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三皇子畏罪潜逃了。”
海大桂来到尧太组身边,低声汇报。
尧太组闻言,语气冷硬地追问,“去哪儿了?”
“据老奴追查,应当是下江南了。”
“江南、毛志龙……有趣。”
尧太组眼睛一眯,旋即放下朱笔,周身的戾气化作更让人胆寒的危险。他将刚写好的政令递给海大桂,“公布出去,此事涉及甚大,太过严重,得给那些邦国一个交代。”
“是,陛下!老奴这就去办。”
海大桂离去,尧太组站在窗前眺望一番,一名内卫出现在他身旁。
“陛下,对方很厉害,没有留下丝毫踪迹,目前所有线索都指向了三皇子。”
“外邦使者呢。”尧太组沉声询问。
“十六个番邦,只有两家的使者因为外出游玩幸免于难。这两家分别是扶夷部和铁托部。”
“扶夷和铁托?”尧太组脸上现出一抹深意,立即说:“让他们的使者立刻进宫,安排偏殿居住。”
“是,陛下。”
“另外,派人追踪三皇子。若他南下与毛志龙纠缠在一起,那便不用留手了。”尧太组说完,挥了挥手。
“遵命。”
清雪宫
秦臻服侍苏栀清缓缓睡下,经此重伤,应当好好休息,虽有李相心的秘药相助,但她的身子依旧有些虚弱。
秦臻不忍,便哄这丫头睡觉了。
如今苏栀清已经没有了生命危险,秦臻又想起了自家二哥的模样,不由捏紧了拳头。
“不知太组那边查的如何了。”他心中暗自想着。
很明显,这一次的刺杀是奔着万邦朝会来的。
可究竟是什么人能够策划一起这么大的刺杀,而且刺杀范围直接涵盖三个大人物——尧太组,尉迟宇和外邦使者。真可谓是胆大包天。
如今这三者中,外邦使者全部死伤殆尽,这让其他人如何敢信服万邦朝会?
如何信服大尧?
这件事情远远没有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牵扯到的利益太多了。
秦臻坐在屋中,思索着自己所得到的全部信息,只是可惜无论他怎么拼凑,也无法得出结论,他甚至还想到了三皇子。
但旋即又否决,三皇子看起来嚣张跋扈,可这种事应当做不出来,刺杀皇帝,这可是谋反的大罪,莫非是他要杀了尧太组当皇帝不成?
这个想法肯定有,但绝对不会现在就做。
所以几个皇子的可能性反而是最小的。
莫非是外族?
为了让万邦朝会开不成?
这个可能性确实是有的。
而且还不小。
就在秦臻思索之时,外面传来了通报。
“驸马爷,陛下有请。”
秦臻回过神,回答道:“知道了,这就来。”
打开房门,门外是一张谄媚的脸。
“ 张图,保护好这座寝宫,若出了意外,尔等都活不了!”没有理会那太监,秦臻看向百夫长张图。
“是,属下定不辱使命。”张图闻言,严肃的回答。
吩咐完,秦臻这才看向太监说道。
“带我过去吧。”
“是,驸马爷。”太监立刻上前领路。
不一会儿,秦臻来到了御书房外,随着传唤,他也走进了御书房。
而此时此刻,御书房之中除了尧太组和海大桂之外还有另外两个外邦人。
其中一个外邦人让秦臻微微侧目,那人头上的装饰实在是太眼熟了。
扶夷?
“儿臣,参见父皇。”秦臻行礼道。
“免礼,入座吧。”尧太组轻抬左手,表情高深莫测。
“是,父皇。”秦臻当即坐到了尧太组安排的位置,而对面则是那两位外邦之人。
尧太组见他坐下,介绍道:“两位使臣,此乃朕的女婿,也是本该负责联络你等的使者——尉迟宇。”
“扶夷族腾奇将军三子——腾蛇见过尉迟使者。”
“铁托部落族长六子——铁托河见过尉迟使者。”
两人相继自我介绍道。
腾奇将军?
秦臻心中微微一凛,难怪有些眼熟,原来是那个将军的儿子,不过这扶夷族也真的是够可以的,单方面撕毁和亲,居然还敢厚着脸皮来参加万邦朝会。
当然,也不排除是来修复关系的。
“尉迟宇见过二位。”他也适时回礼。
“既然都知道了,那关于此处万邦朝会的会谈便开始吧。”尧太组见此,笑着说道。
秦臻不由嘀咕,两个外邦人的要万邦朝会会谈,也是独一份了。
另外两人也是有些意外,当他们知道其他使者全部死于非命时都吓了一跳,以为是尧太组设计害他们,但紧跟着就有人找到他们,并带到了这里。
而接下来,他们也了解了事情的起因经过,心中大呼运气好,若不是流连京城繁华,他们可真的就死了。
不过,发生了这样的事,他们也认为太组应当不会再讨论这件事了,没想到居然还是为了这件事。
秦臻自然也是如此,短暂的惊愕之后便回过神来。
“两位,关于万邦朝会的具体内容,这几天应当熟悉了吧?”秦臻询问道。
在外邦使者入京之后,秦臻便将万邦朝会的具体内容分发给了他们,让他们先行了解,这样也有利于后面的会谈。
毕竟万邦朝会,并不只是国家之间聚集起来开个宴会,而是展示自己国家的一个大会谈。
同时也是一个集文化,经济,军事的超级盛会。
如此,需要协商的东西太多了。
军队的调拨,设施的运送,诸如此类。
“已经熟悉了。”两人回答道。
“那么,不知两位有什么异议,可以在这里提出来。”秦臻说道。
两人闻言,随后小声的交谈在一起。
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铁托部落还是扶夷族都是北方比较大的部落。
没过多久,两人似乎就其中某些事情达成了共识,由腾蛇提了出来。
“尉迟使者,我方认为……”
接下来的一个上午,几人便在商讨中的度过。而关于早晨刺杀,却已经在整个官场之中发酵起来。
许多后知后觉的官员得知此时,惊讶之余都忍不住分析此事带来的影响,好重新战队,护着官帽。
整个官场顿时汹涌澎湃。
而左右两相,李柱国纷纷入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