏向于玄黑。”
裴鄞的神情里带了几分缅怀,他年少时曾经跟着秦将军习武过几日。身为太子哪家的功夫都得学一点,这位秦将军教的好,他十分喜爱。
只是没多久就和将军天人永隔,他知道将军是被冤枉的,父皇或许知道,也或许不在乎。那个他敬爱的老师死了,全家人全死透了。
他试图找过,可那时年幼,等在渐渐长大后事情太多,连他自己都心灰意冷。至今……
阮芫轻轻拍了拍她放在膝盖上的手,动作轻柔,男人抬头对阮芫勉强一笑:“放心,孤不会有事。”
他忽然又变回了太子殿下。
阮芫沉默着对他笑,眼睛紧紧的看着他温柔而缱绻。
“这是什么?”
裴鄞忽然错开眼,转眼去看旁边桌上摆着的一个盒子,这盒子被扣着,一看就知道不对劲。
阮芫神情倦怠,想到秦将军一家和李家极有可能也有关系,就更觉得厌烦。听到这话也只淡淡的瞥了一眼说:“李家让人送来的,说是送给太子殿下,他们偶然得到的一样东西……”
二人忽然同时住了嘴,裴鄞试探的走过去拿起盒子。
里面赫然是一只玉蝉!
玉质更加的通透,更加好看,触手细腻,并且极为少见。真的是只有真爱的人才会费心的搜罗收藏的那种。
裴鄞紧紧的攥着。
仿佛能在上面感受到秦将军的体温。
他仿佛想到十几年前那个笑容爽朗的青年明明才二十多,却因为常年在外征战,所以看着比三十岁的他的父皇还要显老。
秦将军笑着说:“等您长大了还稀罕这么个小玩意儿,臣就把这玩意儿送给您。不过现在再让臣心疼几年,臣可真是稀罕着青黑青黑的东西!”
“这是秦将军曾经最钟爱的玉禅,在他死后不翼而飞。孤位此搅动后宫,前朝也不曾寻道!”
阮芫吓了一跳,再看这东西,仿佛都能从上面看到一位征战沙场将军的影子,“那些人也不怕遭报应!”
“这是挑衅和警告,他们不许我继续查下去。”
裴鄞气笑了。
阮芫连忙安抚,只是无论怎么劝说他都仍旧不高兴。眼看着裴鄞萎靡沉默的休息,阮芫做了个决定。
次日一早她编造了歌谣,“玉蝉出,冤案现,冤死的将军几时还?”
“老兄老弟,老上官。你瞧瞧今儿的月亮圆不圆?”
当夜无月,阴风阵阵。
许多当年插手过此案的官员纷纷见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