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奇艺小说>历史>三国:开局一座茅庐,学生全是大帝之资>目录
第149章 河北风云,谁是真圣人?河北,邺城。
此刻邺城最引人注目的,是城南那座刚刚挂牌不到三月的,“稷下学宫分院”。
“三七二十一,四七二十八……”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此物名为‘曲辕犁’,转弯便利,深耕省力,可使耕作效率,倍增!”
朗朗的读书声,孩童的算术声,农人的惊叹声,交织在一起,化作了一股前所未有的磅礴生机,在这座古老的城池上空,盘旋不休!
学宫门前,人头攒动。
他们看着那立在门口,亲自讲解着新式农具的青衫文士,眼中充满了发自肺腑的崇敬!
“冀州先生!真乃神人也!”
“是啊!俺活了四十岁,头一次知道,原来种地还有这么多门道!”
“我家那小子,以前就知道满地打滚,现在进了学宫,不过一月,竟已经会算家里的开销了!这简直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啊!”
“冀州先生,活菩萨!”
徐元直。
曹操亲封,“冀州劝学从事”。
但在河北万千百姓口中,他只有一个称呼。
——冀州先生!
他所教的,没有之乎者也,没有微言大义。
只有算学、格物、农学、水利!
每一门,都与民生息息相关!
每一学,都让百姓看到了活下去,甚至活得更好的希望!
这,便是老师江源所说的,“民生”大道!
……
邺城,清河崔氏府邸。
“砰!!!”
一只上好的茶盏,被狠狠地摔在地上,四分五裂!
“欺人太甚!!!”
当代家主,河北士林领袖,崔琰,气得浑身发抖,面色铁青!
在他的下方,博陵崔氏、范阳卢氏等十数个河北顶级门阀的家主,亦是个个脸色阴沉,杀气腾行!
“一个不知从哪冒出来的山野村夫!”
“一个只配教泥腿子如何摆弄锄头的‘先生’!”
“竟敢在我河北之地,另立山头!开办什么狗屁新学!”
“他这是要干什么?!”
一名崔氏长老,须发皆张,厉声咆哮!
“他这是要挖我们河北世家的根啊!!!”
没错!
是掘根!
千百年来,知识,便是他们这些世家门阀用以统治天下的根本!
他们垄断经义,掌控官吏选拔,视万民如猪狗草芥!
可现在!
这个徐庶,这个江源的徒弟!
竟敢将那些“下贱”的知识,公然传授给那些只配当牛做马的贱民!
长此以往,他们世家的权威何在?!
他们的统治,还如何维系?!
“此獠,不除!”
崔琰眼中杀机爆射,一字一顿地说道。
“我河北士族,百年基业,危矣!!!”
就在这杀气弥漫的大厅之内,一名管家,悄无声息地走了进来,对着崔琰,附耳低语了几句。
崔琰的瞳孔,猛地一缩!
“许都来的密使?”
“带他进来!”
片刻后。
一名青年文士,走入大厅,对着崔琰,躬身一揖,从怀中,掏出了一封没有署名的密信。
崔琰狐疑地展开信纸。
只看了一眼!
他那原本阴沉如水的脸上,骤然爆发出了一阵狂喜与狰狞!
“妙!”
“妙啊!!!”
“此计,何其毒也!何其妙也!!!”
他将那封信,重重地拍在桌案之上,对着满堂的世家家主,发出了兴奋的狂笑!
“诸位!”
“我等,有救了!”
“这信上说,对付徐庶这种沽名钓誉之徒,动用武力,乃是下策!”
“非但杀不了他,反而会成全他的‘忠义’之名,更会惹怒丞相!”
“对付他,要用诛心之计!”
“要将他捧上神坛,再让他……当着天下人的面,从神坛之上,轰然坠落!摔得粉身碎骨!万劫不复!!!”
……
三日后。
一则消息,传遍整个北方炸响!
以河北士林领袖崔琰为首,联合了北方数十位成名已久的儒学大宗师,联名向“稷下学宫分院”的冀州先生徐庶,发起了一场公开的……
——古今大辩论!
辩论的主题,只有八个字!
“辨明经义,匡正视听!”
时间,定于十日之后!
地点,邺城中央广场!
他们,更以天下士林之名,广邀四方名流,前来观摩!
甚至!
他们还向远在许都的曹操,递上了一份措辞恳切的请柬!
——请丞相亲临,为天下学问,定一正统!
消息传出!
天下震动!
许都,丞相府。
曹操看着手中的请柬,脸上露出了玩味的笑容。
“古今之辩?”
“有意思!有意思啊!”
他转头看向身旁的荀彧与程昱。
“孤,倒要亲眼去看看!”
“这个徐元直,这个江源的徒弟,到底能给孤,掀起多大的波澜来!”
“传令!”
“备驾!十日之内,孤要亲临邺城!!!”
……
邺城,稷下学宫分院。
所有的学生,脸上都写满了忧虑与惶恐。
“老师……这……这可怎么办啊?”
一名刚刚学会算术的少年,声音带着哭腔。
“来的,可都是北方最有名望的大儒啊!咱们……咱们怎么辩得过他们?”
“是啊先生!他们人多势众,又有丞相撑腰!这分明就是个陷阱!”
“先生!我们不去了!我们这就收拾东西,回乡下躲起来!”
看着这些出身贫寒,从未见过如此阵仗的学生们,徐庶的脸上,没有半分慌乱。
他只是平静地,从书案之上,取出了一本书。
一本用牛皮纸包裹,被他视若珍宝的书。
书的封面上,只有三个字。
——《教育论》。
江源,著。
这是老师在他临行前,亲手交到他手上的。
徐庶抬起头,看着满堂忧心忡忡的学生,温和一笑。
“孩子们。”
“辩论的胜负,从来不在于口舌之利,更不在于人多人少。”
“而在于……”
“事实。”
他缓缓站起身,走到窗前,望向了遥远的南方。
徐庶的心中,一片澄明。
“老师。”
“那个藏在暗处的司马懿,以为这是他设下的天罗地网。”
“他却不知,这,正中您的下怀。”
“您费尽心机,将我这颗棋子送到北方,所求的,不就是这样一个……”
“……让‘新学’之光,可以堂堂正正,照耀整个北方的舞台吗?!”
“学生,必不辱命!”
……
十日之期,转瞬即至!
邺城中央广场,早已是人山人海,万头攒动!
一座巨大的高台,拔地而起!
高台正中,设一主位,其上铺着华丽的虎皮,正是为当朝丞相曹操所备!
主位之下,分列两侧。
左侧,是数十个蒲团,上面端坐着的,皆是白发苍苍,气度俨然的儒学名士!
为首的崔琰,双目微闭,渊渟岳峙,自有一股宗师气度!
他们身后,站着数百名来自各大世家的年轻俊彦,个个昂首挺胸,气势逼人!
反观右侧。
空空荡荡,只有一个孤零零的席位。
巨大的反差,让台下无数的百姓,都为那位尚未到场的“冀州先生”,捏了一把冷汗!
“咚——咚——咚——!”
三通鼓响!
“丞相驾到——!!!”
一声高亢的唱喏!
身穿黑色王袍的曹操,在许褚与一众虎卫的簇拥下,龙行虎步,登上了高台!
他扫视全场,目光如电!
最终,落在了崔琰的身上。
“崔公,时辰已到,开始吧。”
“诺!”
崔琰躬身一礼,缓缓起身。
一道青衫身影,带着十数名同样身穿青衣的少年,不急不缓地,登上了高台。
正是徐庶!
他走到了右侧那唯一的席位前,对着曹操,对着崔琰,对着台下万千百姓,长长一揖。
崔琰率先向徐庶发问。
“敢问徐先生!”
“汝所教之学,可有‘仁义礼智信’?!”
“汝所传之道,可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他要将徐庶的“新学”,彻底打入旁门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