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南下大名府
一家四口2025-07-02 20:592,591

在这场算不上丰盛的家宴上,武松也总算是得到了自家兄长的原谅。

  桌上的氛围顿时也轻松了许多。武松与解氏兄弟两人拼酒不亦乐乎。有了两人帮挡酒,宋强也算是解放出来。

  端着酒盅与武青敬了一下,指着堂屋挂着那副神农氏画像问道:“典押家中挂着神农氏,心念农事到了此等地步,可谓是吏治楷模!历朝历代都知民以食为天,不知典押对当前农事有何见解?”

  要单论身体素质,武青甚至还要强于他兄弟,可偏偏不似他弟弟那般对武艺痴迷。反而专注于田亩耕种之事,终日在烈日当头下暴晒,皮肤黝黑发亮。

  听闻宋强询问田亩之事,武青眼中闪出一丝怒意,叹口气将酒盅重重按在桌上。

  “我在清河县主持农事五年!是亲眼目睹农事荒废田亩失耕的五年!河北平原广博,本应成为拥有千万顷良田的财税丰盈,物产丰富的天赐福地。可就因为先皇仁宗始,征发十万徭役令黄河改道,此后三次人为改道,导致河北田亩荒废过半!单清河县一地,缴纳租赋较先皇真宗时少了一半!河北路数十县半数与清河之状况等同!此乃盛世之威!”

  宋强都被惊呆了!他原本只是想通过武青大致了解一些田亩之事的尝试。谁想到这武青一通牢骚发起来,连宋仁宗都给扯进来了。

  可见武青对于河北农事的荒废到了一个何等难以忍受的程度。怨念之深,甚至不在乎同席的人是否会把他的话传扬出去。从这点上看,武青的性子倒是跟武松极为相似,也都是遇到不平事性急如火。

  但武青所面对的庞大官僚系统固有惯性,他一个吏员徒叹奈何。宋仁宗虽然开了人工黄河改道的先例,只要大宋一日不亡,就不可能会被提出来批判。史官也都会用春秋笔法将其一笔带过。

  那句“盛世之威”恰恰说到了此刻北宋已经病入膏肓!河北防务的松弛、农事的荒废,也都只是大宋向深渊急速滑落的一个缩影。

  桌上原本还算融洽的气氛,也因为武青的长吁短叹变得沉重起来。

  宋强有些尴尬的扫了遍都因为气氛凝重而不再说话的众人。想了想,开口劝慰道:“既是已成事实,土地复耕所耗时间非人力能扭转。典押心急我等理解,农业乃百年长治久安之大计,有典押这等心系民生的能吏在,还愁将来农业无法重兴?宋强在此向典押保证,他日若功成名就,定然全力支持典押整饬土地,恢复农耕,重塑河北重地!”

  席上所有人都认为宋强在吹牛,不过也没有人会傻的去点破。都知道那是在宽慰武青。就连武青自己都是这么认为的,因此听过宋强的话,苦笑一声后连连招呼大家喝酒吃肉,也不再说这个事情了。

  但实际上只有宋强自己知道,他重振河北两路荒废土地农业的希望,此时就在自己的口袋里!

  土豆!它的大规模种植,触发了西方土地变革和工业革命所需要人口爆炸式增长。在五百年后的东方,同样因为土豆、地瓜、玉米等作物陆续从美洲引进,让东方古国人口暴增至四万万之多!

  河北目前因黄河改道冲刷导致的轻度盐碱化,对于后世培育出来耐寒抗旱耐盐碱的土豆品种来说,实在算不得什么问题!就算没有化肥导致产量缩水三分之二,也会比如今亩产不过百余斤的粟米或者小麦多出五倍以上!

  只是现在宋强还不好说自己手里的杀手锏。这个能改变时代的食物,还是留在自己手里,等有了属于自己的产业时再拿出来,用来换取最大的收益!

  武青发泄心中憋闷许久的苦闷,武松本想安慰兄长,但也许是仕途上的不如意,也许是挤压心里的压力都借着酒劲涌了出来,揪着自己的弟弟数落起来。

  “从小你便不喜农事,反倒常与人结怨打斗。为兄送你学得拳脚,本想你既喜欢习武,将来凭借武力谋取功名也是一条出路。可你又言不喜军营风气!如今也是老大不小,还想浪荡几时?”

  武松脸一红,兄长所言确有其事。但其中关于他不喜军营风气之事,武松并不认为自己有错。

  “哥哥,松知错!我过去确实浪荡了些。但也未曾没想过博取功名。只是如今哥哥知晓那州府禁军糜烂之深?”

  话既说开,武松也觉得不吐不快了。

  “那禁军,名为军,实则早已疏于训练皆为谋生而甘愿做一贩夫走卒,乃至高官豪强之仆役!松此生惟愿能北伐燕云,为我大宋打下一片铜墙铁壁!可那军中,如今又有几人有此雄心壮志?”

  “我马上可开一石弓,疾驰可射中五十部箭靶!步战可穿带两百斤步甲重矛行二十里!”

  “奈何营中无将,仅有几个无知书生监管军士!不思勤勉练习武备松弛不为罪,打磨力气操持兵器视为罪!如此糜烂之军,我去之何用?”

  宋强虽知道宋朝军队羸弱,可还是头一次从武松嘴里了解到宋朝军队羸弱到何等地步。只有四个字能形容他心里的震撼:触目惊心!

  他转头问沉默不语的吕商道:“大宋军队竟然糜烂如斯?”

  吕商一脸漠然的点了点头,呼出口浊气说道:“我大宋自有国情在此啊。”

  宋强差点没一口茶喷到吕商脸上。这是什么意思?是说“我大宋体制问题么?”

  吕商不知旁人心中的吐槽继续说道:“我朝自开国以来,便行募兵成军之政。众军皆为粮饷而战,且所募之兵大多皆为无地之闲民,市井之泼皮无赖。皆为混口饭吃,那里有心去上阵杀敌?”

  “我大宋养得近百万人,能战者近为十之一二的边军。朝廷用钱粮掌控边军生死尚不知足,还蓄养数十万大军以防不测!这些人大多整日无所事事,无战事则粮饷减半,加之又被层层克扣,若不去做些买卖,为人出力换些钱粮,怕是在军营里就能饿死!”

  武松在一旁也听的不住点头,还不忘朝自己兄长露出一副委屈模样。好像在说:“你看!不是我瞎胡扯吧。”

  “哎!”武青长叹口气。他身在体制中,又何尝不知各种乱象?只不过是自己欺骗自己装作看不见,然后自己疯狂投入工作来忘记那些让人悲观没有希望的世间常态吧。

  家宴从午时七刻一直进行到申时一刻才结束。大多数时间都不是在吃饭,而是在说话聊天,甚至争吵争论。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众人酒足饭饱,也聊得畅快无比。可宋强他们还要继续南下大名府,而且耽搁不得。虽然武青武松兄弟俩想要挽留,也知不能强人所难。

  武青不胜酒力,送到府门口便被门伯搀扶回了内宅。武松喝的最多,却是众人中看起来最清醒的一个,执意要送众人一程。

  宋强、吕商拗不过他,也只得让他送一程。

  行至漕运码头,船只早已准备妥当就等吕商等人上船便启程南下。解母也在船上,她知道儿子们跟着宋强去拜访贵客,所以执意留在船上等他们回来。宋强也没有忘记船上的人,在回来的路上便买了许多熟肉菜饼带回船上让众人饱餐一顿。

  武松立于码头,朝渐渐顺水而南去的宋强一行人叉手行礼,高喊道:“弟待我之恩情,松永生不忘!他日有缘,你我再喝上三天三夜!”

  听到喊话的宋强呢?听到那“喝上三天三夜”这句话,吓得一哆嗦差点没跌入水中。

  勉强稳住心神冲武松抱拳鞠躬后,言不由衷地喊道:“若有幸再会,舍命相陪!”

继续阅读:第二十七章 当头一棒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强宋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