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逢的喜悦终究无法抵消连续数月奔波所带来的极度疲惫,在经历短暂的相聚之后,吕布身心俱疲,一头栽倒在床榻之上,旋即便酣然入梦。
在梦中,裴元庆梦到:
他身为名将裴仁基的长子,自小就显露出超越常人的力量禀赋。手中那一对重达三百斤的银锤,一经舞动,便虎虎生风,气势磅礴,仿佛具有撼动天地的威力。
裴元庆与伍二娘,自幼便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他们之间的情谊,恰似春日里最纯净澄澈的溪流,潺潺流淌,清澈而绵长。然而,命运的阴霾却骤然降临,将这美好的一切无情地撕裂。靠山王杨林,这位隋朝权倾朝野的重臣,手握重权却肆意妄为,乖张跋扈。偶然间,他瞥见了宫女伍二娘的倾国倾城之貌,顿时心生邪念,妄图强抢伍二娘为妾。裴仁基得知此事后,义愤填膺,挺身而出,试图阻止杨林的恶行。他言辞恳切,据理力争,满心期望杨林能念及国法与道德的尊严,放过伍二娘。但杨林却心如铁石,不为所动,不仅强行带走了伍二娘,还处心积虑地诬陷裴仁基谋反,残忍地将其杀害。
裴元庆得知父亲的冤屈和伍二娘的悲惨遭遇后,内心的愤怒犹如火山喷发,汹涌澎湃,不可遏制。他与元文都、段达反复商议,最终下定决心,要为父报仇,诛杀杨林。在一个月黑风高的深夜,三人精心谋划,周密部署。突然,他们率领兵马直逼杨林的府邸。裴元庆手持银锤,一马当先,冲在最前面。那银锤在清冷的月光下闪烁着冰冷的光芒,每一次挥动都带着无尽的愤怒与磅礴的力量。杨林虽身为隋朝威名赫赫的名将,武艺高强,然而在裴元庆如狂风暴雨般的猛烈攻击下,也逐渐难以招架。最终,裴元庆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奋力一锤,将杨林击倒在地,成功为父亲报了血海深仇,并夺回了伍二娘。
政变成功后,元文都和裴元庆准备恭请皇帝杨桐亲政,岂料段达却在这关键时刻背信弃义,背叛了他们。他为了一己之私,利欲熏心,勾结王世充,率领大军气势汹汹地杀入洛阳。裴元庆虽拼死抵抗,浴血奋战,但终究寡不敌众,无奈兵败逃出洛阳,但家眷却留在了洛阳。王世充杀了元文都,掌控朝政后,他的儿子听闻伍二娘的花容月貌,也打起了她的主意,强行要娶伍二娘为妻。伍二娘对裴元庆情深似海,忠贞不渝,宁死不屈,最终毅然选择了自杀,以保全自己的清白和对裴元庆的深情。王世充得知此事后,恼羞成怒,丧心病狂地以裴元庆谋反的罪名,将裴元庆满门抄斩。
裴元庆得知这一晴天霹雳般的噩耗后,悲痛欲绝,肝肠寸断。他望着曾经热闹非凡、如今却一片死寂的裴府,心中对隋朝朝廷的腐朽和无道充满了绝望与愤怒。他伫立在废墟之上,仰天长啸:“这无道的朝廷,今日我与你恩断义绝!”于是,他毅然决然地率领三万大军,归降了瓦岗。李密见裴元庆来投,心中大喜过望,当即封他为大将军。裴元庆感激李密的知遇之恩,决心在瓦岗大展拳脚,纵横驰骋,为百姓谋求福祉,为天下铲除奸恶,匡扶正义。
不久之后,十八路诸侯会兵四明山,目标直指象征着至高无上权力的玉玺。一时间,四明山周围营帐星罗棋布,各路英雄豪杰纷至沓来。罗成,这位年轻英俊、武艺高强的将领,当仁不让,率先出战。他手持银枪,枪法精妙绝伦,出神入化,先后与雄阔海、伍云召、伍天锡展开了激烈的激战。这三人皆是江湖中声名远扬、威名赫赫的英雄豪杰,他们的武艺亦是登峰造极,高深莫测。罗成与他们你来我往,互不相让,打得难解难分,战况胶着,一时间竟也难以分出胜负。
就在此时,裴元庆风驰电掣般赶到了战场。他骑着一匹高大威猛的战马,手持银锤,威风凛凛,英姿飒爽。裴元庆看到罗成正在与众人激烈交战,心中瞬间燃起了一股熊熊的斗志。他大喝一声,声如洪钟,拍马冲入战场,直取罗成。罗成见裴元庆来势汹汹,锐不可当,不敢有丝毫怠慢,连忙持枪迎战。裴元庆的银锤挥舞起来,力量排山倒海,每一击都带着呼呼的风声,犹如雷霆万钧。罗成虽枪法精湛,变化多端,但在裴元庆的强大力量面前,渐渐感到力不从心,难以招架。几个回合下来,罗成便抵挡不住裴元庆的凶猛攻击,大败而逃。
裴元庆在战场上纵横捭阖,所向披靡,他的银锤所到之处,敌人纷纷倒下,望风披靡。他打败了天下诸侯近百员战将,最终成功夺得玉玺。裴元庆认为,这玉玺应由贤能之人掌管,而李密礼贤下士,志向高远,于是他毫不犹豫地将玉玺献给了李密。李密得到玉玺后,心花怒放,对裴元庆的赏赐也极为丰厚。然而,随着裴元庆在战场上屡建奇功,威名远扬,他的威望与日俱增,李密心中却渐渐萌生出了忌惮之意。
李密深知裴元庆武艺超群,战功赫赫,功勋卓著,担心他日后会威胁到自己的地位。于是,他心生一计,命令裴元庆带领二万老弱之兵西征,讨伐关中的李渊。裴元庆虽心中满是疑惑,但他身为臣子,还是坚决地遵从了李密的命令,义无反顾地踏上了西征之路。
裴元庆率二万老弱之兵踏上西征之路后,面对侯君集的顽强坚守,战事陷入了僵局。潼关之下,裴元庆的军队久攻不下,士气也渐渐受到影响。而此时,李密在营帐中,心中的猜忌如同野草般疯长,无法遏制。他望着地图上裴元庆西征的标记,眼中满是忧虑与算计。裴元庆的威名日盛,他的战功让李密愈发不安,权力的欲望使李密做出了一个冷酷无情的决定——切断裴元庆军的粮草。
李密表面上不动声色,泰然自若,暗中却下令让负责粮草运输的官员,以各种借口拖延。负责此事的官员虽心有不忍,同情裴元庆的军队,但畏惧李密的权势,只能唯命是从,照办无误。裴元庆的军队起初并未察觉有何异样,可日子一天天过去,粮草却迟迟未到,军中渐渐出现了恐慌的情绪。
裴元庆得知粮草被断,心中既愤怒又无奈。他一边竭尽全力地安抚着士兵,一边派人四处寻找解决办法,可周边地区皆是侯君集的势力范围,想要获取粮草无异于痴人说梦,谈何容易。军中的粮食越来越少,士兵们每日只能勉强维持生计,战斗力也大打折扣。
侯君集奉命镇守潼关,他深知裴元庆的厉害,于是早早地做好了严密的防御准备。裴元庆的大军到达潼关后,侯君集坚守不出。裴元庆无奈之下,只得派人前去叫骂挑战。侯君集不为所动,坚守城池,不为所扰。后来,侯君集设计捉住了新文礼。丘行恭得知此事后,与侯君集交战,最终成功换回了新文礼。
侯君集深知仅凭自己难以抵挡裴元庆的进攻,于是请殷开山前来助战。殷开山来到潼关后,出关叫骂。裴元庆正愁无法攻破潼关,见殷开山出来,当即率领主力与之交战。裴元庆的银锤与殷开山的铁方槊碰撞在一起,发出巨大的声响,震耳欲聋。只一锤,裴元庆便打断了殷开山的铁方槊。殷开山大惊失色,惶恐万分,连忙败逃。裴元庆拍马追击,当殷开山上吊桥时,裴元庆一锤打中其马屁股,殷开山连人带马跌入水中。裴元庆见兵马疲惫,身心俱疲,便决定先不继续抢关,以等待更好的时机。
在这艰难困苦的时刻,裴元庆仍未放弃攻打潼关。他心心念念着只要攻破潼关,或许就能迎来转机。可侯君集和殷开山却在此时设下了更加致命的陷阱。殷开山伤好后,单邀裴元庆出战。裴元庆本就因粮草困境心急如焚,又被胜利的渴望冲昏了头脑,不顾新文礼的苦苦劝阻,毅然决然地出城追击。他带着士兵冲进了终南山,踏入了那早已布置好的死亡陷阱,最终被大火和爆炸吞噬,一代英雄就此陨落,终年三十岁。而这背后,李密那因猜忌而切断粮草的卑劣行为,无疑成为了压垮裴元庆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