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了?”
“金人败了?”
“辽人败了?”
“北方被那宋强收入囊中?”
当北方已经完全被宋强控制,金国、辽国都城先后被宋强大军攻破,国君身死,国家易主的消息传到汴京城,包括宋徽宗在内,朝廷百官无不震惊当场。
曾经他们不以为意的一个商人,竟然走到如今的地步。仅凭借一己之力就消灭了北方强盛如斯的辽国!
那可是整整压制了宋朝百余年的北方强国啊!怎么说灭就被灭了呢?
就在朝堂之上还在围绕这个问题争论不休之际。
在皇宫之内,卸了妆,重新扮起男装的嘉德帝姬赵玉盘在一面出自宋家庄的玻璃镜跟前仔细端详一番自己装束,满意的点了点头。
是夜,嘉德帝姬便离开了汴京,一路向东奔向了被朝廷视为魔窟的宋家庄。那里有她朝思暮想的人。赵玉盘不知道宋强还是否会认得自己。也不知道他如今是否已经成婚成家。他也不管宋强就是那个整天里被父兄以及官员们咒骂的祸国殃民者。
赵玉盘只是知道,那个人灭了北方强国。听说他如今还要继续向北征服漠北之地。还要向西直抵萦绕在文人墨客心中失去数百年的碎叶故土!
赵玉盘不相信这个有着雄才伟略的人会是朝廷上那些人说的如此不堪。她更愿意相信宋强是一位顶天立地,敢作敢为的豪杰好汉!
只要能在他的身边,赵玉盘不在乎自己的帝姬身份。唯一的期望就是当宋强真的逼得她的父兄没有退路时,能为他们求得一条生路。这也就是她赵玉盘所能做到的所有事情了。
自宋强剿灭辽国、金国的消息传入到京城,离开汴京前去投宋强的人又岂止是赵玉盘?各地豪绅、富商,甚至一些认为平日没有什么罪孽的宗室也都纷纷前往京东西路,想要投靠宋强!
宋王朝内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继续守着汴京朝廷,恐怕最后以逃不掉一个灭亡的结果。
在朝廷里甚至都有许多建议迁都的声音。他们还妄图南迁到长江以南,避开北方的重重压力。
在这纷乱之中,反而是宋徽宗看的很清楚。
他拒绝了几个叫得最凶的儿子嚷嚷要集举国之力与宋强死战的建议。
作为当了二十多年皇帝的人。赵佶虽然不是一个贤名的君主,但他并不是一个愚蠢的人。
宋强从一个北地逃民,在东平府落脚,到后来逐步起家壮大,将京东两路经营的像个铁皮桶一样。赵佶也时常感叹此人若是能为他所用该是大宋何等福分。
跟宋强有着密切关系的蔡绦重新得到宋徽宗赵佶的重用。原因很简单。他需要一个与宋强之间沟通的桥梁。
在赵佶的心里,他其实已经知道抵抗都是徒劳的。
宋强能在短短一年时间里就剿灭了辽国、金国。对付更为羸弱的宋朝只会更加迅速。
但赵佶隐隐感觉到宋强并不愿意在大宋土地上与自己兵戎相见。听过蔡绦讲述宋强的诸多事迹。赵佶更加确认,这个宋强就是一个轻士大夫,而重万民的人物。但他又与那些动辄掀起乱民暴动者不同。
宋强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建立起基本的秩序。既是为了稳定当地局势,也是为了保证他的商队可以顺畅的在征服的地方做生意。毕竟持续稳定的商业交往需要稳定的环境和人口。
蔡绦是个对宋徽宗无比忠心的人。他的父兄已经先后病逝与被赐死。只有他仍然在朝中屹立不倒。
他也明白自己存在的原因。在得知宋徽宗的心中所求后,主动承担起为宋强与宋徽宗之间建立沟通渠道的任务中来。
而宋强要求改变政体,确立君主立宪制,实行宪政改革等条件重新又摆到了宋徽宗的案头上。
再三从蔡绦口中确认宋强无意于取代自己坐上皇位。赵佶终于下定决心,首先强制推行宪政制度,然后按照宋强的要求,主动进行君主立宪制改革。
立宪元年,公元1127年。这一年的开端就是一场腥风血雨。支持赵佶进行宪政制度改革的军队,与反对进行宪政制度改革的军队在汴京城内外展开一场十数万人的生死搏杀!
忠于赵佶的力量处于被动局面。他们的兵力不足三万人。但因为是支持保障万民平等的宪政制度改革的社会底层,因而战斗意志顽强。死死保护着宫城不被围攻的叛军攻破。
叛军的主导者就是自立为帝的宋钦宗赵桓。他不甘心皇帝的特权被别人夺走。便与那些因为宪政制度改革而会丧失掉大量特权的大地主大豪绅联合起来,准备跟宋强死扛到底。
围攻宫城的战斗进行了半个月。曾经繁华无比的汴京城几乎化为一片废墟。
无数城中民众在战乱中被乱兵祸害至死。
在宫城守军伤亡过半,城池即将被攻破的最后关头。
宋强率领的十万护商队大军抵达了汴京城!
强大的武装力量立即将反叛势力彻底击溃!
被战火摧毁的汴京城,终于在历经数十天的血火洗礼之后重新恢复了平静。
随同宋强一同而来的官员迅速接管了汴京城各个重要职能部门。
宋强第一次与宋徽宗单独见面。一同会面的还有已经成为宋强第三任妻子,同时已经怀有身孕的赵玉盘。
见面还是颇为尴尬的。有点类似后世的女婿初次见到老丈儿的感觉。毕竟宋强还多少是有着后世的普通人心态。搞大了老丈儿的女儿肚子,多少是有些心虚的。
然而宋徽宗并不会在意这些细枝末节。反而对赵玉盘能成为宋强身边人感到高兴。
在随后关于宋朝整体制度改革的问题上。宋徽宗亲口答应宪政制度改革完成,他便与宋强完成君主立宪制权力交接。并且提到自己愿意退位让给没有根基和后台的小儿子来当这个摆设皇帝。
宋强却拒绝了赵佶的建议。直接点名让赵玉盘做新宋的首任女皇!他要以此为契机,令万民平等的思想在百姓心中扎下根!
要想真正的让女性拥有与男人同样的社会地位,当然不会只靠一个女皇的存在。而是要整个社会体系的支撑。比如工业化和教育的普及化。
但这个道路注定是漫长的。宋强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见到那一天实现的时候。但这个基调要定下来。让后人有一个方向可以照着走下去。
至少宋强认为自己还能再活几十年,有他守护着,新宋至少不会走了弯路。只要在几十年时间里让工业化迅速发展,借助已经走向海外的商业网络,将工业产品销往世界,那么外向型的工业和商业化取代守旧的农业势力的时机成熟,就是真正的普世公平时代到来的时候了。
立宪元年六月,第一部大宋王朝宪法纲领出炉。同月,新宋帝国首任女皇赵玉盘登基,从禅让帝位的赵佶手中接过象征国体传承的传国玉玺。首任帝国首相邓肃接受女皇赵玉盘颁发的符节,正式宣布组阁。
首任帝国内阁是过渡内阁。议会制度还在建设完善之中。只有建立起代表普遍公众意志的立法机构,宋强主导的宪政制度改革才算是真正的走上了正轨。
韩合被宋强指定为议会的首任会长。他的能力以及对宋强忠诚的态度,是建立宪政制度初期必不可少的。
宋强不希望在制度建立初期就要面对行政、立法等权利机构之间的针锋相对。他们这些先行者是要去建立完善规则,让后人们能够不至于茫然无措。
所以一个在未来决不允许出现的团结局面,就在宪政制度建立初期神奇的出现了。
立宪二年,初步完成宪政制度改革,并已经建立起两级议会后,新大宋王朝重新焕发了生机!
这一年,京东路商会也正式更名为大华商会。招收目标也不仅限于京东两路而是面向整个已经吞并被灭亡的辽国、金国、西夏、吐蕃、南召、安南等国的完整大宋帝国!
通力合作的邓肃和韩合两人在宋强的大华商会协助下,将帝国内政事物搭理的井井有条。
一个重新凝聚起合力的大宋王朝,才真正将本就远超当时世界的经济规模带来的力量爆发出来。
宋强的护商队正式改组,建立起全新的国防军。
宋强的做法就是要在军中树立起民族意识和国家意识。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在境外的每一次战斗,每一次杀戮,每一次掠夺,都是在为国内的民众,为他们的父母、兄弟姐妹、孩子,争取更多的财富,让他们能生活的更好!
立宪三年,大华商会正式改组为大华党。大华党的主体均为商人、工厂企业主、教育界、农业等领域的人。也就是占据宋朝九成人口的成员!在宋强的推动和建议下,包括过去的宗室、地主、旧贵族等也纷纷联合起来建立保守党。因为他们的人数少,政治地位上因为特权制度的取消,经济实力大幅降低,也远比不上走工商路线的大华党,在议会中一直是陪读者角色。
但是有一个力量不算很大,但能对执政者提出不少异议的团体,本身就有着存在价值。
宪政元年,公元1130年,完成内政制度改革的大宋帝国开始对四海的正式拓展征途!
1134年,高永昌击败王氏高丽,在半岛建立渤海国,并与大宋王朝确立附属国。同年,东瀛新武士阶层反抗后河上皇战争中取得胜利,参照大宋帝国建立起幕府统治架空天皇。同时宣布作为大宋帝国附属国。
1136年大宋帝国正式吞并东南半岛。东南亚诸岛上由大华党控制的海外移民组建全新南华共和国。实行有别于大宋帝国的新型宪政体制。作为一块观察变化的试验田。
1142年,大宋帝国击败西亚联军,正式确立在印度半岛殖民霸权。商业触角开始向欧洲渗透。
同年,大宋帝国海军绕过非洲南尽角,正式进入大西洋。舰队兵分两路,一路向北沿非洲海岸线前行,一路遇到适宜海岸便建立据点。
另外一支以十艘三万石战船和三艘五万石战船编组的船队,自非洲南尽角一路向西,横跨大西洋,在三个月后抵达了南美洲南部!发现新大陆!在派遣船只返航通报情况后,随着向北方的持续推进逐步建立起大量据点,强化大宋帝国对于新大陆的殖民控制。
1152年,宋强六十岁大寿。一条自万里之外的北大西洋传来的捷报,成为宴席上众人欢呼雀跃的由头。
大宋帝国海军以一千艘战舰,彻底击溃欧洲联军海军舰队。并且顺利登陆不列颠与伊比利亚半岛。随后展开的地面战争中,两路各五万人的大宋帝国国防军击溃总计五十万欧洲联军地面部队,将不列颠岛以及伊比利亚半岛占为殖民地,并且在随后的百余年间,将这两个地方变成大宋人口占九成的地方。
至此,整个世界各个角落几乎被大宋帝国所占据,就连最南端的南极大陆,以及靠近北极圈的格林兰岛都建立起大宋帝国的据点。
来自后世的宋强彻底将圈地做到了极致。
也因为他的推动,让大宋帝国无数商人前仆后继的走向海外,获得了海量的财富。
同时也是这些开拓者,为后世曾经遭受苦难的华夏这地改天换命!
已经完全走向海外,同时拥有强大自身工业、农业基础以及巨大主体民族人口基数的庞大帝国,几乎已经不可能再被取而代之!
大宋帝国海军舰队旗舰,排水量七千吨的蒸汽动力战舰强宋号带领的庞大舰队,自登州港出发,历经十八个月,横渡太平洋,绕过美洲大陆,横渡大西洋,穿越印度洋,经过马六甲海峡后在新年到来前返回登州港。
完成环球航行的第二年便被命名为环球元年,公元1172年。
这一年九十岁的宋强在刻意看到无垠汪洋与璀璨星空的家中露台上,在家人孩子们的陪伴下,永远闭上双眼与世长辞。
而大宋帝国的传奇还在继续延续,这已经是一段不一样的全新历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