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强任由张四郎放肆的大笑宣泄完心里的积蓄已久的压力后才说道:“四哥速与我来,我们要即刻商议如何救下孙提辖,以及救下孙提辖之后该如何应对官府的威胁!”
“对!对!对!就按贤弟所言去办!”
张四郎忙不迭的答应着,他也知晓现如今是要争分夺秒布置解救孙立的时候。而且这宋强带来的人一看都是训练许久的精锐。有他们的帮助,只要计划得当,救出孙立应当不是什么难事。
宋强带着张四郎到了一间稍显破败宅院。院内残屋破瓦,似乎许久没有人住了。院中一颗百年老树树枝倒是绽开一片绿芽,为这破败的院落增添一抹生气。
院内算上张四郎,一共有九人。三人在为八匹健壮马匹喂草料,四人在整理甲胄打磨兵器,另有一人攀上破屋伏在房顶用一个圆筒四下观望着。
宋强从马鞍旁取下两个折叠起来,用几个木棍、粗麻绳制作的马扎,递给张四海一个后,指了指院中树下,自顾自的走过去展开马扎先坐下。
“四哥,不瞒你说,我这次来就是为了救孙提辖。本想先寻到你后商议再行动。今日当街杀了那新任提辖和衙役实非我所愿。”
张四郎也知道自己过于鲁莽了。若不是宋强他们及时出现,不仅仇没报,他自己的命也要搭进去!对宋强这番带有一些斥责意味的话,张四郎也低头不语算是认下了。
宋强倒也不是为了做那事后诸葛亮显示自己的存在刚。他只是说了一句后便不再提及那事。转而问张四郎道:“四哥,若是你反出官府,那码头苦力中有多少人愿追随与你?你们准备在何处落脚?如何获得对抗官府围剿资本?”
“反出官府?如何落脚?对抗围剿?”
张四郎心头一颤。他之前只是想劫了县狱救出孙立,倒没有仔细想过此举之后等同于做了贼寇反出官府了!听了宋强毫不掩饰的问话,张四郎这才开始想到此后的种种严重后果。
宋强从张四郎听到自己所言后身体微颤一下,便知道他并没有仔细想过劫狱后该如何做。此事也正好把他准备的方案说出来,既能给张四郎和孙立一个出路,也能给自己留下一个将来打入登州,或者北上辽东的楔子!
“孙提辖即将被发配沙门岛之事,四哥应该也曾听说过吧。”
张四郎点头算是承认。这个事情其实早已传遍了蓬莱县。当初确实引发不小的议论,可随着时间渐渐久了,谈论的人渐渐失去了兴趣。毕竟一个孙提辖走了还有刘提辖,总会有人继续干原来的活。对他们县城里的百姓谁来当官跟他们而言也没有多少变化。
宋强在地上捡起了一条枯树枝,在地面上随手划了几下。
“四郎常年在码头,应该也看出来这是什么吧?”
张四郎看着地上的几个圈圈的布局和位置,配合上宋强在四边写着东南西北四字,马上就想明白了其中代表的含义。
“这……莫非是沙门岛、大谢戍岛、黑山岛!”
“没错!这便是被朝廷充作流放重犯的沙门岛周边诸岛!除了沙门岛,其他诸岛面积都较大,尤以大谢戍岛为最。若是四哥救了孙提辖后,带上心腹之人占据此岛,再加上我会支援给四哥一些三千石改装战船、足够千人一年的粮草、兵器、甲胄,隔海对抗登州一府之力料也无甚难度!”
张四郎犹豫了。在他原本的想法中,救下了孙立后是打算北上逃亡北方去的。倒不是因为北方辽国或者金国对待汉人有多好。只是既然宋地不容他们,不如去了更辽阔,人口更稀薄的北方能过的自由自在一些。可若是选择这个条路,先不说孙立是否会答应,光是那些原本愿意追随张四郎的苦力是否愿意跟他去那苦寒之地都是一个问题。
直到宋强提出占岛隔海与官府对峙的建议后,张四郎感觉心里好像突然变的敞亮了不少!
无论是沙门岛、大谢戍、大小黑山岛都是距离登州府最近不过六十里,最远百余里的近岸岛屿。官府若想出兵征剿必然要渡海而来。张四郎是知道登州府水师是一个什么糜烂不堪的德行。
只要他手里有宋强答应的船只、粮草、兵器、甲胄,不说千人,哪怕只有两三百人也足以让登州水师不敢靠近!
而且因为离陆地不甚远,环境与登州区别不大,只要待遇够好,且允许携带家属同行。不少已有家室的苦力也不会对占岛自立有太大抵触!如此能招揽的人还能多处不少!
想到此处,张四郎不再犹豫了。毕竟多等一刻,营救孙立的难度可能就增大一分!
“宋强贤弟!你说如何做吧!听闻你在东平府做出好大事,必然是极有本事的人,你说如何做,我就如何做了!”
张四海表明态度愿意遵照宋强的安排行事,也驱散了宋强心里最大的隐忧。他略有些兴奋说道:“既如此我们这样!”
宋强在张四郎耳边轻语几句。
张四郎一开始面色凝重,渐渐的逐渐展开,笑意也爬上了眉间。最后直接起身对宋强叉手一礼兴奋道:
“如此安排,恩人得救必然无忧!贤弟且放心!此时我有把握,必定不会误了贤弟救人大事!”
宋强也起身回礼,脸上带着自信的淡淡笑容回道:“既如此,我静候四哥佳音了!只等四哥那里火起,不消一个时辰,我便能带着孙提辖与四哥汇合!”
张四郎带着满心的希望离开了这处荒废的院落。
宋强待张四海离开,抬头看了眼已近黄昏的天色,对解珍与众亲卫吩咐道:
“来不及埋锅造饭了,吃些自热餐食对付一顿,待救了孙提辖,占了大谢戍岛后,我们再好好大吃一顿!”
“喏!”
七人低声应喏,纷纷从马鞍袋中掏出一个个陶罐,由取来水从陶罐上特制的一个喇叭口形状顶端倒入水,没一会的功夫喇叭口就腾出一阵水汽,还伴有水烧开时的呼呼声。
这是宋强经过实际测试后在他庄上经过改良逐渐普及的便携式自热食品。尤其是行军远行,不适宜烧火做饭时。陶罐里放置的菜饭经过烧碱加水的预热后,就能吃到热气腾腾的饭食。
可不要小看这一顿热饭。对于辛苦奔波,尤其是在寒冬腊月里的兵士们而言,一餐热饭就是最好的维持士气的良方!
就像眼前这帮亲卫们,把各自的陶罐摆在一起,凑成了几种不同口味的菜,围坐在一起吃的津津有味,一点没有吃完饭就要去以命搏杀的紧迫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