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张 国之殇,民之痛
一家四口2025-07-02 21:092,828

华夏之河北,为千年关东丰饶富庶民脂殷厚之地。

  有宋辽檀渊之盟近百年来承平已久。本应重现那一季粮国仓盈之盛景。

  但自当朝仁宗以来,先后三次逆天而动,征调无数民夫欲给黄河改道,妄图引黄河北去以充做大辽与北宋之天堑!

  然而大自然又岂是人力能随意指使的?历朝历代围绕黄河引河修渠无不是举国之大事。

  盖因那黄河泥沙淤积,在宋代就已经成为地上之河!所动稍有不慎便可能大河溃堤糜烂千里!

  仁宗之后,因多次欲让黄河改道向北破坏黄河固有河堤,不仅导致黄河没有按照原定的方向向北去少海,还一路南下,夺淮入海!让半个河北大地成为菏泽!

  河北两路,京东两路,淮南路等涵盖数千万人口遭此横祸!一度灾民盈野!时至今日,仍不断有土地盐碱化而不得不撂荒逃难百姓穿行于各路与州府之间。

  宋强一行人从大名府出发,乘两部牛车准备经陆路进入京东西路。

  这些牛车均为卢俊义所赠。宋强发扬风格饶了他们主仆性命。而作为回馈,卢俊义不仅赠送了两辆牛车,还额外送了许多的吃食特产,百两碎银以及一大袋少说有二十贯,近五百斤重的铜钱!

  宋强自然是毫不客气照单全收,这也算是为自家弟兄,还有从车上跳下来摔了一跤的吕商的一点补偿。

  算上从登州离开时从刘大文那强取而来,由吕商安排先一步运回东平府的物资。短短一旬日时间内,宋强竟然得了价值两千多贯铜钱的物资财货!

  现在对于宋强来说,只缺一个立足之地。他有信心用积攒的物资以及自己掌握的一些最基本化学物理知识,打造出一个北宋时代的经济与工业奇迹!

  回程之路上宋强最为着急。他是生怕到东平府时间晚了,脑子里所想到的那些主意想法就全忘记。

  可出了大名府一路往东南走,路况极差。既有干涸撂荒的耕地,也有泥泞潮软的半干涸河床湖床等。

  这都是十数年前的黄泛区,此时都已成为无人区。

  颠簸的路上宋强还不时嘟囔两句:“怎么就忘了跟卢员外要些笔墨了?”

  牢骚归牢骚,真给了他笔墨,就凭他那三脚猫的毛笔字功底,写出来的一也是徒增笑话!

  于是宋强便趁着路上途中歇息,燃火取暖煮食之际,用木炭在纸上记下自己的发家思路。

  解氏兄弟俩对宋强以炭做笔写写画画感觉有趣,凑过去想要学学。

  解珍还是读过一年私塾,多少认得一些字。可他看到宋强写出来的字,有种似曾相识,却又真的从未见过的陌生感。

  “大哥,你这写的是什么字?我觉得好像认识,可又觉得跟我认得的那些字不一样。”

  宋强这才想起来,光顾着记东西,忘了古时的文字与自己所学的简体字有着巨大的差别!解珍看的似曾相识却又认不出来也是因为他虽然学得几个字,可掌握不多,还做不到融会贯通,看简体就生出繁体字模样的能耐。

  “这是我从一些书法大家那里学来的简化字。”

  宋强信口胡诌,不过他所说倒也不完全有错。因为书法不仅有大小篆体,楷书,隶书等通行繁体的书写方式,还有简化了笔画的草书,行书等书写方式。

  严格来说,简体字不完全是后世人创作而出,早在唐宋时期就已经走了雏形,只不过因为不是主流,也没有向民间九成文盲普及文化的意识,自然就没有推广开。

  宋强能从书法大家那里学的字,让解氏兄弟很是眼馋。

  他们央求宋强教其识这简化字,说笔画少了好记好学。这倒是触动了宋强的心思。

  用简体字在这个时代降低文盲比率,岂不是一个重大的文化革新?若做成了,以及岂不是要青史留名?

  不过也只是想了一下,宋强就放弃了。他只教了解氏兄弟自己的名字,就已经头晕脑胀的没了耐心。要是把两千多基本汉字都教了,他什么也别干了!

  “看来要找个有能耐的文人专门做这个事情!”

  同样将这件重要之事记在纸上。毕竟降低文盲比例,对国家进步重要性不言而喻!不过难度也比较大。毕竟这个时代的读书人很多都是认死理。先要让他们接受简体字,然后才能让他们有教授他人简体字的耐心。

  这绝非一年两年就能实现的事情。要当成长远之计来实行。

  在黄泛区行走了一天,休息了一夜。即将进入京东西路了。

  早晨解氏兄弟俩照常在生火做早餐。原本他们是没有吃早饭的习惯的,因为根本就没有那么多的粮食可以供如此消耗。过去他们最多一天两顿都算是好日子了,一天一顿更是常态。

  可自从跟了宋强以后,一天三顿更是成了基本的生活习惯。至少解氏兄弟感觉,每天早上多吃那一顿后直到中午,整个人都精神奕奕,做事也都干劲十足。

  早餐就是简单的粟米熬粥,加上在大名府街市上买了些烤饼、炊饼、腌肉、熟肉,还有一坛酱菜和酱料。搭配组合就是一顿颇为丰盛的早餐了。

  陶釜中粟米粥“咕咕”翻腾。香气顺风飘散到数千米开外。解母还在粥里撒了些附近采来的野菜,更平添几分清新甜香之味。

  宋强已经饿的有些前心贴后心了,围着陶釜直转悠。

  这也只能怪他穿越前练出来的那一身精壮肌肉。为了塑形练力量,宋强也是下了苦工。肌肉是成型了,可体脂率大幅下降,非常容易饥饿。而且维持锻炼肌肉对能量的巨大消耗,曾经他每天必须吃下至少八斤米饭!还不算各种肉类、水果等。

  “阿娘,还没好么?”

  宋强管解母喊“阿娘”,也是因为解氏兄弟俩喊他大哥。出于拉近关系的考虑,便称呼解母为“阿娘”。至于解母如何称呼他,宋强就简单粗暴的用了一个叫法。

  “马上就好!莫急,我还切好一些肉食,小强先吃一些垫垫肚子。”

  市场上的肉食多是腌制而成,盐分含量极高,是健身塑型的大敌。可与饱腹比起来,也只能暂且放弃对是否有益健康和身体塑形的考虑。

  解氏兄弟在各处收集柴火。这片平原黄泛区残留的树木几乎都被砍光了。寻找能充做柴火的木材都要走上很远。多数还都是一些尺寸长的枯枝。

  宋强正欲高声喊他们兄弟俩回来吃饭。就看到两兄弟双手空空撒腿向他们这里跑了过来。从他们的动作之中,宋强看出来一丝惊恐!

  没错,就是惊恐!

  兄弟俩很快跑了回来。解宝跑回来后二话不说就开始把放置在地上的物件往牛车上搬。解珍则跑到宋强与吕商面前急忙道:

  “大哥!吕哥!不好了!我们要尽速离开此地!东边有至少千余逃荒难民正朝我们这边过来了!”

  吕商最先反应过来。他猛然站起身,抬手挡住阳光朝东边望去,顿时大惊失色。

  “果如大郎所言!贤弟!我们必须速速离开!灾民如同蝗虫过境,所过之处莫说树皮草根,就是死人都会被啃个干净!加上我们随行如此之多的财货,若是被他们拦住就再无法脱身了!搞不好还会命丧其腹!”

  宋强所生活的那个时代,没真见过饥民是什么样子。电视里多是国外非洲的饥民,或者历史影像里二十世纪初的一些模糊记载。

  但是关于饱受饥荒折磨的灾民,吃树皮,吃草根,吃观音土甚至易子相食的传闻却是听过很多。所以宋强并不会认为吕商和解氏兄弟如此慌张是没缘由的。

  “可我们跑得了么?”

  宋强苦笑的摊开手,那两头牵着车辆的水牛瞥了眼。吕商看了眼两头慢悠悠嚼着草根的水牛也是急的直跺脚。

  赶着牛车在这片多泥泞的滩涂地上是绝对跑不过饥民的。跑不过还被饥民围住,反而会让那些饥民更加愤怒!到时候就真的是一点活路都没有了。

  “不能跑!”

  宋强当即作出决断。

  “大郎!阿宝!带上兵器随我去迎上饥民!吕兄,阿娘,把我们所有的粮食都拿出来,放在地上摆好!等会若是打不起来,听我的吩咐,不要心疼,把所有粮食都交给饥民!”

  说罢,宋强操起卢俊义赠与的雁翎刀,与拿着钢叉和手弩的解氏兄弟一同迎了上去。

继续阅读:第三十五章 希望是良方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强宋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