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二特别无语的白了一眼董平。
“别得了便宜还卖乖啊,你揣着什么心思,朕能不知道吗?”
事实上,不仅李二知道,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人,都知道。
可能只有像尉迟恭这样,不愿意动脑袋的憨憨,才会看不出来。
但没办法,刚才董平做的的确非常对,这个无可厚非,应当称赞。
“陛下这话说的,就让臣心碎了。”
“如果陛下这么想的话,那这军功,臣还是领了吧,别让陛下为难!”
董平突然变卦,让李二猝不及防。
但刚才当着那么多人的面,董平拒领军功。
现在就算是董平真要,李二也不会给的!
李二当然也知道,董平只是耍嘴,并不是真的要领军功。
毕竟董平还真就不差这点奖励。
“行了,别扯那没有用的。”
李二自然是想说正事的。
“朕让你和吴天师来御书房,是要商量蝗灾的事情的。”
说到这里,李二愁容满面。
听到李二这么说,吴用和董平一脑袋问号。
最主要的是天牢里观察着的李奕儒。
什么情况?
【大唐史料】记载的,蝗灾发生的最早日期,还没到啊!
“陛下为什么对未发生的事情,这么关心?”
没办法,李奕儒只能操控吴用,去探李二的口风。
“唉,最近长安城周围一带,有很多郡县上报,已经出现了一小部分的蝗虫。”
李二叹了一口气,脸上的愁容,并没有丝毫的减少,相反的,眉毛皱的更厉害了。
李奕儒非常无语。
“陛下,这个时节,出现一些蝗虫没有什么吧?”
“毕竟蝗虫是在每年都会出现的,并不是只有发生蝗灾的时候,才会看到蝗虫。”
虽然李奕儒这么说,但李二还是不放心。
“话虽然是这么说,但因为蝗灾的预测,以及今年灾难较多,所以更要提早做些防范!”
其实李二这种防患于未然的想法,是没有错的。
但现在蝗虫的数量还非常稀少,所以并不能就此判定,蝗灾来临。
并不是李奕儒不想帮助李二。
只是有的时候,对于未发生的灾害,进行过度防范,就会产生大量的财产损失。
这对于多经风雨的大唐来说,是不能承受的事情。
“朕知道这个道理,但我们是不是应该想一些准备之法?”
“如果等到蝗灾真的爆发的时候,才去想应对之法,就会造成很大的损失。”
李二的想法,自然是和李奕儒相反的。
“陛下不必担心,臣自有对策,但是现在时机未到,臣还不能说。”
对于自己的对策,此时的李奕儒,当然是无可奉告的。
但李二却已经等不及了,他需要确认的是,吴用二人是不是真的有办法。
还是只想让自己安心,才这么说的。
“吴天师,你现在就告诉朕吧,不然朕真的安不下心来。”
李奕儒非常无语,但已经下定决心,就是不告诉李二了,不管怎么问,就是不告诉。
“陛下,臣是真的想出来办法了,不然这欺君之罪,臣可承受不起。”
“只不过臣的个办法,比较独特,到时候所有地区都需要进行抗灾,所需要的材料就需要很多。”
“如果有人提前知道了,囤积大量的物料卖给国家,趁机大发国难财,这不就坏菜了?”
李奕儒说的一板一眼,很像那么一回事。
但李二是谁,他想知道的事情,自然是要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不然怎么也不会心安。
“吴天师,这些朕当然知道,但这里没以后别人,只有咱们几个人在,放心不会走漏消息的。”
“再者说,既然吴天师都说了,物料需求量会很大,那我们也可以,在此刻物料价格还没有涨的时候,先囤在国库里,不就怕有人趁机发国难财了?”
李二说完之后,吴用好像顿悟了一样,一定是觉得李二说的非常有道理,所以才会竖起大拇指。
随后,在李奕儒的操控下,吴用说出了需要的物料。
“陛下,其实很简单,只需要灯油就好。”
当吴用说完这句话的时候,长安城一些达官显贵已经忙活起来了,开始储备灯油。
他们要做的就是垄断,等到市面上的灯油全部被买走之后,灾难到来,灯油的价格自然就上去了。
但那个时候,大唐需要治理蝗灾,即便是灯油再贵,朝廷也会购买的。
到时候。不就发财了吗!
不能发国难财?
抱歉,有的人是没有底线的,他们才不会管,什么国难财之类的,只要能赚的盆满钵满,他们是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的。
不过不知道为什么,等了很久,朝廷都没有收购灯油的动作。
这些储存大量灯油的商人,已紧有些怀疑人生了。
难道是当时的情报人员听错了,传出来的是假消息?
但就在所有人都很难受的时候,朝廷开始行动了,虽然不是大量收购,但却收购了不少的灯油。
至少长安城周围的郡县,已经有五六个商家,宣布灯油售罄了。
这些富商重新燃起希望,但同时,他们发生了一件非常诡异的事情。
在他们紧盯着灯油的市场的时候,朝廷已经买了非常多的布匹和密眼网兜。
这个时候最开心的就是李二了。
不得不说,吴用提供的这个计策,实在是太高明了。
朝廷囤积多年的灯油,已经被这些富商高价买走了。
那些灯油,如果再囤积下去,就已经要失效了。
虽然知道品质不怎么样,但一心想要发国难财的那些富商,怎么可能会去关注灯油的品质?
只要是灯油,他们就收购,用高于市场的价格收购。
为的就是在灾难来临的时候,能够以更高的价格卖出去。
毕竟需求量大量增加的时候,最难受的就是,供不应求,看着高价,干瞪眼没有东西卖。
但现在好了,他们的灯油都已经砸在手里了,布匹和密眼网兜,倒是已经销售一空。
最要命的是,布匹和密眼网兜,是大减价的时候卖出去的。
到不是因为这些东西不值钱,只不过是他们需要钱,大量收购灯油的钱。
所以只能左手倒右手,低价卖出布匹和密眼网兜这样的商品,才能周转开资金,收购更多的灯油。
但让他们没想到的是,现在这些东西都砸在手里了,失效的东西,根本卖不出去。
即便是大量需要,也没有人会要的。
一时间,几家欢喜几家愁,长安城上下,已经有两个富商,在家上吊自尽了。
“陛下,对于最近长安城内,有两个富甲一方的富豪,上吊自尽的事情,陛下不打算查一下吗?”
身为宰相,房玄龄却并不知道李二和吴用等人的计策。
出了这么大的事情,他当然是要提醒一下李二的。
毕竟这种事情,就算一年之内,都是少见的事情。
但同一天,却发生两个同时上吊的事情。
实在是有些匪夷所思,自杀的可能性实在是有些小了。
所以房玄龄非常自然的想到了,这可能是一个他杀案件。
如果是这样的话,就很有必要,让大理寺介入了。
毕竟是在天子脚下,发生这样恶劣的事情,是不能容忍的。
“不用了,朕知道是怎么回事。”
李二却非常自信,让房玄龄有些懵,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既然宰相提了这件事情,那朕今天就来一个就事论事,来谈一谈这件事情。”
“众位爱卿,你们应该都听说了这件事了吧?”
“你们知道,死了的那两个富商,都是谁吗?”
这个时候,作为长安城“街溜子”的程咬金回答了。
“陛下,如果臣没记错的话,应该是经营布匹生意的,刘氏两兄弟。”
对于程咬金的回答,李二非常满意。
“没错,正是他们两个。”
“难道陛下觉得,是他们兄弟二人,对于大量的利润,分红不均,所以互生歹意?”
房玄龄有些诧异。
一直在一旁看房玄龄秀智商的吴用,实在是看不下去去了。
“难道宰相大人就这么觉得,他们不是自杀?”
“刚才卢国公都已经说了,是经营布匹的,刘氏两兄弟!”
说到这里,吴用特地在“刘氏两兄弟”上面,做了很大的强调重音,随后还停顿了一下,给房玄龄足够的时间反应。
“难道是经营不善?”
房玄龄的脑子还是转的很快的。
如果是兄弟阋墙,互相心生歹意,也不至于兄弟二人整整齐齐的,在家里上吊。
就算两个兄弟都死了,即便死法相同,也不应该是死亡时间,也一样。
相比于互相伤害,其实约定好一起死的情况,更能成立。
只不过就算是这样的情况,也有点扯了。
“这不符合常理啊!”
房玄龄最最终提出了自己的疑惑。
“布匹这种东西,是老百姓四季都需要的,没有淡旺季的分别。”
“而且两兄弟还是布匹大亨,没有理由经营不善,而且就算是经营不善,也不至于到最后一起去死的地步啊!”
房玄龄是真的不能相信,两兄弟会经营不善到,不能接受到,一起上吊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