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清河武青
一家四口2025-07-03 12:252,630

永济渠上轻舟摇橹。没有货物的拖累,南下的路途轻快了许多。清河县恩州城,也曾叫贝州城。是清河县治所在。

  清河县因多次受黄河改道影响,土地大多地势低洼土地已不宜耕种。人口流失严重。又因紧邻永济渠,靠漕运而发展起来较为浓厚的商业气氛。

  此时在恩州漕运码头上,一名穿着黑色吏员官服,头顶束发幞头,相貌与武松有七分相似,但更黑,看起来也更老。身高还要高大宽实一些。若不是穿着文官吏员的服装,任何见到他的人都会以为他是一员武将。

  他叫武青,清河县主持农事的司农吏员。因为得到一封署名宋强的快马传信,知晓弟弟武松即将返回清河县的消息,故而一早便在漕运码头等候。

  漕河上舟船来来往往好不热闹。武青眼睛只盯着从北方驶来的船只。功夫不负有心人,武青在码头站了一个多时辰后,远远望见一艘轻舟船头上,立着一个头戴斗笠的八尺大汉。

  虽相隔甚远,可一眼便认出那与记忆中无二的身形,就是他那已经离家多日的亲弟武松!

  船上武松更早看到码头傲然而立的兄长,这位硬汉的双眼竟然涌出了似乎应该与其绝缘的泪花。

  “噗通!”

  武松直挺挺跪在了船头,朝着岸上武青的方向重重的伏在船板上久久不起。

  宋强就站在旁边,并没有伸手将其拉起。这是武松在向兄长道歉恳求原谅,身为外人这时候最好在一旁不要干预。

  船只靠岸,武松依然长跪匍匐在地没有起身。武青冷着脸也不说话,脚下也没有动一步,就这么瞪着自己的弟弟。

  宋强是在看不下去了。

  “前面可是武典押?在下宋强,与令弟同行几日,听他说起自家兄长的能耐耳朵都出了茧子!如今一见,也不过如此而已!”

  话一出口,跪伏在地的武松都猛然回头看着宋强,惊愕的目瞪口呆不知他要干什么。

  “我只知道令弟是一真好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武典押不会不知道令弟远遁事出何因吧?”

  武松伸手拉住宋强的裤腿用力拽两下,要不是宋强伸手拉住裤腰,都要被武松拽掉了。

  “兄弟莫要再说了!我做错了事当受我兄长责罚!”

  但宋强还不满足,用力扯住裤子继续说道:“令弟武松从未忘记你对他的恩情,且不说打了那贼厮是否有错,就算天王老子说令弟有错!我也愿与令弟同站而蔑视这贼天!”

  “贤弟休得再言!此话绝不要再说第二遍!”

  武松手脚并用爬起来,也不管伏在船板上沾染漆黑污渍的手干不干净,就直接捂住了宋强的嘴巴。

  宋强倒是有些意外,这位天不怕地不怕的武二郎,此时怎得如此小心。为了阻止自己大放厥词,也顾不上跪地不起了。

  不过这一翻折腾,倒是让岸上的武青很是恨铁不成钢的哼了一声,然后转身,看也不看自己的弟弟,挥了下手说道:“回家来,你认得路!”

  武青态度软化,武松也如释重负的松开了捂着宋强嘴巴的脏手。

  “呸呸呸!真恶心!这船甲板几年没刷了么?吕哥!下次漕船如此肮脏,船费可否扣留?”

  吕商苦笑的摇头不去搭理宋强。刚才那一番大逆不道的话说出口,他都吓得半死。为了堵住船家的口,还不得不多拿两缗铜钱堵了船家的口。

  也只有同行的解氏兄弟get到那番言语的亮点,本想跟着喊上一嗓子,却被吕商一人打了一下脑袋老实了不少。因为宋强认吕商为兄长,那么认宋强为忠心追随兄长的两兄弟,也就视吕商为长兄。被他打了两下,也都不敢造次。

  武松下船,邀请宋强、吕商还有解氏兄弟一同前往家里做客。众人接受邀请,跟随武松向城内走去。

  这清河县治所恩州城外墙只有一圈一丈高的夯土墙。且因为疏于修缮,墙体斑驳不堪,一些墙段突然倒塌都不会让人感到意外。

  河北东路在大宋已经是边路。因为燕云十六州为辽国所占,华北平原在北方统治者眼中简直就是一马平川!

  失去了山川阻碍,面临的防御压力本应极为严峻。作为保护聚集大量人口和物资城池的城墙,应该尽可能的高大坚固,起到支撑防御,等待救援的作用。

  北方沧州城的城墙虽然维护的也算不上好,但高大厚实,远非这座清河县城的城池可以比拟!

  莫不是这檀渊之盟后,宋辽承平已久,已经忘记各自都要干什么了?

  “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知晓北宋大致是如何被金国所终结的历史,此刻再亲眼目睹这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场景,宋强对那句经典名言感受更为深刻。

  边地军务都如此荒废,内地远离边关,岂不是更加糜烂?宋强不觉得单凭一己之力有能力阻挡历史的惯性巨轮。他还在为了能够在宋地站稳脚跟而自降身份去做吕家的看家护院的。

  初来乍到没人没钱,也只能从底层做起一步步来了。

  带着一丝惆怅,甚至走在清河县城颇为热闹的街市上也都没有了欣赏的兴致。只在路过一座规模宏大,牌匾上写着“隆兴寺”三个鎏金大字的寺院让他多看了两眼。

  寺外善男信女们排着长队,依次进入寺内上香祈福。远远望去,寺庙内香烟升腾,堪称是香火兴旺。

  见宋强驻足望着寺院发呆,吕商走到跟前问道:

  “贤弟莫非也想去上柱香?”

  宋强回过神,露出憨厚的笑容摇头道:“我不信佛,只是好奇这寺庙为何如此热闹。田间地头都没有这么多人在忙碌,有些怪异。”

  吕商脸上露出一副“原来你不知道啊”欠抽的表情,给宋强科普道:

  “你若知道这寺庙的来历,就不会有此疑问了。”

  “这隆兴寺建于隋朝。据说在我开朝太祖征战北伐危难之际,曾在这隆兴寺舍利塔下困卧。梦中遇得道高僧秘传,承袭圣人之身!后太祖仁义得天下。建隆二年962年赦令修缮隆兴寺,并亲赐那高挂之御匾。”

  宋强像是在后世旅游时听导游吹牛,左耳进右耳出。他才不信什么做了个梦,然后就黄袍加身,仁义得天下的鬼话。

  赵匡胤那是凭借自己的本事、军功,被手下推到那个位置去的。是一整个利益团体的意志,如果怵逆的话,他自己的小命都会不保!不然后来太祖为何要搞一出杯酒释兵权的戏码?

  香烟升腾的寺院渐渐远去,众人很快进入一片红墙青瓦,堪称这个时代的中高档住宅区。

  来到一座朱红漆面正门的院落前,武松上前拍了几下门环。

  “谁在外叫门?”

  院内传来一个有些苍老的男子声音。一听就不是武青,应该是武青家里的老仆人。

  “我是二郎,门伯这些日子身子可好?”

  “吱呀!”

  大门被猛地拉开,一位穿着灰布短衫,身高不足七尺,须发皆雪白的老伯探出身子张望着,还不忘叫道:“二郎何在?二郎何在?”

  武松赶忙上前双手托住老者的胳膊,颤声道:“二郎这里!二郎让门伯担心了!”

  门伯如同枯木般干瘦的手摸摸武松的胳膊,摸摸武松的脸庞,昏黄的双眼已经被泪水填满,不住的流出眼眶。

  “真的是二郎!二郎啊!你可算是回来了!你不知道啊,要不是大郎细心照料,续上了命,我可就见不到二郎了!”

  武松再次直挺挺跪下,抱住老者的腰哭得很是伤心。在见到自己兄长的时候都没有哭出来,见到这位老人却哭的像个孩子。

  方才武松跪下时膝盖砸在地上的声音,让宋强都担心会不会把地面砸出个坑来。可见这位老人在武松心目中的地位之高!

继续阅读:第二十五章 家宴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强宋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