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下来一人一个月二十五两,一天连一两银子都不够。这物价飞涨的世道,难道我们要喝菜汁,吃剩饭?”
秦臻会心一笑,早就料到他们对此会有不满。
“我怎么舍得让你们喝菜汁,吃剩饭呢?接下来才是我想说的。”
“剩下的九百八十两,花三百两请工匠把整个食为天翻新一遍,购置一些新的桌椅碗碟。”
“这样就还剩下六百八十两,花六百两去购买粮食,包括米,面,菜,肉类,能买多少卖多少,尽量多买。”
“剩下的八十两作为流动资金,应对各种突发情况,我的所有计划就到此结束了,接下来你们有什么要说的?”
萧青山第一个举手,“花钱买食材我懂,但是花钱翻新食为天是为什么啊?我们这里一直都是这样子,那些食客还不是一个个抢着来?”
“萧老板,这你就不懂了。所谓人靠衣装马靠鞍,店面不搞得漂亮一点怎么会有人来呢?”
秦臻一边说着,一边用手抹了一下身前的桌子。再抬起手时,只见上面蒙了一层厚厚的灰尘。
“你看,这么脏的地方会有客人来吗?”
萧青山的脸上这时是一副大写的尴尬,其实这也不能怪他,自从江南道犯水灾以来,他的店里的客人是越来越少了,十天半个月才来一个。
碰上秦臻两人之前,食为天已经有将近三个月没有过一个客人了。
长此以往,桌面积尘就成为一个常态了,若非今天秦臻那么一点拨,他可能还意识不到这个问题。
“秦公子。”箫婉儿微红着脸,问出了心中的疑惑,“照你所说,既然已经花钱购买了大量的粮食,为什么要留下一百两?”
“婉儿姑娘问的好,这就是我想说的第二点。”
秦臻起身打开客栈的大门,萧条冷清的街道映入眼帘。
“如今江南水患不止,不计其数的百姓被迫流离失所,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是以,我打算让这些灾民做我们食为天的第一批客人。”
话落,除张翼外,箫氏父女俩皆是大吃一惊。
箫婉儿极为不解:“招待灾民是稳赔不赚的买卖,闹不好还会引来一些刁民,他们若是赖着脸皮不走,岂不是要将我们食为天往死里坑?!”
她突如其来的反对是秦臻没有想到的,原以为这个小姑娘柔柔弱弱,没有什么存在感,可现在看来她倒是自有一番玲珑心。
“萧姑娘,你误会我的意思,我……”
“秦公子,除非你能在三天之内,用你的法子赚到第一桶金。否则,我不会同意把食为天交给你打理的!”
萧青山在一旁为难道,“秦公子,并非我信不过你。但是婉儿所言,的确有道理。”
秦臻明白他们心头的顾虑,谁让他们现在看来,更像一个说大话随时会卷钱跑路的骗子。
“你们的顾虑我都明白,那好吧,我就用这八十两流动资金,赚第一桶金给你们看看。”
次日,秦臻一早便去了市井集市。
想要发现商机,那就必须上街去看,这样才能知道当下最受欢迎的买卖是什么。
即使不能赚到盆满钵满的那种,也一定是稳赚不赔。
这不,他刚出来逛了一圈,马上就发现了商机。
在临安城靠近东湖的地方,有一座铁索桥,是许多临安人平日里赏景娱乐的地方。
久而久之就催生了一种在桥上摆摊的职业,很多人为了挣一点碎银,闲暇时间会拿些东西出来卖。
而这其中,最受欢迎的莫过于话本。
秦臻站在一个话本摊位的前头,扫了一眼后发现这所谓的“话本”,就是前世的小说。更有趣的是,这些话本居然采用小册子连载。
在没有手机互联网的年代,这些纸质话本无意是人们消遣娱乐的圣物。
“有没有搞错,总是在最精彩的部分戛然而止。一天才更新五百多字,一本就要卖五两银子,这比打家劫舍还赚钱呢!”
有不满更新速度的人,气冲冲跑来要评个理。
然而,来买话本的人乌泱泱一群,那人根本进不去。
秦臻听到这里,神色一喜,及时拦下这人,“兄台,能否将你手中的话本借我一看?”
“滚滚滚,哪来的小子,也想抢我的话本?你知不知道这一话《驸马爷大破蛮夷》有多精彩,有多难买?!”
秦臻眼神微眯,从怀里一把子掏出银子,“兄台,我出十两银子,买你手中的话本!”
“此话当真?”
那个人神色一喜,十两银子足够他买两本了!
那个人两眼放光,“兄台,你当真愿意花十两银子买我的话本?”
秦臻从怀里掏出银子摆在他面前,“当真!”
那人一手接过银子,一手递过话本,故作为难道:“现在这世道能买到这话本属实不易,十两银子我都算是亏本买卖了。”
秦臻笑而不语,拿着话本便马不停蹄地回到了食为天饭店。
众人见他激动的样子,都以为他已经赚了钱,眼中露出希冀的目光。
结果秦臻把手中的话本扬了扬,“我们这一次可真的要赚大钱啦。”
众人看着他手中薄薄的小册子,当即傻眼。
“赚大钱?就这么一本小册子,能值多少钱?”箫婉儿不解地问。
“婉儿姑娘你不妨猜一猜。”秦臻一脸神秘的笑着。
萧婉儿想了想,道:“这种话本我在外面看到过,新的五两银子一本。看你这本都被翻得起褶子了,应该是从别人那里转手买过来的吧,我猜二两银子。”
“二两银子?我这本小册子,十两!”
“十两?”
秦臻这话一说出,其他人全都震惊了,就这么一本小册子十两银子?
“秦公子,你为何要花十两银子买这话本?”箫青山知道秦臻不是会做亏本生意的人。
秦臻将话本放在桌上,道:“大叔,你知道这话本小册子,批量印发需要多少银子?”
“算上所有,也只要一两银子左右。”箫青山对书籍买卖不了解,也只是偶尔听别人闲聊时说起过。
“各位再想想,写话本的利润能有多少?去掉一两银子的成本,一本我们还赚了四两银子。如果我们印十本,五十本,一百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