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第九十二章
平静的海洋2025-05-20 17:334,824

“钟场长,到你们单位办公室,没看到人,我们就到地里来看看受灾情况。外围地号的棉花受灾严重,住宅区周围的棉花受灾情况怎么样?”贺志诚大声询问起来。

“情况比这里要好一些,主要是棉苗比较壮实,再加上有林带阻挡,损失稍小些。”钟海涛仍然大声地回答着。

“那我们到办公室去说说吧!风太大了,说话不方便。”梁崇明说话的声音仍然叫喊着。

回到十五分场办公室里,钟海涛将脸上的沙尘用毛巾擦了一把,打来两盆自来水,让两位领导擦好脸后,又拿起一块布将凳子上的沙尘擦去,梁崇明和贺志诚坐下来。

“蔡书记呢?怎么没见到他?”梁崇明看着钟海涛。

“梁书记,从春播到现在,蔡书记已经半个月没回家了,连胡子也没刮过,下午刚回去。”钟海涛回答着梁崇明的问话。

“小钟,你们要抓紧时间把灾情调查清楚后,马上上报给场生产科,再由他们上报给供销科,让供销科及时调配棉花种子和地膜。同时要立即制定抗灾自救措施,把损失降低到最小限度。”梁崇明安排着。

“梁书记,我认为如果现在抓紧时间重新播种的话,对棉花产量的影响不会太大的,但仅靠十五分场的职工开展抗灾自救,恐怕是来不及的,所以我的意见是,让十五分场干部业务们及时查清受灾棉田的具体面积,把需要人工补种的和机力重新播种地号的数字准确统计出来,我们把工副业单位的职工和医院的医护人员全部集中到十五分场支援一下,争取在最短时间内,把需要重新播种的地块及时重播上,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贺志诚和梁崇明商量着。

梁崇明表示赞同:“贺场长,就按你意见办。”然后又问钟海涛:“小钟,你们统计受灾面积大约多长时间?”

“梁书记,贺场长,等沙尘暴停下来后,我立即和蔡书记、曹副场长各自带领一个组同时进行调查统计,争取明天上午查清灾情。中午计算好重播或人工补种子需要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争取明天下午上报到生产科。后天就可以投入人力物力上阵了。”钟海涛回答着梁崇明的问话。

“好,小钟,能在一天时间内抓紧时间把受灾地号统计清楚是最好不过的。大约需要多少劳动力,场党委会立即组织人员过来帮忙;如果机车不够用的话,我到没受灾或受灾较轻的单位派机车组来支援一下。没有了棉花,全场各行各业的收入都会降低的。”贺志诚看着钟海涛。

钟海涛再次点点头。

狂风渐渐减弱了,蔡江华已经骑着摩托车赶回来了,梁崇明和贺志诚又把刚才的话复述了一遍。

沙尘暴过去后,十五分场有五千一百多亩棉花地需要重播,还有一千多亩地需要人工点片铺地膜进行补种。十五分场立即投入到紧张的抗灾自救工作中。按照支部的分工,蔡江华负责组织机力人力进行重播,钟海涛负责带领职工对点片受灾地号进行人工铺地膜和补种子工作。非农业单位支援人员也赶到十五分场来帮助抗灾了。

人工补种不像机力重播。机力重播和正常播种没什么区别,像春播一样,按部就班到各地号播种就行了,而且有场党委指派工副业单位职工帮助揭去残膜,清理现场,工作量反而轻些。人工补种就是对被狂风掀起的地膜进行复位,被沙尘暴刮烂了的地膜揭去后重新铺上新地膜,再在地膜上推着滚筒(一种可以装种子的播种器)进行人工补种。所以人工点片补种要比机力重播费力得多。

为了在最短时间内及时将种子补上,钟海涛除了白天带领职工们抗灾自救外,晚上下班后,职工们都回去了,他又带上技术员熊登财到另一块受灾地里察看第二天的工作量,以防劳动力安排不足而影响了第二天的人工补种子工作,或是人员安排多了造成劳动力浪费。第二天一大早,他又立即起床,在广播上安排完工作后,就早早来到受灾地号里,带领职工们进行补种子工作,整天工作连轴转,两只脚都走肿了,但为了尽快补完种,他只能咬牙坚持着,有时连早饭也顾不上吃就下地了,刘兰兰只好将早饭送到地里。

连续三天不分白天黑夜的抗灾自救,已经让钟海涛感到实在难以支撑了,但他还是咬牙坚持着。职工们干累了可以找人替换一下,他却不能。虽然刘兰兰尽心尽力地照顾着他,但却无法替他分忧工作上的负担。因此,他每天仍然早出晚归地奔波在抗灾第一线。到了第四天,钟海涛实在太累了,连走路也没力气了,只好躺在地头上休息一会儿。这一次,他破例没带领职工干,职工们干得特别卖力。晚上回去的时候,他感到头重脚轻,只好又坐在地头上。职工们看到钟海涛这种状态,知道他实在太累了,就扶着他回到家里。

经过五天的紧张奋战,十五分场的抗灾自救工作全面结束了。不久,机力重播和人工补种的地块重新现出了生机。

带着沙的低语,带着风的呼唤,穿过戈壁,穿过草原,踏出气魄,踏出豪迈,夏天的脚步踏进了塔里木盆地。

塔里木的初夏是令人向往的季节,人们在度过的漫长冬天以后,对寒冷的日子已经厌倦了。春天很短暂,“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对于农场人来说,只是一种向往。农场人几乎无法感受到春天的浪漫。初夏时节则处处充满激情。那争先恐后的醉茵染绿了塔里木的天空,棉花、水稻、果树、鲜花、野草迫不及待地生长的,总想把自己最浓烈的一面展现出来。充满神秘、引人好奇的塔里木,浪漫是短暂的,热情才是永恒的。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经过近十个月的孕育,方锐分娩期快到了,为了保险起见,按照刘思佳的安排并出面和医院联系,方锐提前住进了五一农场职工医院待产,夏侯雨一天之中多数时间陪着她。

方锐要分娩的消息不仅让夏侯一家人忙上忙下,也引起另一个人的特别关注,这个人就是五一农场职工医院外科主任喻金生的爱人李春华。

自从担任外科主任后,喻金生不再住单身宿舍了,而是搬到五一农场职工医院家属院居住了,李春华也在医院后勤上上班了。当她听说方锐已经住进医院待产的消息后,亲自来到医院看望她,并且将喻金生喊到跟前交代着:“这段时间你每天都要上班,以便监护方科长,可不能出一点差错啊!”

听到李春华用这种口气跟喻金生讲话,方锐不禁皱起了眉头。但碍于情面,又不好多说什么。毕竟,人家也是为自己好,何况,人家是两口子,说话语气的轻重缓急,自己似乎又无法干预的。

喻金生果然象李春华交代的那样,每天带着护士说是查看病房,其实也是对方锐进行特殊护理,并要求妇产科护士严格做好护理工作,连吃饭也是让李春华专门做的,这样夏侯雨反倒无事可做了。

在即将分娩的那几天里,喻金生和李春华更是每时每刻不离开方锐的病房。分娩的那天,喻金生亲自守护在隔壁的监护室里,并再三交代富有接生经验的妇产科主任楚桂琴,要她守护在方锐身边,以免出现意外。还好,婴儿顺利出生了,是个女孩子,这令方锐非常高兴。

孩子降生了,夏侯雨更是忙上忙下的。刘思佳说自己害怕进产房,不可能到医院去侍候方锐,而方锐的父亲胃病又很严重,需要人去照顾,所以她的母亲也不能来医院照顾她,这样就没有长辈来侍候方锐了。好在每顿饭都是经过李春华精心调制的,而洗尿布的活都是夏侯雨在做。医院上上下下对夏侯雨的出色表现都很羡慕,并在方锐面前不停地夸赞着:“方科长,你有这样的好老公,真是你的福气啊!”

方锐虽然知道夏侯雨很精心地侍候着自己,但她心里仍然若有所失:如今自己不仅已为人妻了,也为人母了,可为什么心里一直无法释怀呢?看见女儿酣睡的样子,她轻轻地抚摸着女儿那黝黑油亮的胎发、光滑红润的面庞、细腻柔嫩的皮肤,又勾起她对往事的回忆。她清楚地记得,那一次在塔里木河边的403棉花地头边散步时,钟海涛对自己轻轻地畅想着未来:“小锐,我想我们今后要是有个女孩多好啊!打扮得的花枝招展、清清纯纯、亮亮丽丽的,一定像你一样的端庄美丽。”如今,自己虽然没能和钟海涛结合在一起,可毕竟实现了当初的情语。

想到这里,方锐又轻轻地拢了拢女儿那黝黑的胎发,凄美地笑了。

方锐正在想着心事,楚桂琴走过来:“方科长,刚才你婆婆来了,说可能这两天就接你要回去了。她说在家里侍候你方便些。为了方便给孩子上户口,请告诉我孩子的名字,派出所是要根据孩子的出生证明上户口的。”

方锐答应了一声后又动起了脑筋,给女儿起个什么名字好呢?指望夏侯雨给女儿起个好听的名字是不可能的。她低头想了想,觉得还是征求婆婆的意见比较合适,她是奶奶,干了一辈子教育工作,也算是知识分子了,同时她又特别能挑剔,让她给孙女起个名字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夏侯雨回去后,将方锐、楚桂琴要给孩子起名的事向母亲说了。刘思佳也不客气,略微沉思了一下:“小雨,这娃娃就叫露露吧!你的名字里带有水旁,你爸的名字里也带水旁,孙女儿叫露露,仍然不会缺水。在边疆干旱的地方,有了水就等于有了一切。再说了,我等孙子也等了这么多年了,今年终于添了个孙女,叫露露,有‘久旱逢甘露’的寓意。”

方锐知道刘思佳的脾气,她认为好的就是好的了。所以听夏侯雨说刘思佳给女儿起名露露,自己也就接受了。

一个女人生孩子对一般人来说,算不上什么大事,也许不会引起更多的人牵挂,但这要看是什么人了。方锐生了个女孩子的消息传到钟海涛的耳朵里,使他想起当初曾和方锐说过的一句话来:“小锐,我想我们今后要是有个女孩多好啊!打扮得的花枝招展、清清纯纯、亮亮丽丽的,一定像你一样的端庄美丽。”如今,方锐果真生了个女孩子,似乎应验了他们当初说的情话,他心里反而更加惆怅了。

沁骨的寒气既带来了隆冬的讯息,也送走了充实而忙碌的一年,新年的脚步准时地走来了。

排好值班表,安排好春节值班的有关事项后,十五分场干部业务人员都能按照值班表准时交班接班值班了。

正月初二一大早,蔡江华就赶到十五分场接替钟海涛值班了。于是,钟海涛和刘兰兰带上钟瑞,一家人高高兴兴地赶到三分场。

钟海涛带着刘兰兰和钟瑞首先来到父母家里。钟瑞从自行车上跳下来后,直奔爷爷奶奶屋里,高声喊起来:“爷爷,奶奶,还有小姑姑,我给你们拜年啦!”

钟海涛的父母和妹妹钟海玲听到钟瑞甜甜的祝福声,都高兴地笑起来。钟海玲跑过来拉着钟瑞的手夸奖起来:“我们的小钟瑞住进幼儿园后,不仅变得聪明了,小嘴巴也更甜了,快让小姑姑亲亲!”说完蹲下来抱着钟瑞就亲起来。

钟海涛的父亲也很高兴:“我的孙子又长高了喽!快让爷爷抱抱。”

钟海涛和刘兰兰将自行车上的东西解下来后放在桌子上:“爸、妈,年前放假时间很紧,也顾不上给二老买什么东西,我知道二老常年忙来忙去的也舍不得给自己买一套新衣服,就给二老每人买了一套衣服,还有两瓶酒两条烟是给爸爸买的。”

钟海玲急忙跑过来:“嫂子,给我买了好东西没有?”

“买什么还能忘了妹妹?”刘兰兰说完,又拿出一套新衣服和一个鼓鼓的背包:“海玲,除了给你买了一套衣服和零食外,嫂子又给你买了个旅行包,今年就要考大学了,这个用得上。等考上大学了后,嫂子再有奖励。”

“嫂子,你这是激励我呀?还是逼我呀!课程这么紧,同学们之间的竞争又那么激烈,我整天都头大死了。”钟海玲哭丧着脸。

“海玲,再苦也要坚持下去,这个时代是有知识人的时代,没有文化知识,将来什么也不容易干成。再说了,你还向我承诺过呢,你说你准备报考师范,当一名教师呢!我一直都没忘记你的承诺哦!”刘兰兰又是鼓励又是激励着钟海玲。

“我要到外公那里去!我要去外婆那里去!”此时的钟瑞吵闹起来。

“这小东西,脚跟还没站稳呢,就要到外公外婆那里,真是个养不家的家伙!”钟海玲听到钟瑞吵着要走,转过身蹲下来,笑着拉住钟瑞的小手。

“钟瑞,听奶奶话,先别走,奶奶这就做饭,吃好饭了再到外公外婆家去!”钟海涛的母亲听见钟瑞在吵嚷着,连忙系上围裙。

“不嘛,我现在就要去。爸爸妈妈不带我去,我自己去。”钟瑞说完,就往门外跑。

看到钟瑞往门外跑,钟海涛一把拉住小家伙哄起来:“钟瑞,要听话哦!别急,呆一会儿爸爸妈妈和你一起去。”然后对母亲说:“妈,我和兰兰还是到钟瑞外公外婆那里去,先给二老拜个年,然后再回来吧!”

“妈,我爸我妈那里不急着去,还是先在家里吃个团圆饭再过去,我和海涛虽然离家不远,可一年也难得回来两次,别听钟瑞瞎搅和,围在一起吃了团圆饭再过去吧!”刘兰兰说完,拉过钟瑞:“钟瑞,咱们在爷爷奶奶家里吃了饭再走好吗?妈妈这就和奶奶一起做饭去!”

钟瑞还是吵着要到外公外婆家。一向不爱说话的钟海涛的父亲钟代明说话了:“兰兰,在谁家吃饭都一样,你们就带着钟瑞到他姥爷姥姥家里去看看吧!”

继续阅读:第95章 第九十五章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塔里木恋歌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