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奇艺小说>历史>三国:开局一座茅庐,学生全是大帝之资>目录
第174章 入学大考,看不见的战场!稷下学宫,河北分院。
新一届的入学大考,正式拉开帷幕。
宽阔的考场之内,数百名从北方各地筛选而来的年轻学子,正襟危坐,神情肃穆。
高台之上,徐庶一身院长青袍,亲自巡考。
“发题!”
随着他一声令下,学宫助教将第一场考试的题目发给各个考生!
【题:若尔有通天彻地之能,可一念满足万民之愿,亦可一念屠戮一城之民,当如何抉择?为何?】
一时间,绝大多数考生都懵了,抓耳挠腮,完全不知从何下笔。
然而,司马懿送来的那几十名门徒,在看到题目的瞬间,却不约而同地,相视一笑。
这道题,先生早已为他们推演过无数遍!
所谓的“标准答案”,他们早已倒背如流!
几乎没有任何犹豫,他们齐刷刷地提笔,奋笔疾书!
“当以民为重,绝不妄动杀念!”
“通天之能,非为私欲,乃上天予之重器,当用之于造福苍生!”
“屠戮一城,乃魔鬼行径!纵使此城皆为恶徒,亦当以教化为先,不可轻言杀戮……”
一篇篇辞藻华丽,引经据典,完美契合江源“仁德”、“民本”思想的答案,从他们的笔下流淌而出。
考生交卷后,徐庶和郭嘉一同看着这些答卷,郭嘉不禁叹道。
“元直,你看。”
“一群背答案的。”
徐庶的面色有些凝重。
“奉兄,这正是司马懿的阴毒之处。”
“他用我们最推崇的‘道’,来做他攻伐的‘术’。这些答案,从字面上看,无懈可击!我若将他们黜落,反倒显得我稷下学宫心胸狭隘,容不下‘品德高尚’之人!”
“不过无妨!”
“他想送人进来,我们就收下!”
“我倒要看看,一群只会背书的鹦鹉,能翻起多大的浪来!”
就在这时,徐庶的目光,被一份与众不同的答卷所吸引。
“此人是谁?”
郭嘉翻看着答卷和名目。
“邓艾。”
“哦?答得有点意思。”
只见那份答案上,只有几行短小精悍的文字!
【此题,无解!】
【若真有通天之能,当废此能!】
【权柄过甚,必生祸端!与其寄望一人之善恶,不如建立万民可依之法度!】
【法度面前,人人平等!则无需此通天之能!】
“啪——!!!”
徐庶激动之下,手舞足蹈不小心打碎了茶杯。
“璞玉!”
“这是一块未经雕琢的绝世璞玉啊!!!”
“他的思想已经触及到了老师‘法治’理念的真正核心!”
“不寄望于人治!不迷信于强权!而是诉诸于规则!诉诸于法度!”
郭嘉也是赞叹不已!
“哈哈哈!有意思!太有意思了!”
“司马懿那个老阴货,费尽心机想往咱们这塞一群狼进来,却没想到混进来一头真正的麒麟!”
……
第二场考试,沙盘推演。
司马懿的门徒们,再次展现了他们“优等生”的一面。
他们十几人为一组,配合默契,进退有度,兵法阵型,中规中矩,挑不出半点毛病。
他们的目的很明确,不是为了出奇制胜,而是为了展现他们扎实稳健的军事素养。
这同样是一种阳谋。
你稷下学宫要培养将才,我送来的人,兵法韬略样样精通,你有什么理由不录取?
轮到邓艾和他所在的小组时,他们面对的,是一个近乎无解的防守残局。
红方兵力是蓝方的三倍,且已将蓝方死死围困在一座孤城之中,粮道已断,败局已定。
所有兵法教习都摇了摇头,这道题,考验的不是如何赢,而是如何败得更有尊严,能多守几天。
同组的考生都急了。
就在所有人都要放弃的时候。
邓艾指着沙盘后方的一座高山,大声喊道:
“凿山!开道!”
“引河水!灌城!”
“围而不攻!断其水源,乱其民心!”
“待其自溃!!”
此言一出!
所有兵法教习,包括一旁观摩的郭嘉和徐庶,全都目瞪口呆!
凿山引水?这是多大的工程量?等山凿穿了,城里的人早就饿死了!
一名老教习忍不住出声呵斥:“荒唐!兵法推演,岂能如此儿戏!”
邓艾指着沙盘上的细节解释:
“不是全凿穿!”
“山体有裂隙!是旧河道!”
“只需凿开几处关键的岩层,便可引水!”
“此计,非为破城,是为攻心!”
“敌军三倍于我,强攻必败!但他们也耗不起!”
“只要让他们看到,我们有水淹七军的决心和手段!他们的军心,必然动摇!”
“到那时,再派人劝降,可不战而屈人之兵!”
听完这番解释,那位老教习愣住了。
他重新审视沙盘,果然在邓艾所指的那座山体模型上,发现了几道极其隐蔽的纹路标记,那正是代表着地质薄弱点的旧河道!
在场的所有教习,全都倒吸一口凉气!
这个思路,太奇诡了!太刁钻了!
完全不拘泥于兵法常理,而是将地利、人心、乃至天时,全都算计了进去!
……
考试结束。
结果毫无悬念。
司马懿的门徒们,凭借两场近乎“完美”的答卷,全部被稷下学宫录取。
而邓艾,则被徐庶当场宣布,破格收为亲传弟子!
消息传回司马府。
司马懿听着门生钟会的汇报,志得意满地端起了酒杯。
“哈哈哈,好!”
“一切,尽在掌握之中!”
他以为自己的计划天衣无缝,秘密召见为首的门生钟会。
“钟会。”
“你们接下来的任务,只有一个。”
“潜伏、学习、拉拢、分化!”
“尤其是那些对现状不满,思想激进的学子,要将他们引为同道!用江源的‘新学’,去点燃他们心中的火!”
“我要让稷下学宫,成为一座随时可能喷发的火山!”
“学生明白!”
钟会躬身领命。
数日后,稷下学宫内贴出了一张公告。
鬼才郭嘉,郭祭酒,将亲自在学宫开设一个名为“经世济用”的精英研讨班!
而第一批学员名单上,钟会等几十名“优等生”,赫然在列!
第一次研讨班开课。
郭嘉懒洋洋地走上讲台,目光扫过下方一张张年轻而充满野心的脸。
他抛出了第一个议题:
“论‘王道’与‘霸道’之别。”
钟会等人精神一振!
这题,他们会!先生也教过!
钟会当即起身,引经据典,从上古三皇五帝,谈到当今丞相仁政,将“王道”捧上了天,将“霸道”贬入了地。
一番言论,说得是滴水不漏,完美无瑕,引得不少学子点头称是。
“说得好。”
郭嘉鼓了鼓掌,然后慢悠悠地抛出了第二个问题。
“那么,我再问你。”
“若行王道,十年方能统一天下,但天下百姓要多受十年战乱之苦。”
“若行霸道,一年便可功成,但需斩十万敌军,血流成河。”
“你,选哪个?”
这个问题,司马懿没教过!
钟会脸上的得意的表情慢慢褪去!
他身后的那些同门,也全都傻眼了!
这个问题太尖锐了!太现实了!
选王道?显得迂腐不堪,不顾百姓死活!
选霸道?那他们之前吹捧的“仁政”,岂不成了天大的笑话?!
他们支支吾吾,额头冒汗,绞尽脑汁,也无法自圆其说。
他们那套从司马懿那里背来的“标准答案”,在残酷的现实问题面前,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就在全场陷入尴尬的沉默时。
一个怯生生的声音,从角落里响起。
“我……我能……说说吗?”
众人回头,正是那个作坐在角落里的邓艾。
郭嘉笑着对他点了点头:“但说无妨。”
邓艾紧张地站起身。
“我选霸道。”
钟会等人更是露出了鄙夷的神色,一个乡巴佬,果然只懂杀伐!
邓艾却没有理会众人的目光,继续说道:
“长痛,不如短痛。”
“一将功成万骨枯,听着残忍,但若能换来万世太平,是值得的。”
“但是!”
“事后,必须立刻转行王道!休养生息!”
“并且,要为那战死的十万亡魂,立碑!赎罪!让后人永远铭记战争的代价!”
话音落下。
钟会呆呆地看着邓艾,眼中露出了嫉妒与不解。
他想不通,这个乡巴佬,脑子里怎么会藏着如此通透,又如此冷酷的见解!
“啪!啪!啪!”
郭嘉站起身,用力地鼓起了掌!
“好!”
“说得好!”
“杀伐果决,不失仁心!知晓代价,更懂敬畏!”
“这,才是真正的经世济用!”
从那天起,郭嘉便在课堂上,用一个个更加复杂、更加现实的难题,不断冲击着钟会等人的“标准答案”。
他们内部,开始出现了思想的混乱和分歧。
有人开始真正思考问题,而有的人,则更加偏执地坚守司马懿的教条。
而另一边,徐庶则让邓艾以普通学生的身份,去悄悄接近那些被钟会等人煽动的激进学子,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并用更温和、更理性的方式,去引导他们。
双管齐下,釜底抽薪!
就在郭嘉和徐庶以为,这场“温水煮青蛙”的大戏,会按部就班地进行下去时。
一份来自北方边境的八百里加急军报,传入了平静的许都!
“报——!!!”
“北方……北方乌桓、鲜卑诸部,突然合兵一处!”
“集结了十万铁骑!正对我幽州边境,虎视眈眈!”
曹操豁然起身!
“他们打的什么旗号?!”
信使的声音里,充满了恐惧与不敢置信!
“他们打出的旗号是……”
“‘奉天命,讨无道昏君’!”