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二李相争
日月重照2025-07-28 16:543,196

  在交泰殿里,细雨淅淅沥沥地飘洒着,杨桐看着窗外的雨景,开口道:“罗成啊。”他点了点头,接着说:“朕听说此人在铁勒人当中威望挺高,能不能把他给收服了?”

  “这也不算难。”杜如晦想了想,笑着说:“既然他是个高傲的人,那就先把他的傲气给打掉。”

  杨桐听了,忍不住笑了。要是一般的诸侯,还真没这底气。现在的罗成,就算还没到最强的时候,那也是超一流的猛将。打败他或许不难,但要让他输得心服口服可就不容易了。不过杨桐手下猛将多啊,裴元庆就不说了,尚师徒、徐世勣足以稳稳胜过现在的罗成,薛万彻也不差。就连张亮,虽然陆战可能不怎么样,但就现在的罗成,恐怕也拿他没办法。要是裴元庆出手,那反倒有点欺负人了。

  “不过这事儿不能太急。”岑文本拱手说道,“最好等秋收之后再行动,以防万一。”

  现在才四月,虽然按照杜如晦的计策,朝廷不用费太多事,但这毕竟还只是计划,真动手的话,会出什么变故很难说。要是现在就发动,一旦影响到朝廷,对关东百姓可没好处。这也是岑文本和杜如晦最大的不同。杜如晦年轻,虽然才华横溢,但做事难免激进些;而岑文本历经世事,虽说被人称作“智妖”,可实际上做事更求稳。

  杜如晦听了,也不再说什么。虽然在一些看法上,他和岑文本有分歧,但两人都是当世智者,对于眼下朝廷的状况,杜如晦心里跟岑文本一样清楚。

  现在的朝廷,就像一个大病初愈的人,病是好了,可身体还很虚,经不住一点折腾。再好的计策,也不如稳扎稳打来得实在。只是两人做事风格不同,所以虽然有共同话题,却始终没办法惺惺相惜。

  杨桐心里琢磨,这主要还是年龄差距的问题,杜如晦太年轻了。当然,这想法要是说出来,估计能把人笑死。别说岑文本了,就算和杜如晦聊年龄,杨桐现在也没什么资格。

  窗外的小雨一直下个不停,君臣三人在殿里闲聊,也不全是聊朝政。毕竟这些事儿说多了也没啥用,大家都不傻,点到为止就行。现在他们已经把关东的发展规划到明年了,再说多就有点不切实际了,更多的是聊聊洛阳近期发生的趣事。

  封德彝的事儿好像是个转折点,他一死,整个关东就开始按照杨桐的规划发展了。听说苏勖的刑部越来越忙了,这地方,向来是吃力不讨好的。要不是苏勖这种铁面无私的人,一般人可不愿意去。

  不过法治的观念倒是慢慢深入人心了。其实以前也有法治,隋朝能延续这么多年,隋律很多是从秦律来的,只是吸取了秦朝二世而亡的教训,隋律比秦律更人性化一些。要是能一直坚持,也不至于出现现在的乱世。很多时候,一个朝代走向灭亡,最先表现出来的就是法纪混乱。

  杨桐招来唐俭,就是想在隋律的基础上做些修改,可不能直接把后世的律法搬过来。毕竟不是越先进的东西就一定好,律法得根据社会实际需求来,不能想当然。要是把后世律法直接用到现在,说不定还起反作用,步子迈太大,容易出问题。

  三人正聊着闲话,雨幕中,冯勇撑着伞匆匆从外面进来,看这架势,像是有急事。

  “奴婢见过陛下,见过两位大人。”冯勇把伞交给门外的侍卫,走进殿中,向三人行礼。

  “有什么事?”杨桐坐在椅子上,看着冯勇笑着问。最近他心情好,看谁都顺眼。

  “回陛下,关中传来军报。”冯勇从袖子里抽出一卷军报,递给杨桐。

  “哦?”杨桐接过军报,随口问,“河北诸侯,莫不是又有大动静?”

  “奴婢不知。”冯勇苦笑着说,这加急军报他可不敢私自拆开。杨桐对这方面规矩要求很严,就算关系再亲近,规矩也不能乱。人一旦没了规矩,就容易有不该有的想法,杨桐可不想培养出个像魏忠贤那样的“九千岁”。

  “唔~”杨桐展开军报,眉头渐渐皱了起来。过了一会儿,他把军报递给岑文本,说:“李密的求援信,二位怎么看?”

  原来,皇泰元年四月初,李世民妻子的舅舅高士廉在回太原途中,竟被李密派人截杀了。李世民得知此事后,当场气得昏厥过去。次日苏醒之后,便立刻调集兵马,准备攻入李密的地盘,为舅舅报仇。

  杨桐记得,在一些传闻里,这事儿的细节可能被歪曲,但真实情况却是,李世民在收编了太行山的十万匪军后,实力大增,势力范围已经扩展到了李密的地盘边境。在此之前,双方就因地盘、水源等问题摩擦不断,虽大规模战争尚未爆发,但小部队冲突几乎天天都有。李世民眼馋李密这儿富庶,李密也对李世民的地盘有所图谋。

  在杀高士廉这件事上,以往的一些说法或许有误导,但实际上,理亏的就是李密。李世民为舅舅报仇,出兵攻打,在道义上站得住脚。李密送来求援信之前,已经和李世民交过几次手了。可李密手下虽然兵多粮足,却没有厉害的将领,哪里是李世民手下那群猛将的对手,几乎是每战必败。没办法,只能靠着城池防守,同时向各路诸侯发求援信。

  不光给朝廷发了,鱼俱罗、虞世基、刘世昌这些,只要能求到的地方,李密都发了告急文书。朝廷这边,估计是李密病急乱投医才发来的。怎么看,现在朝廷都没理由帮他。

  “李密在这事儿上,太没道义了。我隋以孝治天下,李密杀了李世民妻子的舅舅挑起争端,现在打不过了,却想息事宁人,实在是……”岑文本把军报递给杜如晦,一边摇头一边嘲笑,对李密的做法很不屑。

  “陛下可是担心,李世民要是吞并了李密的地盘,势力会壮大?”杜如晦挑了挑眉,敏锐地察觉到了杨桐话里的意思。

  岑文本有点意外地看了杜如晦一眼。倒不是他不如杜如晦敏锐,而是自从杨桐掌权后,看着关东在杨桐治理下越来越好,又有杜如晦这样的顶尖谋士出谋划策,还有宇文宬在背后帮忙,他就有点懒了,整天不是在家待着,就是出去闲逛,对中原诸侯的事儿关心得少了。现在杜如晦一提,他才意识到这问题的严重性。

  杨桐点了点头,看向两人说:“两位都是当世智者,对李世民这人怎么看?”

  岑文本没说话,他对李世民了解不多,哪有什么发言权。心里想着,现在关东稳定了,杨桐的目光开始看向天下了,看来自己得好好关注一下各路诸侯了。

  “不瞒陛下。”杜如晦随手把军报丢给冯勇,看着杨桐说,“要不是陛下发了武举选拔令,让我觉得陛下有望重振隋朝,我可能就应了好友的邀请,去李世民手下了。”

  杨桐点点头,没露出意外的表情。算起来,自己这边已经招揽了不少人才,江南的薛万彻、张亮,杨澡手下的尚师徒、徐世勣,李世民这边虽然没截到什么特别有名的将领,但就一个杜如晦,在杨桐看来,对李世民的损失比前面那几个加起来还大。

  “此人有雄才大略。当年杨素评定天下名士,说他有千古名将之资,有陈平、曹操之智,有班超、霍去病之胆,文武双全。!”见杨桐没不高兴,杜如晦接着说,“现在他虽然表面依附于窦建德,但我看他用人只看才能,赏罚分明,很多地方和陛下治下很像。”

  “朕好奇,既然李世民有本事,又有好友推荐,为啥克明选了朕?”杨桐笑着问。

  “陛下比李世民年轻。”杜如晦一本正经地说,“而且陛下占据大义,要重振隋朝,比李世民容易多了。”当然,杜如晦绝对不会承认,当初自己来是想考察一下,结果被杨桐的美酒吸引,最后“为酒卖身”的事儿。

  “朕怎么觉得,克明是因为美酒才来的?”杨桐无奈地看了眼杜如晦下意识握紧的酒葫芦,白了他一眼。反正杜如晦已经是自己人了,当初怎么想的也不重要了。

  开了几句玩笑,杨桐把话题拉回来,走到书房里一张巨大的羊皮地图前,皱着眉说:“李密所在之地是中原富庶之地,人口多,钱粮充足。要是李世民得了这块地方,势力怕是能和窦建德、宇文化及并列了。中原局势经此一战,会渐渐明朗,窦建德、李世民、宇文化及三分天下,这对朝廷可不好。”

  “然而咱们现在有心无力啊。”杜如晦叹了口气,中原诸侯互相吞并、壮大,以后朝廷要收复中原就更难了。可现在,朝廷确实没能力插手,最多在道义上支持一下。但这次李世民有充分的理由,朝廷就算想帮李密,也不能太明显。

  “李世民要是想拿下李密的地盘,窦建德未必愿意。”岑文本微笑着说,“陛下不妨先看看情况。我觉得,这次李世民打败李密容易,但想完全占领,恐怕没那么简单。”

  原来的历史上,因为薛举袭击了李世民的后方长安,才让他功败垂成,不得不回援。但现在薛举被杨桐所扶持的皇叔杨谅所牵制,没了这变数,还有谁能阻止李世民复仇呢?就算是窦建德,在这事儿上也不好公然帮李密。

继续阅读:第192章 杨澡的野心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大隋人皇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