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艾拱手说道:“正是小妹。”
刚才还嫌弃儿子奢侈的皇帝顿时变了脸色,他长叹一声,眼中有些许赞许,而后问道:“她……怎么会在你这里?高齐也在吗?”
虽说看到这一幕挺欣慰,但是皇帝并没有忘记自己曾经说过的话,不许华如梦单独进宫,所以在看到华如梦之后,皇帝立刻便想到了高齐。
华艾脸色一变,说道:“小妹此来一心想向父皇请罪,想必高公子是理解的,故而不愿打扰到父皇和小妹。”
“高齐不在这里?”皇帝脸色一变,他明明说过只有高齐再侧才准华如梦进宫的。
华艾忙说道:“父皇既然有旨意,那些守卫定然会遵从,只不过是儿臣没有看到而已,如果父皇关心高公子,不如问问小妹。”
“那是如梦的驸马,以后若是见着,可不能再高公子高公子的叫了。”
“儿臣知道了。”
一曲歌停歇,皇帝朝华如梦拍了拍手,看着曾经不知天高地厚的女儿背《孝经》皇帝是十分欣慰的。
见皇帝怒气稍减,华如梦便有了几分信心,她说道:“父皇,女儿可不光有此舞,还有一舞想请父皇欣赏。”
“哦?好啊!”女儿如此有心,皇帝十分快慰,他干脆坐了下来,准备好好欣赏。
乐声再起,已不复方才柔和之音,箜篌铿锵力魄云霄,一股豪气顿然生于胸口。
华如梦不知从何处弄来一柄长剑,她剑指虚空,却有雷霆千军之势。
原本,皇帝见到华如梦持剑,心中微有不悦,然此曲此舞悲怆,豪气中带着悲凉,竟似那战后的大地,关此舞,万千滋味涌上心头最后都化成了一声长长的叹息。
“跳得好啊。”老皇帝只觉得自己的女儿长大了,他伸手鼓起掌来,赞许的看向华如梦,她眼中的墨色更加浓厚,不似以往那般浅薄,她这个无法无天的宝贝女儿终是有所成长了。
“多谢父皇夸奖,岭南一行让女儿受益良多,以往女儿只是崇拜史书上那些英雄故事的光芒,如今才觉得真是凄凉。”
“凄凉?何来的凄凉?”
“烽烟一起,尸骨成山,焦土万里,英雄们的可歌可泣都建立在血泪之上,一国之存亡一民族之兴衰皆仰赖一个兵字,养兵之时无论何时都不可废,但是能不用则不用,太平方是兴盛之道。”
从一开始就没有人奢望过华如梦能做出什么成绩,也没有人期望她能领悟什么道理,她只需要快乐的活着就行了,她不用为衣食发愁,也不必肩负家国重责,她只需要无忧无虑的活着就够了,但如今,她竟然能体会到如此深刻的道理能有这般见解。
皇帝第一次怀疑自己,也许女儿是个大才只是被自己浪费掉了。
“说得好啊,这次岭南的事你功不可没啊。”
见皇帝终于说出了她有功劳这句话,华如梦顿时扬起了嘴角微微一笑,朝着皇帝俏皮的说道:“父皇,你终于意识到女儿建有大军功了啊,我还以为你忘了这事呢!”
她毕竟是个女儿家,他光因为她的婚事生气了,的确忽视了这件事。
华如梦笑着说道:“父皇,既然我建有如此大的军功,那这论功行赏的折子上是不是……该有女儿的名字啊?”
随着华如梦的笑脸越来越灿烂,皇帝脸上的笑容渐渐消失了,他说道:“整这么多,就是为了跟父皇说这句话吧?”
华如梦嬉笑着一拱手:“父皇英明。”
若是往日,这华如梦一吹捧,皇帝紧接着便会笑了,但此时没有,皇帝仍旧板着一张脸,十分的严肃的说道:“你想要封赏可以,但是你的婚事已经定了,无法更改,你不要费那心思说服朕。”
看来这次父皇真的是铁了心了,她刻意讨好都不能让他回心转意,还没能等她套出来皇帝的旨意,就被皇帝把路堵死了,华如梦眸色一暗,蔫蔫的说道:“女儿知道。”
瞧出来她心情不高兴,皇帝也于心不忍,便说道:“除了这件事之外,你还想要什么封赏?父皇都满足你。”
华如梦摇头:“女儿暂未想到,不如父皇先记下女儿这次功劳,他日女儿想起来有何请求,父皇再赏赐女儿,不知可否?”
只要不是退婚和仇醉在一起,她就是要天上的星星他也一定会给她摘下来,皇帝点了点头。
原本以为会有转机,没有想到却是空忙活一场,从东宫出来的华如梦十分的失落。
来到宫门口的时候,华如梦碰见了高齐,她本想躲开却被高齐拦住了去路。
“需要我时想得起我,不需要我时候就把我忘到一边了?”
她真的是讨厌极了高齐如今的模样,华如梦抬眸望去,与其生冷的说道:“你知道我不喜欢你,我劝你不要太过分!”
“过分?”高齐冷笑,“是我过分还是你过分?如此耍我就不过分吗?人总要为她做过的事付出代价你知道吗?跟我走!”
高齐一把抓住了华如梦的手腕,华如梦下意识的就要甩开,高齐在她耳边说道:“如果你想仇醉平安无事的话,我劝你就乖乖的。”
此言一出,华如梦呆住了,她不解的看向高齐:“你什么意思?”
高齐并未多言,将华如梦拽上了一早就候在一旁的马车。
马车上,华如梦再次质问高齐,高齐依旧不语。
也许他是骗自己的,仇醉刚刚立了大功回朝,谁又能在这个时候陷害得了他?再加上他武功不弱,谁还能暗算他不成?
华如梦越想越觉得高齐是骗自己的,于是便走出了车厢让车夫停车。
她不愿被高齐牵着鼻子走。
可就在华如梦下车的时候,高齐忽然说道:“公主,我劝你不要走,否则的话,这份折子就会递到皇上那里。”说着,高齐从袖中取出了一份奏折。
华如梦被高齐手中的奏折吸引了目光,马车继续向前驶去。
“这是什么?”
高齐笑着打开了手中的奏折,奏折上的署名是岭南的一个官员,匆匆一瞥之后,高齐便将奏折收了起来,他问道:“公主知道这是什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