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皇系统,助我探察卢楚之能力。”步出大殿,冯勇已率一众侍从前来迎驾,为首者正是昨日为其仗义执言的护卫统领。杨桐见状,微微颌首,以示嘉许之意,此乃其示好之态,毕竟当下尚无法公然招纳贤才,凡事皆需循序渐进,故未多言,只在侍从引领下,往宫外徐行,同时于脑海之中向系统问询。卢楚那目光仿若能洞察灵魂深处,令杨桐心生寒意,若不是体内乃是穿越而来的另一灵魂,恐早已破绽百出。
系统旋即将卢楚之综合数据传入杨桐思绪之中。
卢楚(隋光禄大夫、河南尹)
武力16,统帅57,谋略82,政治88
其谋略与政治之能颇为出众,杨桐于记忆中细细梳理所知晓之隋末人物,于这两项才能而言,超越卢楚者虽有,然亦为数不多,可称其为均衡型谋士。虽无法如杨素、高颎、岑文本、李密等顶尖谋士那般独撑大局,引领一方势力走向巅峰,然就人才而论,无疑可为一方势力之中坚力量。
然真正令杨桐哑然失笑者,乃是这般一位老者,竟能给予自己一种深不可测之感。难道真如系统所示,历经职场沉浮、饱尝尔虞我诈之自己,于这隋末乱世之中,仅能勉强跻身三流谋士之列?
杨桐心中自是不服,然现实如铁,不容置疑。卢楚或许尚未察觉其异样,然那目光之中,分明已现疑虑之色。杨桐暗自庆幸,幸得卢楚目前似为己方阵营,至少暂时无加害之意。而真正令其心寒者,乃是深知洛阳城内,隐匿着岑文本这等谋略近乎满值之绝世谋士。
虽淮南隋军之中多为粗犷武夫,然仅岑文本一人,便足以让杨桐如芒在背,坐立难安。他不敢奢望岑文本能为己所用,只求其莫要再为淮南隋军将领出谋划策,再生事端,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至于岑文本背负乱国之名,杨桐却不敢苟同。追本溯源,若非元文都赶尽杀绝,不给淮南隋军留一丝生机,以岑文本之性情,断不会挺身而出,致使淮南隋军绝地反击。归根结底,若论乱国之责,当归于元文都这位大隋忠臣。岂有欲杀他人,反遭反噬,却归咎于受害者之理?
若能顺利扳倒王世充、段达,定要将岑文本这等隋末顶尖谋士揽于麾下,有其辅佐,犹如暗夜得明灯,可指引前行之方向。
自杨玄感叛乱、王世充掌权、淮南隋军混战以来,洛阳于短短两年间,统治者如走马灯般更迭不休,兵戈不止。往昔繁华盛景之洛阳城,如今已衰败不堪,民生凋敝。
虽已有心理准备,然当杨桐漫步于洛阳最宽阔之大街时,望着那空荡寂寥之街道,仍不禁涌起一股难以言喻之凄凉。
他不知洛阳昔日繁华之模样,亦未亲见其他城池风貌,然就眼前之情形观之,这座曾于当世堪称首屈一指之大城,如今之孤寂荒芜,实难与繁华二字相联。
“陛下勿忧,现今洛阳城虽显荒芜,实乃百姓为避战乱,多迁至洛阳附近村镇之故。如今洛阳城已渐趋安定,料想不久之后,便可恢复往昔盛景。”杨桐身旁,负责监视其行动之将领似洞悉其心思,轻声宽慰道。
杨桐默默颔首,如今形势确如所言,虽洛阳兵乱未息,然因王世充与段达尚在,能约束淮南隋军诸将,故而人口流失尚不严重。
然杨桐深知,约摸两年之后,皇泰二年之际,王世充、段达必将反目,待自己被王世充毒死,洛阳才会陷入真正之混乱。彼时诸侯无暇顾及,淮南隋军众将因王世充此恶行而群龙无首,化为一盘散沙,河南之地将陷入军阀割据、战火纷飞之局面,此乃洛阳乃至整个河南之浩劫。
百姓不堪战乱之苦,必将大量迁徙他方,致使千里沃野化为荒芜之地。即便自己最终夺得军政大权,若无百姓,洛阳朝廷又靠何人供养?
且不论冷兵器时代,即便是近代战争,人口亦为衡量一国国力之关键要素。
杨桐顿感时间紧迫,身为末代皇帝,欲求生存乃至复兴大隋,必须拥有稳固之根基。洛阳三辅之地,本为绝佳之选,其人口与粮食产量,在当世各州之中,皆名列前茅。
然若人口流失殆尽,即便能铲除王世充、段达,杨桐恐仍难逃脱历史之宿命,沦为某位诸侯之傀儡,李密抑或窦建德,皆难逃凄凉之下场。
王世充、段达必须除之,然河南之元气亦需保全,而所余时间寥寥无几。如今乃大业十四年,即公元618年,距王段反目仅余不足三年光阴。
杨桐于心中暗自谋划,此三年间,需完成诸多事务。首要者,乃于王世充、段达毫无察觉之时,暗中积聚力量,待时机成熟,一举将二人铲除。
次之,需全力保全河南元气,此关乎自身未来能否扭转命运。
最后,需将势力渗透至淮南隋军之中,确保在除掉王世充、段达之后,淮南隋军不会陷入混乱,且能为己所用。
此三事,件件艰难。王世充、段达纵为政治庸才,也绝不会坐视杨桐于其眼皮底下悄然壮大。至于金手指,于发展势力方面,恐难有大用,终究还需依靠自身之力。
“陛下?”见杨桐陷入沉思,护卫统领满脸疑惑,望向杨桐,此洛阳城如今景象如此,继续前行尚有何益?
“回宫罢。”杨桐瞥了一眼护卫统领,无奈苦笑,暗自思忖,当下莫要妄图长远,先稳固根基,方有日后壮大之可能。又瞧了瞧护卫统领,微笑问道:“不知将军尊姓大名?听将军口音,似非河南人士。”
“末将不敢称将军,卑职秦琼,字叔宝。山东人士。早年随张须陀将军平定叛乱,遂至河南,现任职骠骑将军。”统领赶忙躬身行礼,言辞谦逊。
“原来是秦将军。”杨桐微微点头,观秦琼近日之表现,堪称良将。尤为重要者,其对自己态度颇为亲善,而自己身边正缺心腹之人,或许可着力培养……
正行之际,杨桐猛地顿住脚步,扭头惊异地望向秦琼,道:“你方才说你是……”
“卑职秦琼,字叔宝。”秦琼亦面露疑惑,不明陛下为何如此震惊,小心翼翼问道:“陛下曾听闻卑职之名?”
杨桐毕竟两世为人,非真孩童,短暂惊愕后,迅速敛去惊与喜交织之神情,将面上恰到好处之惊讶神色收起,淡然点头道:“朕昔日于长安之时,太师进宫面见皇祖,朕恰好在侧。曾闻太师提及将军,言将军骁勇善战,善使一双锏,有万夫不当之勇,皇祖亦对将军颇为赏识。然未几,皇祖驾崩,太师亦惨遭毒手。”
秦琼脸上闪过一丝惋惜之色,原来自个儿曾有机会蒙先皇召见,入朝为将,若先皇能多撑些时日,或许今日境遇便大不相同。
“可惜~”杨桐佯装叹息,心中却在思量如何收服秦琼。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竟在自己身边,且其对己态度友善,只要时机适宜,收服并非难事,然如何善加任用,却仍需斟酌……
杨桐于心中默默启动系统,探查秦琼之四维能力。
秦琼(隋骠骑将军)
武力92,统率74,谋略63,政治61
目睹秦琼之各项能力数值,杨桐心情颇为复杂。就武将而言,秦琼之能颇为出众,武力堪称一流,虽未臻顶级,然亦足为大将之材。统率之能略逊一筹,然此能力提升本就艰难,非仅赖天赋,更需实战历练。以秦琼现今之职位,所能统率之兵力有限,未来成长空间广阔。
得此良将,杨桐自是欣喜,然见秦琼之谋略与政治能力,又不禁心生懊恼,深感自身之微弱。杨桐已下定决心,于未来漫长岁月中,全力提升自身能力。毕竟,自身强大,方为根本。虽有皇帝之名,然于乱世之中,此身份之吸引力,有时尚不及一位贤明之君。欲收服名臣猛将,自身若无真才实学,谈何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